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侦察班抓到一个南朝鲜营长,政委一看之下大惊:怎么是你?

曜瑞说历史 2023-02-22 05:13:12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朝鲜战场上,志愿军以敢打敢拼著称。他们的勇猛给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留下深刻印象,以至后来两军在战场或行军中相遇,总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故事。

当时341团侦察班在追赶大部队的路上休息时,抓到一个南朝鲜的营长,政委了解情况查看时,发现是见过的“老熟人”,才知道出现了乌龙事件。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341团又是在何种境况下需要急行军的?

南进的第三次战役

志愿军入朝后,在朝鲜军队的配合下,用近两个月的时间,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南朝鲜军展开了两次攻击战。

在有利地形的掩护下,第一次战役志愿军以团、营为单位分散突进的方式,有利阻止了敌军的北进。

第二次战役,我们顺利诱敌至预定战场进行反击,它的胜利扭转了朝鲜战场的局势。

英美利用宣传战,企图让志愿军停战以便他们重整军队、准备再战。

再者美军和南朝鲜的主要力量还未被消灭,联合国军在空、海方面具有控制权,志愿军要想保持战斗优势,必须继续南进。

在此背景下,志愿军就对有准备的联合国军,发起了第三次,也是志愿军入朝作战以来规模较大的一次战役。

1950年12月31日17时,那是本次战役的总攻时间。

当时,右边路有4个集团军参与战斗。39军在炮兵的掩护下,直接摧毁了南朝鲜第1师的前沿火力点,阻断南朝鲜炮兵向北进的步伐,还为先头步兵部队开辟了两条前进的道路。

114的几个团就担任了渡过汉江,南进攻击的任务。

比如340团在前沿道路刚开辟后,就将准备好的浮桥架在了汉江上,因其在解放战中有渡江战役经验,埋伏、架浮桥、快速渡江、发起攻击,一气呵成,绝不拖泥带水。

342团的士兵们更是勇猛,炮火一结束,在零下二十多度的情况下,他们直接跳到水温约2度左右的汉江里,直接游到对岸,全歼了南朝鲜军据点部队的主力。

在各军团兵力的相互配合下,志愿军迅速突破了南朝鲜军队在汉江附近的正面防御防线,完成了突破任务,对战役的顺利开展和取得胜利起到重要作用。

因敌我装备悬殊,志愿军没有空军军力掩护,前边的战役都是以夜战为主。

这次因志愿军纵深作战、迂回到敌军后方进行突袭,经常要追击逃败的敌军。志愿军需要白昼连续作战。

到1月2日,志愿军突入联合国军防御纵深防御超过20公里。

那时指挥作战的是李奇微,他被迫下令撤退,联合国军全线撤退到汉城以南进行防御。

在此期间,38军侦察科的人员,在晚间行军的路上,曾碰到过也急于赶路的部队。

晚上行军,没有太多照明设施设备,依靠远处的炮火和月光照亮。

两支队伍相遇后,因为南朝鲜军队和当时志愿军并肩作战的友军人员长相相似,军服在长时间作战中脏乱不堪,很难依靠晚上微弱的光线进行辨认。

志愿军侦察人员没有多想,毕竟是在自己军队南进的过程中,敌军是一直是撤退状态,两军能够碰头的可能性较弱。

相遇时,双方人员都没有携带作战武器,只有防身手枪,也没有表现出敌意。

侦察人员也就放松了警惕。官兵们相伴而行了一段路程。

交谈中,侦察人员才了解到,对方根本不是友军,而是从前线撤退的敌军。

可以说,这些敌军是溃败而逃,撤退非常匆忙,连武器都没来得及拿。

侦察人员看到他们是真的不想和志愿军起冲突,也没有战斗意愿。对方在明确知道志愿军战斗力的情况下,他们表达了希望和平相处的想法。

两支部队就这样作伴,走到了汉城城内才分开。

无论是身处一线战场,还是居于后方保障,和平一直是军人最大的期待。

这次的相遇相伴虽说有些搞笑,但也让志愿军明白,对方的很多士兵也是非常期待,战争可以早日结束。

其实,发生在这些侦察人员身上的事情不是个例,341团政委张镇铭的经历更是让人哭笑不得。张政委当时又经历了什么?

碰到“老熟人”郭参谋

因联合国军的撤退,汉城已被志愿军占领。美军撤离前,他们可能是抱着“摧毁一切”的想法,想尽各种各样的办法销毁所在防御地区的东西。

如他们用汽油、炸药破坏金浦机场,摧毁汉城医院、学校、图书馆等建筑物,反正就是不能给志愿军留下任何完整的物品和建筑。

战场上,在必要时可摧毁城市、道路和桥梁是战略的需要,但美军的做法纯粹是为了泄愤。这种行为和其以往的宣传大相径庭,令人大跌眼镜。

战斗打响,341团渡过汉江完成突破后,接到的下一个任务就是赶往汉城。

在行军途中,团领导了解到敌人的疯狂,就派遣侦察分队先进入城里开展前期侦察工作。

1月3日夜间,341团侦察分队和大部队是分开行动的。

大部队在张镇铭的带领下按照路线赶行军。侦察分队在完成其他侦察任务后,及时追赶大部队。

经过三天三夜的战斗,341团的士兵在枪林弹雨、炮火连天中根本没有好好休息过,他们都是在炮声和枪声停歇的间隙,闭眼休整的。

士兵们的精神高度紧张且兴奋,希望快速南进打败敌军。但特别的疲惫和严寒的天气,造成一定的非战斗减员。

听到3日凌晨李奇微和联合国军的撤退消息后,341团的官兵们又振奋精神白天急行军。

经过一天的跋涉,士兵们的精力耗损非常严重,可任务在前,谁也不敢松懈。

队伍中,有的战士走着就睡着了,有的需要身边人搀扶着行进。

张镇铭看到这个情况,十分心疼士兵,就下令让大家原地调整休息。

士兵睡倒后,他安排好守卫,自己就在旁边找了一个草垛,正好可以躺在上边,稍微舒服地休息一下。

可刚到草垛旁边,张镇铭发现这里已经被一个人“占领”了。对方身高马大,还穿着美军的大衣,帽檐压得很低。

因光线不太好,他看不清对方是谁,当时官兵都非常疲累,也不好意思打扰对方。

张镇铭看到对方的穿着打扮和身形,他感觉是部队的“郭参谋”。

郭参谋手里的战利品就有美军大衣。因身形和美士兵差不多,穿在身长又大小合适而且保暖。他就挺喜欢穿美军大衣的。

在部队里,做参谋的人大多受过一定程度的教育,他们对于新事物的接受程度比较高。

比如战利品中的美军大衣,按照部队纪律,团领导职级的人员是可以穿的。

郭参谋穿美军大衣就没有任何负担。

战场上的人也不会太讲究穿衣打扮,一场战斗下来,大家都灰头土脸的,满身污渍,除了能看到衣服的轮廓,具体料子和颜色谁都分辨不出。

张镇铭也没多想其他的,再加上的确疲困,自己在“郭参谋”的旁边寻到一个位子,就倒头睡下。

等到警卫员来叫醒他,告诉休息时间结束,要继续行军。他才迷迷瞪瞪地睁开眼,准备回到队伍中。

刚起身,他瞥见旁边的“郭参谋”还在睡觉,想着对方肯定也是累到极点了,就没有叫醒他。

团里领导对行军路线都是熟悉的,即使没有警卫员跟着,“郭参谋”肯定会及时回归部队。

张镇铭认为不差这点时间。况且李奇微部队正在往南撤退,这边几乎没有敌军的威胁。

在想清楚一切可能性后,张镇铭和警卫员就跟着大部队继续行军。后来在部队中看到有郭参谋的身影,这件事就没再放在心上。

让他感到惊讶的是,侦察分队随后追赶部队路上抓到的身份不明人物,竟就是他原来以为的“郭参谋”。这又是怎么一回事?

细节中抓获南朝鲜营长

341团大部队经过休整后继续行军。曹殿珍带领的侦察分队完成侦察任务后,按照既定路线追赶部队。

他们到达大部队休息地时也进行了原地休息调整。

曹殿珍当时的想法和张镇铭一样,希望找个安静点、舒服点的地方睡一小觉,恢复一下体力。他也找到了那个草垛,遇见了“郭参谋”。

“郭参谋”继续穿着大衣躺在草垛上,帽檐压得很低,没有任何反应。

曹殿珍是老侦察员,侦察意识是刻在骨子里的。不管达到哪里,第一件事就是观察周围的环境和人。

他第一眼看到的也是“郭参谋”穿着的大衣。尽管月光莹弱,他还是眼尖地发现了异样之处。

志愿军官兵中有不少人穿美军大衣,可没有人会穿美军的军靴。

当时的美军靴是增高鞋腰,有搭扣皮带需要系紧。这可和志愿军的军靴完全不一样。

单单凭借这一点,曹殿珍只是心里有了疑惑,但还没有完全确定对方是敌是友。

他一边用手势跟身边的人打着招呼,一边悄悄靠近对方,希望可以掀开帽檐看清对方的面貌。

这时,对方可能也感到了身边有人靠近,有危险。在曹殿珍刚触碰到对方的手时,他就有反抗的动作,幸好其他侦察人员跟进得比较及时,立刻就抓住了对方。

等曹殿珍看清对方面貌时,他还是不能判定对方的身份,本想着询问一下,了解清楚情况好解除误会。

可对方一下子就着急了,叽里咕噜地说了一堆朝鲜语,这可真的弄蒙了曹殿珍。

从对方的紧张神态和反应中,曹殿珍初步判定是敌非友。

他就赶紧找到部队里熟悉朝鲜语的同志帮着翻译和交流。

那时,联合国军对各国士兵们宣传时,大肆丑化志愿军形象,并夸张和虚构了许多志愿军虐待俘虏的信息。这才导致对方被抓后非常紧张和担忧。

他不知道自己到底会面临什么,也不清楚自己的命运会被如何对待。

其实,如何对待俘虏不仅是联合国军关心的问题,也涉及志愿军在国际上的名誉。

因此,志愿军一直按照国际惯例,执行人道主义优待俘虏的政策。

曹殿珍就让翻译向对方解释志愿军优待俘虏的政策,并安抚对方让其放松。

刚开始,他一点都不配合,问什么都不回答。在了解了志愿军的政策和纪律后,他的心里虽然还是恐慌,但有了底气。

经过曹殿珍和翻译的耐心沟通,他终于交代了自己的身份是南朝鲜军队的一名营长,在撤退中和大部队走散了。刚才遇到张镇铭带领的部队后,他非常害怕但庆幸自己没有被抓。

再遇到曹殿珍,那位营长以为侦察分队的人员和大部队一样,在他没有任何反应的情况下,侦察人员休整完毕也会直接出发,不再理会他。

可让营长没料到的是,这次碰到的老侦察兵观察得太仔细了,连他脚上穿的靴子都没放过。

后来,他还主动说出了他所在部队的战力和战斗部署情况。

在他说清楚知道的情况后,曹殿珍就把此事汇报给了团领导。

张镇铭听说曹殿珍抓到了南朝鲜的营长,还审讯出很多有用信息后,就想着去看看那位营长。见到营长后,他的第一句话竟是“怎么是你?”

这句话不仅表达了他的疑惑,也让当时围在营长周边的人感到不解。张政委怎么会认识敌军的营长呢?

经过张镇铭的解释,大家才了解到他当时在草垛边上的有些尴尬的经历。

事实上,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天气酷寒,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几乎没有人洗过澡,身上的跳蚤都能一抓一大把,更何况身上穿的衣服,有些还是从敌人尸体上爬下来的。

综合各种因素,张镇铭没有弄清楚对方的身份和模样,才出现了这个乌龙事件。

幸好曹殿珍足够警觉,这才发现了对方。

结语

战争是残酷无情的,但参与战争的人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

如38军侦察人员,他们在面对没有威胁的敌军时,可以相互交谈、相伴而行,最后和平分开。

无论是严肃故事,还是乌龙事件,张镇铭和曹殿珍的经历、南朝鲜营长被俘的经过,这都进一步证实了志愿军在战争中面对友好人士,即使是敌军的俘虏,都能以诚相待、和为贵。

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能够打胜仗,那是他们面对爬兵卧雪、晓住夜行的困境依然不屈,奋勇拼搏的结果,拥有胜利是必然。这种优良的传统和作风也值得当今人学习。

与此同时,志愿军在战争之外表现出的人性光辉和人道主义精神,使得其在国际上享有盛誉,进一步让世人了解中国军人和中国形象。

0 阅读:110

曜瑞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