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来有不少人把蜀汉后期人才缺乏的锅扣在诸葛亮身上。难道当过丞相就要全负这个责任?那曹魏和东吴的三公、丞相他们有去培养吗?历代大一统和割据政权,当过丞相或者相当于丞相的人不少。怎么从来没有人讲他们。所以我个人认为这是不公正。我认为蜀汉人才缺乏有六个原因,第一蜀汉毕竟是三国之中最弱,原本人才就不如两国。第二蜀汉的地盘益州在原本文化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第三蜀汉崛起太晚了,天下大部分人才早就给曹魏收拢。第四刘备起点太低,屡败屡战。前期收拢的人才有限。第五蜀汉接连受挫,损失不少人才。第六蜀汉不少人失传。但蜀汉个别人才却是不亚于曹魏、东吴。
先主之初微矣,虽有英雄之姿,而无袁、曹之权藉,屡挫屡奔,而客处于荆州,望不隆而士之归之也寡。及其分荆据益,曹氏之势已盛,曹操又能用人而尽其才,人争归之,蜀所得收罗以为己用者,江、湘、巴、蜀之士耳。楚之士轻,蜀之士躁,虽若费祎、蒋琬之誉动当时,而能如钟繇、杜畿、崔琰、陈群、高柔、贾逵、陈矫者,亡有也。
在诸葛亮投奔刘备后,一开始是并没有官职只是顾问之类。公元209年刘备得到荆州南部四郡任荆州牧后任命诸葛亮为军师将军,负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赋税。公元211年刘备率军入蜀,由诸葛亮和关羽坐镇荆州。公元213年诸葛亮也率军入蜀。短短几年诸葛亮的才能名望已经传到曹操那边。曹操的部下傅干对丞相掾赵戩讲:“诸葛亮达治知变,正而有谋,而为之相。”公元215年曹操主簿刘晔对曹操讲:“诸葛亮明于治而为相。”
在公元214年刘备夺得蜀地后,任命军师将军诸葛亮署左将军大司马府事。当时刘备的官职是左将军兼大司马,以此官职开府。所以左将军大司马府即是当时刘备集团的最高行政机构。署府事者,总录军府事也。也就是说左将军大司马府军政事都由诸葛亮负责。也可以说是代表刘备实施行政权力,即代理左将军大司马。因为刘备时常在外征战,所以足兵足食和镇守成都的任务也是交给诸葛亮。
人才的重要性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讲到曹操能打败袁绍的原因抑亦人谋也。孙权能统治江东也是贤能为之用。从这也说明了人才的重要性。诸葛亮的著作《便宜十六策举措篇》中讲:治国之道,务在举贤,是以养神求生,举贤求安。国家就好是一个房子,贤能之人就是柱子。柱子不能细弱,辅佐国家的人也不能软弱。支柱细了,屋子就会有危险,辅佐的人软弱,国家就会倾覆。可见,治国之道,就是任贤去恶,国家因此而安宁。诸葛亮还提出一个观点:夫柱以直木为坚,辅以直士为贤,直木出于幽林,直士出于众下。也就是说诸葛亮不拘一格选人才。蜀汉有不少官员出身并不高。比如广汉太守何祗少寒贫,原来只是蜀郡小吏门下书佐,就是负责抄写文书的文员。但是有才干,短短几年就升到大郡大守。用今天的话讲就是市政府文员几年就升到市长。
在公元227年诸葛亮征辟广汉太守姚伷为丞相府属官。姚伷向诸葛亮推荐了不少文武人才。为此诸葛亮要丞相府官员向姚伷学习。诸葛亮讲:“忠益者莫大于进人,进人者各务其所尚。今姚掾并存刚柔,以广文武之用,可谓博雅矣,愿诸掾各希此事,以属其望。”从这句体现诸葛亮对于人才的重视。诸葛亮一生就为两个人哭过。一个是马谡,一个是杨顒。马谡很多人都知道,就不讲了。这个杨顒也是年轻俊才。但是杨顒英年早逝了。诸葛亮在给蒋琬的书信上讲:“天夺吾杨顒,则朝中多损益矣!。”据《襄阳记》记载诸葛亮垂泣三天。清人王夫之认为:公之泣杨颙也,盖自悼也。意思是讲诸葛亮为杨颙而哭,其实是为自己而哭。
发掘人才在诸葛亮著作《便宜十六策》和《将苑》有自己对于人才识别、考核的心得。在《知人性》中诸葛亮提到了解人性的重要性和方法。即观其志、变、识、勇、性、廉、信。在汉中之战时刘备向诸葛亮发急书要求赶紧增发援军,诸葛亮询问蜀部从事杨洪的意见。杨洪回答讲:“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此家门之祸也。方今之事,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发兵何疑?”诸葛亮岂不能知道汉中的重要性,就是要观其识。于是诸葛亮让杨洪代理蜀郡太守,把事情都交给杨洪去办。杨洪都办得很好,于是正式任蜀郡太守。
这个杨洪是益州人,原来在犍为郡担任功曹。这个功曹是郡的属吏,在古代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官。在汉代的俸禄是百石,太守是两千石。杨洪不久后又升为治中从事。这个是州府属吏,大概是副州牧。在杨洪担任蜀郡太守时手下有个叫何祗。当时是门下书佐,就是抄写文书文员。因为有才干升为郡吏,几年后也升为广汉郡太守。从一个文员升到了大郡太守。《三国演义》中的庞统断案的原型就是何祗。杨洪原本是犍为太守李严的属吏。李严还在犍为,杨洪已升为蜀郡太守。何祗也是蜀郡太守杨洪的手下。杨洪还在蜀郡,何祗也升为广汉太守。《三国志》记载:是以西土咸服诸葛亮能尽时人之器用也。也就是说西部的人非常佩诸葛亮能做到人尽其用。
然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间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诸葛亮.《知人性》
在诸葛亮发掘的人才中,最重要的就是其接班人蒋琬和费祎。有一次刘备游观到广都县,看到县令蒋琬诸般公务都不管,当时又喝得大醉。因此此大怒,要将蒋琬治罪杀死。诸葛亮求情讲:“蒋琬是社稷栋梁之才,其才干不止于治理一个百里的小县。他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表面文章夸饰,希望主公深加考察。”刘备一向敬重诸葛亮,只罢免蒋琬的官而已。从诸葛亮的话来看,其对蒋琬的评价非常之高。从诸葛亮讲蒋琬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表面文章夸饰。说明诸葛亮对蒋琬应有所深入考察。诸葛亮在《便宜十六策》里有论述考察的方法标准。
这个费祎也是诸葛亮非常赏识的年轻俊杰。在诸葛亮南中归朝,众臣出城数十里相迎。诸葛亮让费祎跟自己坐一辆车,这个待遇绝无仅有。费祎出使东吴时孙权讲:“君天下淑德,必当股肱蜀朝,恐不能数来也。”也就是说在孙权看来费祎将来肯定能成为蜀汉的股肱。这个股肱是比喻辅佐之臣是君主的大腿和胳膊。比如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先主复领益州牧,诸葛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关羽、张飞、马超为爪牙,许靖、麋竺、简雍为宾友。孙权能看出来,诸葛亮岂能看不出来。
人才培养从实践从史书记载来看诸葛亮培养人才的方法主要还是让人才实践积累经验。诸葛亮特别注重年轻人的培养。诸葛亮第一北伐时给哥哥诸葛瑾写了一封信。信中讲:“诸葛升原本应该返回成都,但是诸将的子弟都在负责督运粮草。我认为诸葛乔也应该同甘共苦。今日让他带领五六百士兵,与各位将军的子弟驻扎在山谷中。诸葛乔是诸葛瑾的次子,因为诸葛亮一直无子,所以把诸葛乔过继为子。从这封信透露两个信息。一是诸将子弟都参加北伐大业。二是诸葛乔身为丞相之子也不例外。
乔本当还成都,今诸将子弟皆得传运,思惟宜同荣辱。今使乔督五六百兵,与诸子弟传于谷中。—《诸葛亮集》
在刘禅继位后,诸葛亮以丞相开府并兼任益州牧。诸葛亮征辟蒋琬为相府东曹掾,这个官职是负责相府官员升降任免。公元225年诸葛亮南征,由向朗任丞相最高属官长吏留统后事。史书记载吏能见称。说明也是个人才,也是重点培养对象。公元227年诸葛亮率军进驻汉中,向朗随行。由射声校尉领留府长吏张裔和参军蒋琬署留府事。也就是说由张裔和蒋琬共同负责丞相府军政事。由张裔这个经验丰富的老人带蒋琬。公元230年蒋琬接任丞相长史。同时诸葛亮升牂牁太守马忠任丞相参军。由蒋琬和马忠署留府事,也就是说丞相府军政事由他们两人负责。马忠还兼任益州牧府治中从事。
在公元234年八月时诸葛亮去世。后主刘禅按照诸葛亮的交待任命蒋琬尚书令、加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虽然蒋琬非常有才能,其资历还是比较浅。但是在蒋琬接班前已经做了八年的代理丞相,所以他的经验也是非常丰富。也正是因为其代表丞相所积累的经验,这才使得他接班更加从容。据《三国志蜀书蒋琬传》:时新丧元帅,远近危悚。琬出类拔萃,处群僚之右,既无戚容,又无喜色,神守举止,有如平日,由是众望渐服。从这个记载来看蒋琬接班后出色地完成工作并使蜀汉人心稳定下来,蜀汉上下也因此非常佩服。
荆州人费祎也是诸葛亮培养的接班人。在刘禅继位后担任侍中。侍中是跟随皇帝身边的近臣。出入宫廷,与闻朝政。公元227年诸葛亮率军进驻汉中,任命费祎为丞相府参军。这时诸葛亮交给费祎的任务就是作为蜀汉的使臣出使东吴。当时孙权都认为费祎将来必然成为蜀汉的股肱之臣。在蜀汉公认的股肱就是诸葛亮。公元231年费祎任护军、司马,随诸葛亮北伐。我个人认为诸葛亮要培养其军事才能,以便将来和蒋琬更好治理蜀汉。公元234年费祎也随诸葛亮北伐。
公元235年费祎升任尚书令。据史书记载:于时举国多事,公务烦猥,而费祎识悟过人,每次省读书记,举目稍视,已能究知其意旨,其速度数倍于人,而且过目不忘。公元244年曹魏大举伐蜀汉,时任大将军费祎率军支援汉中。光禄大夫来敏前至费祎处送行,要求和他一起下围棋。这时军报纷纷传来,人马均已披甲,严整待令出发,而费祎与来敏仍专心下棋,毫无不安厌倦的神色。来敏说:“我只是试探一下您而已,您确实让人放心,一定能打败敌人。”从这事来看费祎非常镇定自若。费祎率军赶到汉中时魏军已经开始退军,费祎抢占三岭截击,魏军大败。费祎因功封为成乡侯。也就是说以费祎这样的级别在没有立功前也没有获封爵位。
益州人马忠在刘备时期是县长。在永安和刘备见过。刘备认为马忠的才能不亚于黄权。公元223年诸葛亮任命马忠为相府门下督,即是保卫相府护卫长。公元225年诸葛亮率军征南中,兵分三路。任命马忠为牂牁太守率东路军平定牂牁。这是马忠第一次领兵,也是诸葛亮对其的培养。做了五年牂牁太守,非常有政责。公元230年任命马忠为相府参军,蒋琬和马忠并署留府事。也就是说丞相府军政事由蒋琬和马忠负责。我个人认为诸葛亮是有意把马忠作为蒋琬、费祎的得力助手。马忠还兼任益州牧府治中从事。公元244年大将军费祎率军前往汉中,就是由马忠坐镇成都负责朝政和后方。
在诸葛亮去世后,蜀汉还存在了二十九年。那是因为诸葛亮已经培养了接班人蒋琬、费祎,又培养了董允、马忠、姜维等得力助力。也正是由于他们,曹魏不敢轻视蜀汉。在蒋琬、费祎执政的二十年里,虽然不北伐,但是他们和诸葛亮一样高度重视国防。长年坐镇战略要地。虽然蒋琬、费祎长期坐镇汉中,但是蜀汉庆赏刑威都要先经过他们的同意才能实施。益州人称赞诸葛亮、蒋琬、董允四相为四英。
是后处蜀、魏界,固险重守,自丞相(诸葛亮)、大司马(蒋琬)、大将军(费祎)皆镇汉中。—《华阳国志》
但是在公元253年时费祎遇刺身亡,如果不是这样蜀汉还能撑一般时间。在费祎身亡前,大司马蒋琬、尚书令董允、镇南大将军马忠、镇北大将军王平、车骑将军邓芝等皆去世。董允在世时还能管住刘禅、黄皓。费祎在世时还能压制黄皓。他们去世,蜀汉再也无人能管制刘禅、黄皓。蜀汉的灭亡也就无可避免了。但是将蜀汉灭亡怪罪在诸葛亮身上是不公平。
诸葛亮连自己亲生儿子都没时间教还培养人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