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这场由美国加征关税引发的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简要回顾中美贸易战的发展进程:4月3日,美国政府宣布实施对等关税和行业特定关税的细节公布,不同国家和地区将面临不同关税税率。
其中,柬埔寨、越南将分别面临49%和46%的关税税率,欧盟、日本、马来西亚、韩国、印度、瑞士、印度尼西亚、中国、泰国等将面临20%至36%的关税税率。
面对美国的高关税政策,中方态度很明确,那就是“奉陪到底”。中国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税率由34%提高至84%,美国则将中国商品关税也提高至84%。
此外,中国还发布了《关于中美经贸关系若干问题的中方立场》白皮书,阐明事实真相,并采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包括对美国企业实施出口管制和列入“不可靠实体”名单。此外,中国还在能源领域暂停进口美国液化天然气(LNG),加速构建多元化供应体系。
4月9日零点,但在对大多数贸易伙伴征收新关税不到13小时后,特朗普宣布对大部分经济体暂停实施对等关税政策,仅实施10%基准关税,暂停期限为90天。然而,其中并不包括中国。
不仅如此,根据特朗普最新签署的行政命令,将针对中国的关税税率从84%提高到125%,再加上特朗普早前对中国征收的20%芬太尼相关关税,税率总计实际达到145%。
4月11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突然发布公告,宣布将对中国输美商品的关税税率从125%提升至145%,涉及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组件等战略性产业。

这一霸凌行径立即引发中方迅速采取反制措施,中国国务院宣布,自4月12日起,中国对美国所有进口商品加征125%关税。
从发展趋势看,目前中美贸易战尚未结束,但双方博弈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并且未来可能走向“边打边谈,竞争 + 合作”的模式。
商务部发言人在4月11日上午召开的记者会上,用"谈有诚意,打有底气"这八个字,作为对美方再次提高关税有力的回应,这意味着中美经贸博弈日趋加剧,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也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不畏霸权,敢于直面应对的战略定力。
事实上,这场中美关税大战的背后,是两国综合国力和经济韧性的最终较量,这二项指标将决定谁能笑到最后。
国内外贸企业短期将面临巨大压力,中国出海企业的毛利率或者净利率会受到比较直接的影响。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对美出口额达509.6亿美元,占总出口16.9%。然而,行业毛利率低,利润率仅2.3%-5.2%,加上此次关税,企业无法吸收这些成本。
白宫宣称145%的关税将“精准打击中国高端制造”,但美国企业却在连夜重算成本,以一台中国生产的工业机器人为例,其美国到岸价从50万美元飙升至122.5万美元,而德国同类产品仅需78万美元。
这种“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关税策略,让特斯拉的德州工厂被迫推迟扩建计划,因为中国制造的电池模组成本已高于本土采购价30%。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美国引以为傲的半导体产业同样遭到反噬,应用材料公司向中国出口的28纳米光刻机因关税导致利润率跌破5%,而上海微电子的国产设备订单却暴增200%。
中国的反制十分精准,直奔美国产业要害,125%的关税看似比美国“少了20个百分点”,实则却掐准了美国农产品的命门。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中国每年进口的840万吨大豆中,已有67%转向巴西和阿根廷,导致美国中西部农场主的仓库积压量创下40年新高。
这一“你有你的科技牌,我有我的农业着”的博弈方式,让白宫试图通过关税转移国内通胀压力的算盘彻底落空。
贸易战短期将导致国内外贸企业面临巨大压力,中国出海企业的毛利率或者净利率会受到比较直接的影响。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对美出口额达509.6亿美元,占总出口16.9%。然而,行业毛利率低,利润率仅2.3%-5.2%,加上此次关税,企业无法吸收这些成本。
家具及家居用品也是我国对美出口的主要商品之一,2024年的出口额达到了约350亿美元。新增高关税,将完全抵消中国家具的价格优势,因为家具产品的平均利润率通常只有10%-15%。
不仅如此,由于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每天都有可能出现令人猝不及防的新变化,所以一些中小型企业目前仍处于观望状态。如果没有新的渠道,短期选择暂停这部分生意,观望整个事件发展后再做处理。

特朗普关税政策很难达到预期目的
面对美国严厉制裁围堵,中国企业避开技术封锁,另辟蹊径寻找合作伙伴,斩获“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结果。如华为通过与比利时IMEC研究院合作,在布鲁塞尔建立了28纳米芯片联合研发中心,既规避技术封锁,又吸收欧洲顶尖人才。
而中国新能源产业的爆发式增长更成为破局关键,宁德时代在墨西哥新建的超级工厂,通过“北美制造”标签向美国输送动力电池,既绕开关税壁垒,又吃透《通胀削减法案》的补贴红利,这种“以彼之矛攻彼之盾”的策略,让美国车企的电动化转型反而依赖中国技术。
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进口了3.3万亿美元的商品,出口商品金额为2.1万亿美元,全年累计商品贸易逆差为1.21万亿美元。2024年成为美国建国近250年来,贸易逆差最大的一年。
美国的商品贸易逆差,主要是来自中国、欧盟、墨西哥、越南和爱尔兰。其中,美国与中国的贸易逆差额为2954亿美元,创下了历史最高水平。自2018年中美两国“关税贸易战”以来,美国与中国的贸易逆差并没有因此而缩小。
有专家指出,特朗普的单方面高关税,不仅想阻止美国的贸易逆差,还想一箭双雕,把这些产业链带回到美国,但制造业迁徙远比美国政客的承诺复杂,所谓关税促进制造业回流的论调只能是“痴人说梦”。

一方面,制造业的复苏需要对美国劳动力培训进行大量投资,整个供应链的重构相当于生态系统的重构,这都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另一方面,美国的人均高GDP以及高劳动力成本,决定了它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上游位置。在此背景之下,美国制造业“空心化”或难以逆转。
事实证明,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拥有“无可比拟”的地位:一方面,一些原材料必须从中国进口,比如稀土;另一方面,正如一位消费领域出海投资人所说:“在美国人看来中国很多产品都是有巨大优势的,根本原因在于,上个时代我们已经把供应链打磨卷出来了”。
实际上,中美之间的贸易逆差是因两国不同的经济结构,以及各自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造成的。如何缩小这一逆差?只能以协商谈判的方式解决分歧,相互对抗只能加剧这一逆差的进一步扩大。
问题在于,特朗普的智囊团高估了美国应对关税战的实力,低估了高关税给全球经济带来的巨大负面效应及连锁反应。而且贸易战很大程度上将会波及美国经济,所产生的恶果,最终将由美国企业和消费者来承担。
中美贸易战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经济的独特优势铸造出中国经济的韧性,14亿人口的庞大市场形成了中国经济的护城河。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55万亿元,广交会展馆内涌动的30万全球采购商,义乌港昼夜不息的集装箱货轮,都在向世界展示出市场的选择。

中国具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体系,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的全产业链布局。正如德国《商报》文章所指出:"当技术迭代速度超越贸易壁垒高度,任何人为封锁都将沦为笑谈。"
不仅如此,近年来,中国正在不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以产业升级来突破封锁。2024年中国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3.2%,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五年全球第一。华为Mate80搭载的"鲲鹏920"芯片性能比肩国际顶尖产品,C919客机斩获东南亚百架订单,这些突破性进展都充分显示出中国在科研创新方面的后发优势。
自2018年中美贸易战爆发以来,特朗普一直迷信"关税万能论",试图通过层层加码遏制中国产业升级,但这一想法已被事实所证明在实践中是行不通的。美国普查局统计显示,2024年全美零售商为关税多支付的成本突破2000亿美元,沃尔玛、塔吉特等商业巨头多次在财报中预警"关税成本转嫁困境"。
全美制造业协会最新调查显示,87%的中小企业主反对继续加征关税,明尼苏达州精密仪器制造商甚至发起"关税受害者联盟",誓言用选票惩罚那些鼓吹贸易战的政客。近日,当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第500万辆电动车下线时,特朗普政府的效率部长马斯克在社交平台直言:"人为割裂全球产业链的企图,终将被市场规律粉碎。"
综上所述,未来中美贸易战有可能会走向“边打边谈,竞争 + 合作”的模式。因为历史事实已经证明,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中美作为全球第一和第二经济体,斗则两败,和则双赢。中美之间这场贸易战,终归会走上求同存异的合作之路。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热点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