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常情况下,肌肉质量在个体生命早期保持相对稳定,但在3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骼肌中蛋白质合成和蛋白水解之间的平衡受损,导致骨骼肌质量、强度和功能以每年约0.5–1.0%的速度下降。
随着肢体肌肉和呼吸肌的力量逐渐减弱,正常的身体功能和活动,如呼吸、站立、步行社交都会受限制。在我国,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肌肉骨骼疾病已经成为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而肌肉减少症( sarcopenia,简称肌少症)便是其中之一。
· 一、肌少症定义 ·
肌少症(sarcopenia )源于希腊语,由“sarx与penia”合成。“sarx”意为肌肉,“penia ” 意为减少或丢失,于1989 年由Rosenberg首次命名。2010年国际肌少症工作组将肌少症定义为:“与年龄增加相关,全身肌量减少和/或肌肉强度下降或肌肉生理功能功能减退”。
此后,欧洲肌少症工作组、亚洲肌少症工作组以及我国均发布了肌少症共识。
· 二、肌少症的流行病学 ·
不同指南中使用了不同的分类和临界值,患病率的统计结果有很大差异。一项荟萃分析研究中提示,肌减少症的患病率在10%至27%之间。
· 2.1肌少症亚洲工作组 ·
标准:
男性握力<28kg,女性握力<18kg;
6米步行试验<1.0米/秒;
或简易机体功能评估法(SPPB)≤9分;
5次起坐试验≥12秒。
双能X线法:男性<7.0kg/m2,女性<5.4kg/m2
生物阻抗法:男性<7.0 kg/m2,女性<5.7 kg/m2
使用亚洲肌少症工作组的标准发现在亚洲社区发病率为:5.5%-25.7%,男性高于女性。
· 2.2 EWGSOP2·
标准:
握力:男<27 kg 女 <16 kg
6米步行试验<0.8米/秒;
或简易机体功能评估法(SPPB)≤8分;
5次起坐试验≥15秒。
肌肉质量:<7.0kg/m2 <5.5kg/m2
欧洲肌少症工作组(EWGSOP)和EWGSOP2发现年龄小于60岁的人群患病率为8%至36%,年龄≥60岁的人患病率为10%至27%。
· 2.3 IWGS·
使用国际肌少症工作组的标准提示相较于男性而言,女性患病率较高(17%对12%)。
· 三、肌少症的病理学机制 ·
多种因素引起了肌少症的发生,主要的包括
①激素、生长因子的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营养因子(IGFS\CNTF)、睾酮浓度降低,从而引起了肌蛋白合成减少;
②卫星细胞含量减少与增值功能降低;
③线粒体功能障碍;
④α运动神经元丢失;
⑤炎症与细胞凋亡;
⑥营养物质摄入不足;
⑦制动。
· 四、肌少症的诊断 ·
在2018年欧洲肌少症工作组对肌少症的定义与诊断进行了修订,提出了Find-Assess-Confirm-Severity用于肌少症的病例发现、诊断和严重程度确定的流程。
· 4.1 临床表现·
肌少症患者常见的有的临床症状有:
①活动能力下降,部分患者起坐动作完成困难;
②肌肉明显萎缩,极易发生骨质疏松与骨折;
③肌肉功能减退,握力及步速明显下降,部分老年患者出现平衡功能问题,易跌倒。
· 4.2 SARC-F问卷·
在2013年由美国WALMSTROM基于肌少症的临床症状构建的肌少症筛查问卷。共有5个条目
①肌肉力量(Strength):举起和搬运10磅重物的困难程度;
②辅助步行(assistance in walking):步行走过房间的困难程度;
③椅子坐立(rise form a chair):从椅子坐起转移的困难程度;
④爬楼梯(climb stairs)爬10级楼梯的困难程度;
⑤跌倒次数(Falls):去年跌倒次数。
每项0-2分,共10分,当评估总分≥4分时为肌少症高危患者。
· 4.3 DXA·
双能X线吸收(DXA):1998年Baumgartner等基于DXA肌肉量测量,提出了肌量减少的诊断标准。该标准以身高校正后的四肢肌量为参照指标[四肢肌量(kg)/身高²(m²)],如低于青年健康人峰值的-2SD可诊断肌量减少。肌少症亚洲工作组建议的诊断阈值为:男性<7.26kg/m²、女性<5.45kg/m²。
· 4.4 BIA·
生物电阻抗分析(BIA):比较简易的筛查方法,简便以及其可操作性近年来大规模应用于社区中。亚洲肌少症工作组建议诊断临界值男性<7.0kg/m2,女性<5.4kg/m2
· 4.5 握力·
通过电子握力计测量优势手的最大握力。
亚洲肌少症工作组建议临界标准为:男性握力<28kg,女性握力<18kg。
· 4.6 5次起坐试验·
欧洲肌少症工作组建议诊断临界值为5次起坐试验≥15秒。
亚洲肌少症工作组建议诊断临界值为5次起坐试验≥12秒。
· 4.7 6米步速试验·
即步行正常步速,
欧洲肌少症工作组的临界值为≤0.8m/s为异常;
国际肌少症工作组的临界值为≤1m/s为异常;
亚洲肌少症工作组的临界值为≤0.8m/s为异常。
· 4.8 SPPB·
亚洲肌少症工作组推荐简易机体功能评估法(SPPB)≤9分作为临界值。
· 参考文献 ·
[1]刘海霞,周萍,张一娜.肌少症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21,14(04):434-440.
[2]Malmstrom TK, Morley JE. SARC-F: a simple questionnaire to rapidly diagnose sarcopenia. J Am Med Dir Assoc. 2013 Aug;14(8):531-2. doi: 10.1016/j.jamda.2013.05.018
[3]hen LK, Woo J, Assantachai P, Auyeung TW, Chou MY, Iijima K, Jang HC, Kang L, Kim M, Kim S, Kojima T, Kuzuya M, Lee JSW, Lee SY, Lee WJ, Lee Y, Liang CK, Lim JY, Lim WS, Peng LN, Sugimoto K, Tanaka T, Won CW, Yamada M, Zhang T, Akishita M, Arai H. Asian Working Group for Sarcopenia: 2019 Consensus Update on Sarcopenia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J Am Med Dir Assoc. 2020 Mar;21(3):300-307.e2. doi: 10.1016/j.jamda.2019.12.012
[4]Cruz-Jentoft AJ, Sayer AA. Sarcopenia. Lancet. 2019 Jun 29;393(10191):2636-2646. doi: 10.1016/S0140-6736(19)31138-9
[5]Cruz-Jentoft AJ, Bahat G, Bauer J, Boirie Y, Bruyère O, Cederholm T, Cooper C, Landi F, Rolland Y, Sayer AA, Schneider SM, Sieber CC, Topinkova E, Vandewoude M, Visser M, Zamboni M; Writing Group for the European Working Group on Sarcopenia in Older People 2 (EWGSOP2), and the Extended Group for EWGSOP2. Sarcopenia: revised European consensus on definition and diagnosis. Age Ageing. 2019 Jan 1;48(1):16-31. doi: 10.1093/ageing/afy169
[6]Cruz-Jentoft AJ, Baeyens JP, Bauer JM, Boirie Y, Cederholm T, Landi F, Martin FC, Michel JP, Rolland Y, Schneider SM, Topinková E, Vandewoude M, Zamboni M; European Working Group on Sarcopenia in Older People. Sarcopenia: European consensus on definition and diagnosis: Report of the European Working Group on Sarcopenia in Older People. Age Ageing. 2010 Jul;39(4):412-23. doi: 10.1093/ageing/afq034
[7]Petermann-Rocha F, Balntzi V, Gray SR, Lara J, Ho FK, Pell JP, Celis-Morales C. Global prevalence of sarcopenia and severe sarcopeni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