偶遇“蜂鸟鹰蛾”,误以为是蜂鸟,还真不一样呢?

二毛小记 2023-03-14 19:36:32

邂逅“蜂鸟鹰蛾”

我有上北山晨练的习惯。在山上我常常会发现奇珍异宝:台阶缝隙的野花野草、盛放的迎春花、华贵高雅的玉兰花、矮株桑树上诱人的桑葚、五彩斑斓的飞鸟、外形奇特的毛毛虫、造型别致的鸟窝……

今天,我上到北山公园顶部的“文化长廊”,竟然发现西边小山坡上桃花开放的婀娜多姿。兴奋不已的我三步并做两步步走上去,拿出手机迫不及待地拍起照来。正在捕捉画面时,镜头里突然闯进来一只小东西。我分明看到它头部有根长长的吸管,伸入浅粉色的桃花花蕊中,悬空着身体,贪婪地吸吮着花蜜。我如获至宝抓紧又拍了两张,结果惊动了这只飞虫,它就从我眼前消失了。

此时,我脑袋里立刻浮现出两个字——蜂鸟。太神奇了吧!我竟然能邂逅到这种尤物!心中暗自惊喜!回到家,我想起了同事说她和孩子曾经见到过蜂鸟的事。于是就把照片发过去,让她辨认。她认真观看后说,应该是蜂鸟。于是我便兴致勃勃地发了个朋友圈炫耀一番。不一会儿,一位看了我朋友圈的好友私聊我说,这不是蜂鸟,是蜂鸟鹰蛾。她曾见过这种昆虫,也和小伙伴们研究过,最终得出是蜂鸟鹰蛾的结论!哇!朋友圈真有认识它的人啊!难道真的不是蜂鸟?我对自己的见识浅薄惭愧不已。

为了进一步核实这个小东西,我上网搜索蜂鸟的图片。发现蜂鸟的羽毛色泽靓丽,鸟的外形十分清晰。我再来反复与我的照片对照比较,心中立刻打了个大问号?于是在微信又与见过这只“蜂鸟”的同事仔细探讨起这个问题来。很快,同事发来一个“蜂鸟鹰蛾”的链接。我仔细观察照片里的家伙,结果确实和我拍的极为相似。我和同事又在百度查看了“蜂鸟与蜂鸟鹰蛾的区别”后,不约而同地达成共识:我们偶遇的不是蜂鸟,应该是蜂鸟鹰蛾啊!说实在内心有点小沮丧。

我赶紧在我的朋友圈评论区输入以正视听的文字:经过进一步的核实,这个小家伙应该是蜂鸟鹰蛾。之后,我和同事,还有那位微信好友又展开了深入的讨论,结合百度查到的知识进行了知识交换和信息分享。我基本搞清楚了这种昆虫的特征——学名:蜂鸟鹰蛾,别称:小豆长喙蛾、蜂鸟天蛾、蜂鸟蝶,蜂鸟鹰蛾被称为昆虫世界里的“四不象”。这种昆虫除了比蜂鸟多出一对触须和翅膀上没有羽毛以外,无论体重、外形还是生活习性、飞行速度都与蜂鸟极其相似,故而被生物学家命名为蜂鸟鹰蛾。它分布于亚洲,南欧和北非,中国已知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中、华东等区域。

经过一上午的探讨,我对这个小家伙算是比较了解了。虽然这些知识不是从权威专家那里得知的,但是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却让我十分的享受,且对大自然的多姿多彩感慨万千!值得庆幸的是我通过观察大自然,以科学的态度了解学习所见到的事物,用好奇的眼光和一颗童心去感知这个神奇美妙的世界,从中获得了求知的满足感,更拓宽了自己的视野,真是受益颇多。明天上山,我还会邂逅到什么呢?哈哈!

此时此刻,我脑袋里冒这样一个念头:发动班级的孩子们来围绕“照片中的小家伙,你认识吗?”展开一场讨论活动甚至是科学探究活动岂不美哉妙哉?

“为师不忘童年梦,常与幼儿心比心。”我常常把自己想成稚子顽童,喜欢用儿童的心理和视角与幼儿对话,并乐此不疲。相信,孩子们对这只难得一见的“蜂鸟鹰蛾”一定会非常感兴趣,也定能从探究活动中获得如我一样的不凡收获……此时,我眼前仿佛看到如鹿渴幕溪般的孩子们瞪大了好奇的双眸,耳畔好似已经传来了叽叽喳喳的讨论声了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