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bfe52e16bb343211f41c77aa7bc1358.pn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25ecaf926c7709f6397387d44880aa6.gif)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张大爷今年65岁,老烟民,年轻时一天两包烟,退休后烟瘾虽减了些,但还是离不开。
最近一年,他总感觉气短,爬几级楼梯就喘得厉害。
前不久,他被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俗称“慢阻肺”),医生建议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可他一听“激素”两个字,立刻皱起眉头:“激素不是副作用大吗?会不会骨质疏松、变胖,还伤肝肾?”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b3b758cc46997d4e9e1b34c4ee19c34.jpg)
类似张大爷这样的担忧,很多慢阻肺患者都有。
激素到底是“救命神药”还是“健康杀手”?慢阻肺患者一定要用激素吗?如何合理使用,才能既享受疗效,又避免副作用?
今天,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2438fa9ea289aa37d556cb57d3a4c2b.jpg)
慢阻肺是怎么回事?
要搞清楚激素在慢阻肺中的作用,咱们先弄明白这个病的本质。
慢阻肺,通俗点说,就是肺里的“管道”慢性发炎、堵塞了,气流进出受阻,导致呼吸困难。 主要原因离不开两个字:炎症。
长期吸烟、空气污染、职业粉尘等都会引发肺部慢性炎症,让支气管腔变窄、痰液增多,久而久之,肺泡弹性下降,氧气进不去,二氧化碳排不出,呼吸就变得越来越费劲。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b3bc99144deb24983efa02d1c81c997.jpg)
激素的作用:灭火+修复
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就像“消防员”,它的主要任务是抑制炎症,减少气道的肿胀和黏液分泌,让气流更顺畅。对于某些慢阻肺患者,尤其是经常急性加重、病情较重的患者,吸入性激素能显著减少急性发作的次数,改善生活质量。
但这里要注意一个关键点:激素并不是所有慢阻肺患者的“标配”!慢阻肺的治疗主要依赖支气管扩张剂(如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药),激素只是辅助治疗,适用于特定人群。
哪些患者适合使用激素呢? 来看看医生的“处方逻辑”。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3ef54a40b1166500aaa1d21eec012ed.jpg)
医学界通常根据GOLD指南(全球慢性阻塞性肺病倡议)来判断是否需要激素治疗。一般来说,以下三类患者可能需要吸入性激素:
一年内急性加重次数≥2次,或因慢阻肺急性加重住院≥1次的人——说明气道炎症活跃,激素能减少急性发作。
合并嗜酸性粒细胞(血液检查显示≥300 cells/μL)增多的患者——研究发现,这类人的炎症对激素更敏感,使用激素的获益更大。
合并哮喘的慢阻肺患者(ACO,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哮喘本身就是一种炎症性疾病,激素治疗效果较好。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c04bb23c4f9279b8106d64ffae1aacc.png)
但如果你只是轻度慢阻肺,或者没有频繁急性加重,医生通常不会推荐激素,因为“收益”不大,反而可能带来副作用。
如何使用激素,才能疗效最大化、副作用最小化?1. “吸”比“吃”更安全
很多人一听激素,就想到“吃激素会变胖、骨质疏松、脸肿”。但慢阻肺使用的吸入性激素(ICS)和口服激素(如泼尼松)完全不同!吸入激素直接作用在肺部,进入全身血液的剂量极少,所以系统性副作用要小得多。
记住:慢阻肺用的是“吸”的,而不是“吃”的!
2. 选对吸入装置,效果事半功倍
目前常见的吸入装置有两种:
干粉吸入剂(DPI): 需要用力吸气,适合能正确操作的患者。
定量气雾剂(pMDI): 需要配合按压和吸气同步,对肺功能较差的患者可能不太友好。
如果使用不当,药物进不到肺里,效果自然会打折扣。要学会正确的吸入技巧,最好让医生或药师指导一下。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0abf94dc17338084556316b3188f957.jpg)
3. 适时“减量”或停用,避免长期依赖
对于某些患者,病情稳定后可以尝试逐步减少激素剂量,甚至停用,但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能擅自停药。
4. 预防副作用,做到这几点
虽然吸入激素副作用较轻,但仍可能引起口腔念珠菌感染(俗称“鹅口疮”)、声音嘶哑、咽喉不适等。
预防方法:
每次吸入后,漱口并吐掉,不要咽下去。
使用含有支气管扩张剂的联合制剂,可降低激素用量,减少副作用。
规律随访,必要时调整剂量。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e6cc06407cd0d76afecfa0c5e943415.jpg)
误区1:激素会损伤肝肾?
吸入性激素主要作用在肺部,全身吸收极少,不会像口服激素那样影响肝肾。 只要正确使用,肝肾损伤的风险极低。
误区2:用了就停不掉?
吸入激素不是成瘾药物,合理使用后,病情稳定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减量或停用。
误区3:激素会让人变胖?
这是口服激素长期使用可能带来的副作用,而吸入性激素剂量小,基本不会导致体重增加。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84eaab490396aa68b45dbde85197497.jpg)
慢阻肺的治疗是一场“持久战”,支气管扩张剂是基础,激素是辅助,不是每个人都需要,也不是越多越好。
合理使用吸入性激素,能帮助部分患者减少急性加重,改善生活质量,同时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
与其“谈激素色变”,不如科学对待,和医生一起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呼吸顺畅的日子,才是最自在的生活!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文献:
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 (GOLD) 2024 Report.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2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