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出现这些症状,是血瘀的表现

晨晰说健康 2023-09-08 23:58:03

小编导读

瘀血是疾病过程中一种常见的病理产物,它往往由于脏腑气虚、肝郁气滞、血寒、血热等多种原因,致使血液在脉道中运行不畅,或逸出脉外而形成。若瘀血不能及时清除,在体内逐渐积累,则会引发其他症状,这是身体求救的信号,需重点关注。

瘀血的表现

《说文解字》曰:“瘀,积血也。”人体正常生理,营卫气血循于常道,有血瘀便会影响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行。

《黄帝内经》强调了“气布”才能“蕃育”,否则气机营卫不通,脏腑、肌腠就会失于濡养,正如《灵枢·五变》言“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素问·痹论》言“荣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通,皮肤不营,故为不仁”。故血瘀证轻者言满,如烦热之状;重者言燥,肌肤不仁,甚至出现肌肤甲错之貌。从这个角度而言,“唇瘘”其实也属于肌肤不仁的表现。

我们在学习经典时,往往注意力都放在有方有证的条文上,像《金匮要略》“病人胸满,唇瘘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这种没有方剂的条文,经常会被忽略。

曾经有同学与我讨论他治疗的一个病例,患者为中年女性,口唇周围干燥,甚则起皮半年余,用了两次养阴清热的方药,没有任何效果。我听完之后,就跟他说起了《金匮要略》谈论血瘀的这两条经文,建议他可以试试活血化瘀的思路。很久之后再次联系,同学跟我说后来他给患者用了生化汤加减,不曾想服药三剂后症状就明显减轻,从此这个患者的一大家人都成了他的粉丝。

形燥或烦满

其实,张仲景在《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中将血瘀引起“烦热”“唇燥”的理法方药皆进行了具体描述,言:“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临床诊病,要时常提醒自己注重理法思维的培养,切勿执着于症状的表象,否则就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自以为是。仲景言:“病者如热状,烦满,口干燥而渴,其脉反无热,此为阴状。”症见烦满、燥渴,其脉却反无热,仲景用了一个很传神的字眼——阴状。清代名医王洪绪写了一本书叫《外科证治全生集》,里面载有一首阳和汤,专门用来治疗寒滞血凝的阴疽,药用“熟地一两,肉桂一钱,麻黄五分,鹿角胶三钱,白芥子二钱,姜炭五分,生甘草一钱”。阴疽的整体表现亦可称为“阴状”,可以说阳和汤与温经汤有异曲同工之妙,二者皆为温通经脉的方子,法同而药不同,全方妙在麻黄与炮姜。

现在临床见阴疽者少,但外科术后伤口不愈合者多见,此亦为“阴状”。曾在病房见一老年男性患者,以脑梗收住入院,患者2个月前行腹部肿瘤切除术,术后切口一直不愈合,局部伴有淡红色的渗液。而且,患者还伴有一个特别不引人注意但很重要的症状便是唇口干燥,遂采用阳和汤加黄芪治疗,一周后伤口便基本愈合了,唇口干燥亦消失。

另外,《伤寒论》中还谈及了治疗血瘀的其他两首名方——桃核承气汤和抵当汤,此为仲景“是瘀血也,当下之”的代表方剂。山东济南有名的中医孔乐凯老师是李可先生的入室弟子,经常诊治急危重症,深得西医同道的认可。孔老师对手术创伤导致的并发症治疗非常有体会,经常用到的一个方子便是四逆汤合桃核承气汤,此亦为治疗“阴状”的精妙组合!

血瘀应“随证治之”

通过分析《金匮要略》血瘀总纲,可以看出“辨病脉证并治”思维不同于“方证对应”,即通过对不同疾病、脉理气血的分析,来确定当前“证”的气血状态,从而可以进一步精准治疗。

如前所述,同样都是血瘀证,因为“多气少血”“少气少血”以及“少气多血”脉象的不同,临证处方便会有很大的不同,其本质为当前“证”的气血状态不同使然。因此,张仲景“辨病脉证并治”的理法思维充分体现了经典显学“见病知源”的精髓,即“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中医经典探微

《明于经典悟中医:寻找中医经典中的逻辑》

“学经典、用经典”向来是广大中医学者的格言与追求,但经文晦涩,真理深奥,领悟经典成为了一个难题。本书作者柳红良博士,一直坚持研读经典,力求将中医经典理法思维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临证注重“脉证并治”“针药并用”。他在中医典籍中潜心求索,从《内经》到伤寒,继而到温病;从医理到脉理,从治法到方药,孜孜以求,笔耕不辍,处处求真释疑,亦对经典中的“疑义”有了一些客观冷静的思考。本书按照“理法方药,一以贯之”的思维,反思一些中医核心理论的逻辑,使经典落实到临床,令中医学者不再望“经”兴叹。本书将引领你“明于”中医经典思维,寻找中医经典中的逻辑,踏上中医效验的征程。

❖本文仅作知识分享,不构成对任何药物或治疗的推荐和推广,不能代替专业医生的医疗建议。如有诊疗需要,请咨询和联系正规医疗机构。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明于经典悟中医:寻找中医经典中的逻辑》(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柳红良著),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推荐发表,文中图片及封面图片来源于摄图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0 阅读:4

晨晰说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