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红脸蛋儿的”或许更加危险

晋瑞谈健康 2025-01-27 22:46:39

我国的酒桌文化可谓是博大精深,在酒桌上,人们也是逐渐总结出来一套所谓“能喝酒”“海量”人员的特征,那就是“扎小辫儿的”“吃药片儿的”“爱出汗儿的”“红脸蛋儿的”......

先不说这样的总结是否准确,是否能够体现出喝酒的海量,但是,在这其中有一些内容却还是明确的,那就是所谓喝酒红脸蛋儿的人危险性更大,甚至是容易罹患恶性肿瘤。

说到喝酒红脸蛋儿的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哪怕是喝上一口啤酒,也会出现脸红、心跳加快、头晕等微醺的表现,先不说他是否是酒量好坏的表现,但是,这是人群中一种特殊的基因缺陷却是明确的,即与乙醛脱氢酶2(ALDH2)遗传基因缺陷直接有关。

说到人们喝酒以后,酒精也就是乙醇会在体内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如乙醇首先变成乙醛,然后再由乙醛变成相对无毒的乙酸。在这样的转变过程中,各种代谢酶也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乙醛脱氢酶就是负责将乙醇产生的乙醛氧化成乙酸。

对于红脸蛋儿的人来说,刚好是乙醛脱氢酶2(ALDH2)遗传基因缺陷,ALDH2的活性显著性下降,使得乙醛无法进一步代谢而在体内沉积,由此而产生了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尤其突出的就是表现出所谓的红脸蛋儿。

说到这里,如果你只是认为饮酒的危害仅仅是红脸蛋儿,或者是心慌、头昏,那么你可真的是小瞧了酒精的危害。虽说酒精本身不是什么致癌物质,但是,其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乙醛却是与致癌作用直接相关的,简单的说,那就是喝酒红脸蛋儿的人更加容易罹患恶性肿瘤疾病,如咽癌、食管癌、胃癌等。

说到喝酒伤身,其实这也是很多人都熟知的事情,但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小酌怡情”“社会交际”在某些时侯也真的是无奈之举,面对这样的情况,对于饮酒还真的是需要采取一点措施,如此则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酒精对机体的损害。

饮酒有度,饮酒限量。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建议,成年人1天的酒精饮用量不超过15克,也就是啤酒450毫升,红酒150毫升,高度白酒约30毫升。

不喝混酒。多种类型的酒混在一起喝,会进一步增大饮酒量,同时还会出现不同类型酒之间的“协同作用”,对人体的伤害更大。

喝酒不能一口闷。短时间内大量饮酒,会导致酒精快速进入体内、血液中,“一口闷”的饮酒方式则是很快导致人体进入到醉酒状态。

避免空腹饮酒。空腹饮酒的时侯,酒精吸收速度加快,极易出现醉酒状态。饮酒之初、同时食用一些高脂肪、高蛋白或碳水等食物,或者是饮用牛奶、酸奶,可以减少酒精对消化道的损害、损伤,降低醉酒机会。

强调均衡饮食。在日常饮食中,强调均衡、个性化、综合、多样性饮食,包括各种粗杂粮、绿叶蔬菜、豆制品等,其中富含有B族维生素、抗氧化剂、维生素、卵磷脂等成分,均对肝脏具有保护作用。

多饮水。饮酒的时侯多饮水,有利于促进酒精的稀释和代谢,加速酒精在体内的快速排泄,减轻酒精的损害作用。

远离碳酸饮料。碳酸饮料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胃部容积增大,加快酒精由胃进入到小肠,而小肠吸收酒精的能力更强,如此达到协同的作用。

浓茶不解酒。很多人都有一种误区,那就是认为浓茶具有解酒的作用,其实浓茶中的大量茶碱具有很强的利尿作用,会造成身体缺水,如此导致尚未分解的乙醛过早地进入到肾脏,直接损害肾脏功能。

喝咖啡同样不解酒。咖啡因既不会加速酒精代谢,也不会减轻身体损害,与之相对,咖啡会兴奋中枢神经系统,扩张毛细血管,导致出现各种不适症状,同时,咖啡因具有利尿作用,加重肾脏损害。

肝病患者需要戒酒。酒精对于肝脏的损害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那些具有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患者,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肝病患者饮酒而引发肝癌的几率更高。

0 阅读:0
晋瑞谈健康

晋瑞谈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