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首编入小学课本的《咏柳》诗,比喻新奇,清新流丽,它的作者就是唐代诗人贺知章。
贺知章(659年-744年),字季真,号石窗,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少时就以诗文知名。695年中进士后,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贺知章生性旷达豪放,善谈笑,好饮酒,又风流潇洒,为时人所倾慕。
金龟换酒(图片来源网络)
唐代称酒仙的,还有一个诗人,就是李白。贺知章和李白是朋友,说起来,他们第一次见面就和酒联系在一起呢。
742年,比贺知章小42岁的李太白第一次来到京城长安,居住在旅馆里。贺知章听到这个消息,第一个过去拜访,他首先被李白的焕发英姿所惊奇,接着请求阅读李白的文章。李白拿出自己写的《蜀道难》,贺知章接过高声朗读: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唉呀呀,多么危险多么高峻!蜀道难行难于上青天。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 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自从那时至今有四万八千年,秦蜀被秦岭所阻互不沟通。 西边太白山有飞鸟能过的小道,从那小路走可横度到峨眉山顶。传说山崩地裂蜀国五壮士被压死了,两地才有天梯栈道开始相连通。
贺知章还没有读完,就被诗歌蕴含的强烈的感情、奇特的想象和夸张的表现手法深深打动,连声赞叹,大声称呼李白为“谪仙”。从此李白亦被称为“谪仙人”。
贺知章与李白相见恨晚,遂成忘年之交。贺知章当即邀请李白把酒共饮。来到了酒馆,贺知章却发现,原来自己身上没有带钱,但是没关系,贺知章毫不犹豫地解下佩带的金龟(当时官员的佩饰物),向酒店老板换来酒菜,与坐下李白开怀畅饮,一醉方休。这就是著名的“金龟换酒”的故事,后来“金龟换酒”便用来形容为人豁达,恣情纵酒。
贺知章、李白,还有一个共同的朋友杜甫,杜甫比李白又小十一岁,算是小老弟。杜甫写过一首诗,把贺知章和李白都写了进云,就是《饮中八仙歌》,长诗描绘长安城中八个嗜酒善饮的大名士,其中资格最老的贺知章排在第一位: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贺知章酒后骑马,晃晃悠悠,如在乘船。他眼睛昏花坠入井中,竟然在井底睡着了。……李白饮酒一斗,立可赋诗百篇。他去长安街酒肆饮酒,常常醉眠于酒家。天子在湖池游宴,召他为诗作序,他因酒醉不肯上船,自称是酒中之仙。
贺知章晚年更加放荡不羁,常在平民聚居地游戏玩乐,自称“四明狂客”和“秘书外监”。每次喝醉了,就不停地撰写诗文,而且文采斐然。八十六岁的时候,因为身体原因请求告老还乡。离去时,唐玄宗写诗送他,皇太子率百官为他饯行。李白更是深情难舍,写了一首《送贺宾客归越》:“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表达了他对贺知章的情谊和后会有期的愿望。
少小离家老大回(图片来源网络)
贺知章回到熟悉而陌生的家乡,心情难以平表,提笔写下脍炙人口的《回乡偶书二首》: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年轻的时候就离开了家,变成了老翁才回来。一口乡音虽然没有改变,两鬓的毛发已经稀疏斑白。孩子们看见我都不认识了,笑着问我是从哪儿来的客人。
离别家乡已很长时间了,回家才知道人事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只有门前镜湖的碧水,在春风吹拂下,依旧如昔日那样漾着清波。全诗的感情自然逼真,语言朴实无华,毫不雕琢,岁龄越大,越能品出其中的沧桑滋味,尤其是第一首,成为千百年来传诵的名篇。
不幸,贺知章回到家乡不久,就生病过世了。746年,李白南游会稽,还不知道贺知章去世,将欲拜访,方知老友去世,沉痛地写下《访贺监不遇》:欲向江东去,定将谁举杯。稽山无贺老,却棹酒船回。我要去江东,想着一定要和老友痛饮几杯。(不想)会稽山已没了贺老的身影,还是调转船头回去吧。
若干年后,李白想起贺知章,又写下了《对酒忆贺监二首》,其中一首道:“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昔好杯中物,今为松下尘。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可见“金龟换酒”一事,给李白留下了多么深刻的印象,产生了多么深厚的挚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