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儿子争取正当权益的母亲,为何被丑化为史上臭名昭著的红颜祸水

我是晋公子 2019-07-29 18:33:26

本期话题公元前666年,晋献公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决定废黜太子申生的名分,改立骊姬之子奚齐为太子。申生本是晋献公在一场不伦之恋中生下的私生子,他是怎么当上太子的?为什么此时晋献公又决意要废黜他呢?

一部《国语》,洋洋洒洒21卷,其中近半数的篇幅——也就是9卷都在讲述春秋时代晋国的那些事儿。在这9卷《晋语》的开篇,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公元前672年出征骊戎之前,晋献公命史苏就此一战的吉凶卜卦问天,史苏问卜之后,向献公复命道:“卦象显示,此战将胜,但……,胜而不吉。”

“怎么讲?”

“从烧灼龟甲的裂纹来看,两条交会纹的当中有一条纵纹,这就好比一个人的口内含着一块骨头。交会纹左右曲折如牙齿之状,而‘骨头’正拨弄于齿牙之间,这兆示着交兵骊戎,很可能挑动晋国的一场谗口之祸,民意将会因此叛离,百姓将会因此星散。”

史苏口中那个挑动谗口之祸的罪魁就是晋献公的宠妻,骊戎之女骊姬。她正是在那一次献公伐戎的战利品。

晋献公俘获了骊姬的身体,但骊姬却俘虏了他的心灵。来到献公身边专宠6年以后,公元前666年,骊姬为晋献公诞下了儿子奚齐。

《国语》的作者说,仗恃晋献公的宠爱,骊姬从这时开始着手策划了一场阴谋,阴谋迫害太子申生和他的两个异母兄弟重耳、夷吾。只有异己肃清,儿子奚齐将来才能独掌晋国的大权。

为了这一天,骊姬步步为营,经过10年的苦心布局,到公元前656年,她终于遂了心愿。骊姬伪造献公的旨意向申生传话,让他速祭亡母齐姜,并将祭祀的胙肉送往国都绛邑供献公享用。

在胙肉送来的过程中,骊姬趁虚投毒并栽赃申生,还诬陷公子重耳和夷吾两兄弟也参与了此次“弒君密谋”,逼迫申生自裁,重耳和夷吾流亡国外,演出了晋国史上一幕血腥的萧墙之争。

《国语》的作者一口咬定,这出父子反目、兄弟相残的悲剧就是骊姬一手造成的,这个心如蛇蝎的女人无疑就是扰乱晋国的历史罪人。

但是对《国语》的言之凿凿,撰写《史记》时显然参考过9卷《晋语》的司马迁却并不认同,他在《晋世家》中发表了这样的看法:

骊姬生奚齐。献公有意废太子。——《史记·晋世家》

在司马迁看来,首先起意废黜太子申生的那个人是晋献公,不是骊姬。

献公,还是骊姬,他们之中究竟谁才是废太子事件的主谋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将会成为一把钥匙,带领我们以正确的方式去打开此后30年间晋国五易其君的动乱史。而要找到这把钥匙,我们得从晋献公那混乱的私生活中去寻绎线索。

批评骊姬乱政的史学家们往往执着于这一点,那就是骊姬迫害太子申生,代之以亲子奚齐的做法扰乱了晋国的宗法制度。比如《晋国史》的作者李孟存和李尚师二位先生就说:

经过骊姬之乱,晋国宗法上出现的又一特点是嫡长子甚至长子继承制被打破了。由于太子申生被骊姬所逼而自杀后,庶子奚齐则即君位主祭宗庙。——《晋国史》

申生真是晋献公的嫡长子吗?奚齐真是以庶子的身份继承君位的吗?当然不是!

《左传》载:

晋献公娶于贾,无子。烝于齐姜,生秦穆夫人及大子申生。又娶二女于戎,大戎狐姬生重耳,小戎子生夷吾。晋伐骊戎,骊戎男女以骊姬,归,生奚齐,其娣生卓子。——《左传·庄公二十八年》

从这段记载看,晋献公的感情生活和家庭关系比较复杂。

他的原配夫人是山西的姬姓小邦贾国的宗女,与贾君的结合很可能是出于政治联姻的需要。贾君嫁给晋献公之后一直没有生子。

这里头的原因我们不妨做两种推测,一种可能是贾君根本就没有生育能力——晋献公显然是有的,他和别的姬妾总共生下了9个儿子——膝下无子,可能导致了贾君与晋献公之间的感情淡薄,所以献公才会轻易地移情别恋,爱上骊姬。

另一种可能则是贾君与晋献公成婚之后本就不睦,正是因为感情不和谐,所以贾君才没能给献公生个一儿半女。

在这两种推测当中,前一种推测成立的机会比较大。因为早年丧母的太子申生和胞妹秦穆姬大概是被晋献公过继给贾君抚养的——虽然这位正室夫人不能生育,但晋献公还送她一双膝下承欢的儿女,以备将来养老送终,夫妻之间应该并未反目。

被立为太子的申生既然不是贾君的亲生子,从血缘上讲,他自然也就不是晋献公的嫡长子。非但不是嫡长子,甚至申生的身世还很不体面。

在与贾君成婚之后,晋献公恋上了这个叫齐姜的女人。齐姜与齐国有何关系,同晋献公相恋之前是何身份,由于史料的缺乏,今天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了。

但《左传》说献公“烝于齐姜”。烝即上淫之意,由此推断齐姜该是晋国公室中比晋献公高一个辈分的女人,他和献公的感情纠葛该是一段不为礼法所容的乱伦之恋,申生和他的胞妹秦穆姬都是这段不伦之恋中出生的非婚生子。

齐姜早逝,申生和秦穆姬有可能是被晋献公过继给贾君,由她抚养长大的。

我之所以做出这个推断,是因为根据《左传·僖公十五年传》的记载,继承晋献公之位的晋惠公——也就是申生的异母弟夷吾——在公元前645年的秦晋韩原之战中战败被俘,秦穆姬费劲心力说服秦穆公放夷吾回国。

回国之前,秦穆姬郑重其事地将贾君托付给夷吾,请他一定好生照顾。这番嘱托,可能就是为了报答嫡母贾君的字养之恩。

这样一分析之后我们就清楚了,申生是以晋献公嫡妻贾君的养子的身份成为太子的。

贾君自身无子,与晋献公又谈不上伉俪情深,她这个正室夫人的地位本身就不稳固。一旦贾君的地位动摇,她的养子,那个背负着道德污点而降生的申生还能安安稳稳地坐在太子的位置上吗?

对贾君、申生母子来说,他们的厄运正是从公元前665年晋献公征伐骊戎开始的。

在那次战争中俘获骊姬之后,《左传》记载:

晋献公欲以骊姬为夫人,卜之,不吉;筮之,吉。公曰:“从筮。”卜人曰:“筮短龟长,不如从长。且其繇曰:‘专之渝,攘公之羭。一熏一莸,十年尚犹有臭。’必不可!”弗听,立之。——《左传·僖公四年》

《国语》中也有类似的记载:

(献公)遂伐骊戎,克之。获骊姬以归,有宠,立以为夫人。——《国语·晋语一》

我很惊讶于从前历史学者们将骊姬之子奚齐视作庶子的观点,因为上述两条文献资料清晰地表明,在生下奚齐之前,骊姬就已经正式取代贾君,成为了晋献公的新夫人,她的儿子奚齐理所当然的该是晋献公的嫡长子。

西周以来的宗法制度规定,太子的遴选必须遵照下面的三条原则进行:

身钧以年,年同以爱,爱疑决之以卜、筮。

——《国语·晋语一》

太子之择,首重血统。只有嫡妻之子才有资格成为太子。如果正室夫人的儿子不止一位,那年长者将自动取得嗣君的身份。倘若有两位甚至多位嫡子年龄相同,国君可以凭自己对他们的喜爱程度自行抉择。

假设情况再极端一点,国君对这些公子们都疼爱有加,无从抉择,那就只能采用卜筮,将太子的择立交付与上天的意志了。

贾君被废,骊姬代立。既然现在晋献公的正室夫人换成了骊姬,那根据上述宗法原则,她的独子奚齐就是当仁不让的太子人选。

所以骊姬千方百计地要扳倒申生,让儿子奚齐取而代之,并不是心存非分之想,而是为儿子争夺本该属于他的合法权益!

如果说有人应该站出来为这场兄弟间的夺嫡之争乃至萧墙之祸承担历史责任,那也应该是晋献公而不是骊姬。

正如《国语》所说:

日,君以骊姬为夫人,民之疾心固皆至矣。

——《国语·晋语一》

入门为夫,出门为君。一身兼着丈夫和国君两重身份的晋献公为小家庭的温馨和个人感情的满足考虑得太多了。他一心想着讨好自己的新欢,对废立正室夫人可能导致的政治动荡明显估计不足。

从晋献公不顾群臣的劝谏,执意改立骊姬为夫人的那一天起,他就已经成了晋国舆论非议的焦点。正是他的一念之差引发了晋国此后30年间五易其君的政治动乱。

一部严谨的历史著作应该以清晰的大局观和敏锐的洞察力勾勒出时代发展的大势与历史演进的必然规律。将偌大一国将近半个世纪的动乱历史归咎于一个女人的私心邪念,那是小说家塑造人物形象才会采用的艺术夸张手法。

《国语》这部书虽然与《左传》并列,号称“《春秋》外传”,但它的作者却很有些小说家讲故事的的习气。

在《楚语》当中,为了突显楚灵王的荒淫豪奢,作者虚构了章华台落成之时天下诸侯纷纷拒绝出席落成典礼,只有一个鲁昭公迫于楚国的军事恫吓无奈南下的场景(关于这一点,可以参看往期文章春秋第一高楼的兴建秘闻:大兴土木的背后是楚国争霸的深刻布局),而到了《晋语》中,他又把骊姬这样一个被命运裹挟的柔弱女子钉死在道德的十字架上,贴一张“牝鸡之晨,惟家之索”的大字报,由她去承担扰乱晋国的罪责。

难怪司马迁撰写《晋世家》的时候会对《国语》中这些惟妙惟肖的小说故事视而不见了。

参考文献: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

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

徐元诰《国语集解》

李尚师、李孟存《晋国史》

本文系小书房1538(XSF1538)的晋公子原创。已签约维权骑士,对原创版权进行保护,侵权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欢迎分享转发,您的分享转发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

— THE END —

文字|晋公子

排版|奶油小肚肚

图片|网络

0 阅读:17
我是晋公子

我是晋公子

古代文学博士,把高冷的古代经典还原为有趣的生活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