弩炮行动:盟友变仇人,英国为何对法国海军痛下死手?

佳霖谈历史 2024-03-11 02:43:52

1940年6月14日,在德军风卷残云般的打击下,巴黎沦陷。

巴黎沦陷的前一天,英国首相丘吉尔紧急飞赴法国图尔,游说法国内阁:“我们在1918年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但我们克服了!我们同样可以克服眼下的困境!”

丘吉尔言外之意,就是英国不同意法国投降。

你们法兰西不是很高傲吗?怎么这么快就认怂了,接着打呀。巴黎丢了就去马赛,法国本土打不下去,你们还可以撤到北非,跟小胡子死磕到底嘛。

法国总理雷诺是主战派,但此时他已经被内阁中的投降派架空了。

一番会谈后,雷诺遗憾地说道:法国固然尊重盟友英国,但我们也有权单独投降。

游说不成,丘吉尔一面部署英国远征军撤退事宜,一面打起了法国海军的主意。

根据《华盛顿海军条约》规定,英法主力舰吨位比是5.25比1.75。

从数据上看,英国海军规模是法国的三倍。

但法国海军的两艘黎塞留级战列舰,是不久前刚刚下水的新式军舰。

满载排水量近5万吨,前甲板装备8门380毫米主炮,由6台增压锅炉蒸汽机驱动,最高航速32节。

法国黎塞留级战列巡洋舰

另外,法国的两艘敦刻尔克级战列舰,也是不久前刚刚下水的。

满载排水量3.5万吨,前甲板装备8门330毫米口径舰炮,最高航速31节。

法国敦刻尔克级战列舰

除了4艘新式战列舰,法国海军还有3艘布列塔尼级战列舰,7艘重巡洋舰,12艘轻巡洋舰,50多艘驱逐舰,77艘潜艇,1艘航空母舰。

大大小小舰艇加一块,将近180艘。

如果这些军舰落到小胡子手里,与德国、意大利海军并肩作战,英国海军在地中海,乃至大西洋的优势将荡然无存。

6月16日,贝当顶替雷诺出任法国总理,与德国展开谈判。

雷诺辞职前,通知国防次长戴高乐前往北非重整抵抗力量,并命令海军司令达尔朗将法国海军调往北非。

同一天,丘吉尔得知消息,第一时间联系达尔朗:现在你赶紧把舰队开到我这来,千万别让德国人占了便宜。

达尔朗既没同意,也没反对,他选择待价而沽,向丘吉尔口头承诺:我以我们海军的传统和荣誉保证,法国军舰不会落入纳粹手中。如果有必要,将会前往加拿大。

站在上帝视角,达尔朗左右摇摆,无疑是自毁前途。

因为无论是资历,还是实力,戴高乐都没法和他比。

如果他坚定地与英国站在一起,后面肯定就没戴高乐什么事了。

弗朗索瓦·达尔朗

不过,如果仅以当时的背景来看,达尔朗待价而沽貌似也没什么不妥。

敦克尔克大撤退后,英国远征军几乎丢掉了所有的重型装备。许多士兵空手回国。

大部分人相信,英国认怂也只是时间问题。

既然英国一副亡国之相,达尔朗当然不可能把赌注全押在英国了。

这就像三国时期,谯周劝后主刘禅:再辱之耻,何与一辱?

不管怎样,投降都是耻辱,与其投奔英国,两次受辱,不如直接投降德国算了。

6月22日,法国政府签署停战协定。

根据协议,法国海军归维希政府,达尔朗可自行决定法国海军的去向。

希特勒如此大方,一方面是想给英国打个样。

你看,投降也没那么不堪。

另一方面,希特勒也不想过分得罪法国人。毕竟法国还有大量海外殖民地,希特勒现在没能力向这些地方扩张势力。

丘吉尔听说法国投降,顿感芒刺在背。

表面上看,德国没有接管法国海军。可条约就是一张纸。

人为刀锄,我为鱼肉,主动权在德国人手中。

因此,丘吉尔决定先下手为强,武力解决法国海军。

当时有个内阁大臣提出质疑,这不好吧?法国可是我们的盟友,人家刚投降就痛下杀手,岂不是余人口舌,让小胡子可以借此大做文章?

丘吉尔表示:“这是一个令人憎恶的决定,在我一生中参与的决定中,只有这个决定最违背天性,最使人感到痛苦。”

但大英帝国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既然法国单方面停战,就不能怪我们翻脸不认人了。更何况,英法本身也没什么情谊。我们不能把希望押在一纸协议上。

最终,英国内阁通过了旨在摧毁法国海军主力的“弩炮行动”。

德国闪击法国期间,法国海军损失不大,舰队主要停泊在三个地方。

大约40%停泊在法国的土伦,大约40%停泊在法属阿尔及利亚第二大城市奥兰附近的米尔斯克比尔港。

还有20%在英国的普利茅斯、朴次茅斯港,以及英属埃及的亚历山大港。

“弩炮行动”开始前,英国海军包围普利茅斯、朴次茅斯和亚历山大港,接管了港内的3艘法国战列舰,4艘巡洋舰及数十艘舰艇。

7月2日晚,驻扎在直布罗陀港的英国海军H舰队接到密令。

丘吉尔要求他们出击地中海,歼灭或收编米尔斯克比尔港的法国北非舰队。

舰队司令萨默维尔中将打心底里讨厌这项任务,但为了国家利益,他还是带着2艘战列舰、1艘战列巡洋舰、1艘航空母舰、2艘巡洋舰及11艘驱逐舰出发了。

英国海军H舰队旗舰胡德号战列巡洋舰

7月3日凌晨,H舰队抵米尔斯克比尔港外,旋即封锁海港出口。

起初,法国海军北非舰队司令让索尔还没有意识到大难临头。

他误以为英军此次是来围捕德国潜艇的,因此未作准备。

但过了一会,他看到英军港外投下大量水雷,感到不对劲了。

这什么意思?不让我们出港吗?

就在让索尔满脸问号时,一名英国军官乘着摩托艇驶进港口,递上最后通牒:要么与英军共同作战、要么去北美、要么缴械、要么在六个小时内将军舰炸沉。

如果拒绝上述条件,英军将发起进攻。

英军的威胁,让索尔非常不满。德国欺负我们也就罢了,连你也欺负我们。我法国不要面子的吗!

于是,让索尔采取拖延战术,并向法国海军总部求援。

为了麻痹英军,让索尔通知各舰如往常一样,该干嘛干嘛。

双方从上午对峙到下午,大约下午4点半左右,萨默维尔收到伦敦发来的急电,称已截获法军电报,法国本土舰队正在赶来的路上。

恰在此时,港内的法军各舰钟声大作,并驶向战斗位置。

萨默维尔思虑过后,决定再给法国人一次机会,他向让索尔的旗舰“敦刻尔克”号发出警告:如果5点半以前,仍不接受我方任何一项建议,我方只能开炮,把你们的军舰击沉。

“敦刻尔克”号

法军实力并不弱,除了有4艘战列舰:“敦刻尔克”号、“斯特拉斯堡”号、“布列塔尼”号和“普罗旺斯”号外。

还有1艘水上飞机母舰和若干驱逐舰。

如果法军先发制人,损失肯定会小很多。

但关键时刻,让苏尔却怂了,指示法军不得先开第一炮。

这一幕,像极了1884年马尾海战。

只是风水轮流转,现在轮到法国人遭难了。

到了时间,见让苏尔还是没表态,萨默维尔下令开火。

英军“勇敢”号战列舰和“胡德”号战列巡洋舰首先开炮。

紧接着,6架携带高爆炸弹的英军战机从“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上起飞,对法军舰队进行轰炸。

“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

战斗中,“普罗旺斯”号与“胡德”号对射。

但不知道是不是搞错了射击诸元,法军射出的炮弹全部打偏。

“胡德”号则连续击中目标,导致“普罗旺斯”号舰体进水,被迫搁浅。

“敦刻尔克”号也被英军多发381毫米炮弹连续命中,导致发动机不能正常工作,被迫搁浅。

最惨的是“布列塔尼”号,中央舱室被打中,存储在舱室的炮弹发生猛烈爆炸,致使舰体侧翻,最终沉没,舰上977名船员阵亡。

沉没中的“布列塔尼”号战列舰

法军四艘战列舰中,只有“斯特拉斯堡”号在5艘驱逐舰的掩护下,冲出了英军的火力封锁。

萨默维尔闻讯,命令轰炸机前去追击。

但英军轰炸机遭到法军战机拦截,缠斗中,有一架英机被击落,两名飞行员阵亡。

这也是此次行动中,英军唯一的阵亡事件。

后来,“斯特拉斯堡”号凭借高航速,摆脱追击,逃回了土伦港。

英军攻击的一直持续至夜间,整场战斗下来,英国海军仅2人阵亡,损失3架鱼雷机和2架战斗机。

法军损失1艘战列舰,2艘战列舰和1驱逐舰搁浅,1297人阵亡,另有数百人负伤。

事后,消息传回到法国,达尔朗勃然大怒。

在达尔朗看来,小胡子尚且允许法国保留自己的海军。

而几周前还并肩作战的英国人,却要对昔日盟友赶尽杀绝。

这事绝不能忍,随即,达尔朗派飞机报复性轰炸直布罗陀,造成一些人员伤亡。

贝当政府也与英国断绝外交关系。

更要命的是,这一事件让戴高乐领导的“自由法国”,里外不是人。

敦刻尔克大撤退期间,大约9万法军撤到英国。

一开始,贝当政府向德国投降,这些法军支持抵抗的戴高乐。

但英国袭击米尔斯克比尔港后,“维希法国”借题发挥,说你戴高乐整天在英国骂维希政府是德国的傀儡,现在你居然为英国背书。你不也是傀儡吗?

因此,不少法军将戴高乐视为卖国贼,转投了“维希法国”。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英国海军的惯例,一艘军舰每参加一次战役,战后就会收获一个战勋,以纪念其在战斗中的英勇荣誉。

但参与“弩炮行动”的英军各舰,战后不计入战勋。

这说明英国人也知道背刺昔日盟友,不是一件光彩的事。

不过,英军的行动让美国总统罗斯福刮目相看。

当法国向德国屈服,意大利加入轴心国后,英国在欧洲已经没有盟友了。

英国唯一能依仗的,只有美国。

但美国内部对英国的抵抗持怀疑态度。

万一大把物资援助过去,英国佬投降了,美国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所以丘吉尔当时需要向世界证明,他所谓的抵抗到底,不是说着玩的。

我连盟友都敢打,更甭说打纳粹了。

这场行动也为后来罗斯福支援英国,奠定了坚实的信心。

2 阅读:21

佳霖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