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一个“14岁女生玩手机上瘾”的新闻,里面女孩的父亲说了两句话,让我这个老母亲深深破防:
“她就是要手机不要爹”
“我想控制,但管不了”

视频中的女生今年14岁,刚上初三,正是冲刺中考的关键时期,却偏偏被手机迷了眼,身陷这个泥潭中爬不出来。
明明以前是父亲的“乖宝”,现在却如此叛逆,这让老父亲不禁焦躁不安,仍不住吼了几次。
谁知这种“暴躁”的处理方法,不仅没有起到什么效果,反而让家庭气氛更加紧张了!

面对镜头,父亲也是满脸忧愁,沧桑的脸上全是无奈。
他不明白:明明是为了孩子好,怎么到头却变成了这样!

一切都是手机的错……吗?
在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想问大家另一个问题:
你知道中国有多少青少年沉迷手机吗?
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3亿青少年,1亿在玩王者荣耀,1亿在玩吃鸡。
而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初高学生网瘾比例占所有职业的33%。

每位家长都知道孩子沉迷手机不对,但是打也打了,骂也骂了,还是无法改变怎么办?!
手机不是原罪,它只是个工具。
就像70年代,家长说,言情小说、武侠小说,会毁了这一代年轻人。
80年代的电视机,港台歌曲、港台明星,会毁了这一代年轻人。
90年代的网吧、游戏机,会毁了这一代年轻人。
00年代的手机游戏,网络视频,会毁了这一代年轻人。
手机就和当年的电视一样,它就是一个电子产品。随着时代的发展,未来也一定会有新的产品代替手机。
如果我们作为家长,仅仅把责任怪罪给网络和手机,其实是选错了对象,既无法发现问题,也不能解决问题。
那孩子为什么会沉迷手机呢?
其实孩子沉迷手机主要有三方面需求。
01社交需求
看看现在的孩子都是什么状态?
在学校,“消失的课间十分钟”将每一个孩子困在了几平方的教室中,“寂静”就是这里的主旋律;
回家后,一摞摞作业将孩子困在了书桌前,每晚伴着灯光入眠;
放假时,奔波在补习班和兴趣班的路上,疲惫地站着都能入睡……

青春期的孩子内心成长迅速,独立意识日益增长,他们渴望脱离学校和家庭的控制,拥有自由。
但是现实情况只能让他们在日常的缝隙中拿起手机,与同龄人吐露心事与烦恼。
02游戏依赖
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更渴望获得身边人正面的反馈,尤其是父母,但往往适得其反,于是他们将目光转向手机游戏。
在这里,他们可以得到同龄人的夸赞,可以获得在跨过一道道游戏关卡后胜利的满足感,更可以获得游戏给予的MVP奖励!
他们有什么理由不为之沉迷呢?
03对抗情绪
我们常说青春期的孩子是叛逆的,事实上大多数孩子确实如此。
家长本身对手机依赖比较严重,未能给孩子带来好的榜样,这就导致了在管教孩子的时候让孩子觉得:“你都玩手机,凭什么不让我玩!”
这就激发了孩子的逆反心理,从而和家长对抗,报复性玩手机。

到底如何让孩子戒掉手机瘾?
曾经我们做过一项调查,来咨询的家庭当中,家长最想解决孩子的哪方面问题,其中“手机成瘾”名列前茅。
很多家长是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孩子还是我行我素,甚至最后反目成仇。
在这里,我们的学习治疗师告诉大家,想要解决孩子手机成瘾问题,千万不要硬来。
孩子在看手机屏幕时,大脑会产生让人放松和快乐的多巴胺。
它同时会切断孩子思考或者接受你沟通的路径。
如果强制且突然打断,身体中的多巴胺水平会快速下降,这确实能在身体中产生一种类似疼痛的感觉。
虽然你没有真的打他,但是从神经学的角度讲,这就是他的真实感受。

所以,某种层面上来说,强行切断对孩子是有害的。
因此,想拿走孩子手机时,可以分这几步尝试一下:
1. 坐在他旁边陪他30秒、一分钟或更长时间,只是看看他正在看或正在做什么。
2. 问一个关于手机中发生的问题。
3. 一旦你创建了一个对话,你就创造了一座从虚拟回到现实世界的桥梁,孩子就不会因为激素的突然下降而与父母大发脾气。
4. 跟孩子谈谈,下一步的活动计划,是该吃饭了,还是有其他活动。
5. 最后和孩子商量关掉手机。
孩子的欲望绝不是单靠打压就可以消除的,我们应该教会孩子合理地对待、使用手机,而不是被手机控制。
当然,每个孩子手机成瘾的原因可能各不相同,需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