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如何稳定益州的统治

小鸿哥看历史 2024-04-03 05:04:13

汉末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最终剩下曹魏、蜀汉、东吴三分天下。历来都把蜀汉和东吴视为外来者所建立的政权,因为两国的君主和其主要班底都不是本地人。所以本地人爱打压。我觉得这个观点不完全对。就像袁绍去冀州时主要班底也不是冀州人。曹操入主兖州也是一样。后来曹操以冀州为大本营,手下班底也是以豫、兖两州为主。但却没有人讲曹魏打压冀州人。不同的是曹魏统一了北方,占据天下大半,这就逐渐谈化。因为蜀汉、东吴割据地方,主要班底非本地人。如果蜀汉、东吴一统天下,就不存在这个问题。比如蜀汉一统天下,即使朝中大臣以荆州人为主。但却不会有人讲蜀汉是外来者所建立,因为没有那个概念了。

益州的情况

汉灵帝时当时很多人预感天下即将大乱,刘焉想去交州担任州牧以躲避动乱。侍中董扶对刘焉讲益州有天子气,于是刘焉改变想法。公元188年益州刺史郤俭被叛军所杀,刘焉趁机请求去担任益州牧。侍中董扶也请求担任蜀郡西部属国都尉,太仓令赵韪也辞官跟随,两人都是益州人。刘焉的亲朋故友、同乡、门生故吏不少也先后来到益州,这在汉末天下大乱是很平常。当时因为战乱无法进入益州,刘焉只得暂住老家荆州。益州从事贾龙派人去接刘焉入蜀。

在刘焉入益州后迅速稳定了局势,派张鲁占据汉中切断了跟汉廷的联系。刘焉在蜀郡都尉董扶、州司马赵韪、别驾陈实、治中王商等益州人的支持下控制益州。但是刘焉一下杀掉巴郡太守王咸、临邛县长李权等十余位豪强立威刑。犍为太守任岐、郡吏陈超、校尉贾龙等益州人分别举兵反叛,但被镇压下去了。还有说法是因为刘焉不讨董卓,任岐和陈超才反。贾龙是司徒赵谦让他反,这个赵谦是益州人。我觉得都跟杀豪强有关,他们应该是反对刘焉背叛汉廷。

在刘焉入蜀后一方面依重跟随自己的亲朋故友,拉拢支持自己的益州人,另一方面团结外来势力。当时从三辅、南阳有数万家流民避入蜀。刘焉和其中的士族结盟,这些人称为东州士。又从流民招募军队,称为东州兵。东州士代表人物是来自三辅的射坚、援两兄弟。当然很多人把非益州籍的外来人都归类到东州。所以像庞羲这个亲朋故友的代表也归到东州。后来刘焉病死,州司马赵韪和治中从事王商认为刘璋温厚仁爱,于是共上表推举为益州刺史,实际上是刘璋比较好控制。

智能之士思明君

在刘璋就任益州刺史后所面对的情况的非常复杂,他也难以把控。首先刘璋开始不信任益州人赵韪和东州人庞羲。赵韪是最早向刘氏的益州人。当初从洛阳跟随刘焉入蜀,又拥护刘璋。成为益州势力的代表人物。从史书的记载来看赵韪和庞羲关系应该是很好。刘璋又过于纵容东州人欺凌益州人,加上刘璋执政又不当,益州人非常怨恨。赵韪于是联络豪强反刘璋,蜀郡、广汉、犍为纷纷响应。东州人害怕赵韪,于是死战死保刘璋。赵韪失败后跑到江州,部下庞乐、李异背叛杀之。在赵韪死后,庞羲更害怕下一个就是自己。于是开始加紧招募人马,但巴西本地人程畿拒绝。庞羲只得和刘璋和解。但益州内各方势力蠢蠢欲动,刘璋要找外援。一开始找上曹操,后来找上刘备。

但是以刘璋能力放在太平时做个州牧、三公是没有问题,但是在乱世是把握不住。诸葛亮评价刘璋: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千里之外的诸葛亮都知道刘璋不行,那刘璋身边的人岂能不知。别驾张松就认为刘璋能力太差,跟着刘璋不会有什么作为。别驾相当于副州牧,也算是重用。在汉代的惯例州府属吏都是由本地人担任。因为汉末刺史(州牧)掌管一州军政,所以州府属吏也水涨船高。张松可以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已经做到本土人能做到的最高官职。

一开始张松还是帮刘璋,建议联合刘备。张松推荐好朋友法正为使者,但法正不愿意去。这个法正是三辅人,所以说是正儿八经的东州士。但是刘璋并不怎么用法正。张松和法正都认为刘璋不行。在刘璋统治之下其实大部分东州士都没有获得重用,反而一些其他外来粘亲带故的受重用。益州各郡太守也是以益州为主,说明刘璋在缓和跟益州的关系。在刘璋的坚持下,法正和好友孟达一起去。孟达和法正是老乡,其家族在三辅是非常有权势。不完全是士人,属于外来后东州豪强。法正回来后对张松讲刘备有雄才大略。于是两人密谋怎么帮刘备夺取益州。

派系要平衡

公元211年刘璋的邀请刘备入蜀,刘备率军三万人入蜀。但是刘备并没有去征讨张鲁而是在葭萌停了下来。厚树恩德,以收众心。彭羕、李恢等益州人投奔刘备。公元212年十月刘备采纳庞统所献中策对刘璋发动战争。刘璋的姻亲吴懿、费观、费诗举军举城投降。巴西郡功龚谌开城迎接张飞。这个龚谌是本郡豪强。没有记载太守庞羲什么反应,估计不支持也不反对。只有益州人黄权、荆州南阳人王连等少数人坚守。刘备没有强攻,暂时不理会。公元214年夏刘备攻破雒城进军成都,十余天后刘璋投降。

在夺得蜀地后刘备兼领益州牧,重新安排了人事任命。以诸葛亮为辅佐,法正为谋士,关羽、张飞、马超为武将,许靖、糜竺、简雍为幕僚,其他如董和、黄权、李严等原是刘璋授用的官员,吴壹、费观等又是刘璋的姻亲,彭羕又为刘璋所排挤,刘巴为过去遭忌恨之人,刘备均安排在显要的职位上,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于是有志之士,竞相劝勉尽力。像黄权、王连、赵笮等拒守的益州人,刘备也没有为难,反而根据才能政绩委以重任。

先主复领益州牧,诸葛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关羽、张飞、马超为爪牙,许靖、麋竺、简雍为宾友。及董和、黄权、李严等本璋之所授用也,吴壹、费观等又璋之婚亲也,彭羕又璋之所排摈也,刘巴者宿昔之所忌恨也,皆处之显任,尽其器能。有志之士,无不竞劝。—《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益州人陈寿高度赞扬刘备的人事安排和用人,蜀汉一片欣欣向荣。刘备用人任人唯亲的同时也是唯才是举。许靖、射援、庞羲三人是东州代表人物,委于高位但无实权。因为他们本身才能不咋样。比如许靖,刘备就不想用。但法正和诸葛亮都劝说,因为许靖是天下名士,不用反而影响不好。麋竺、孙乾、简雍等人跟随刘备多年,但是他们不善于才干,大多做一些外交工作。虽然刘备没有给予实权,但给予他们很高的地位。麋竺在刘备集团的地位在诸葛亮之上。孙乾、简雍等人则在麋竺、诸葛亮等人之下。他们所拥有的权力只是崇高的礼遇。比如在开朝会、宴会时麋竺的席位可以排在诸葛亮前面,孙乾、简雍等人排在诸葛亮之后。据《三国志》记载简雍跟地位在诸葛亮以下的人参与宴会就要独自占据一榻位,躺下枕卧跟别人讲话。如果诸葛亮在,简雍就不敢这样子。

从刘备对麋、孙、简等人给予高位不予实权就知道刘备用人更看重才能。但是因为他们多年跟随无功也有苦劳,刘备也没有轻待他们。当时蜀地的军政事交由诸葛亮和董和负责。刘备任命诸葛亮和董和并署左将军大司马府事,即代刘备处理府军政事。诸葛亮的就能力不用讲了。刘备用董和协助诸葛亮正是其高明的用人手段。第一董和是荆州南郡人。刘备入蜀带了大量的荆州籍人入蜀,董和和他们同根同源。第二汉末时董和率宗族入蜀,这一历程又使得董和和其他入蜀的东州人亲近。第三董和祖上是益州巴郡人,这样一层关系又拉近了和益州人的关系。第四董和是刘璋的旧部,在其手下任过县令、郡太守。第五董和非常有才干。诸葛亮当丞相后还怀念称赞董和,可见他是非常有才干。在刘璋时董和不过偏远小郡的太守,一下成为仅次诸葛亮的实权人物。

唯才是举

益州人同样也是根据名望、才能,当然有些人才望同时有。刘备根据这些委于地方官吏又或者进入州府。在汉代州府属吏的级别并不高,远远低于县令,虽然权力大。但在汉末州府高级属吏的级别在郡太守之上。特别是别驾、治中,能担任这两个职位都是当地或有才干或有名望或家族势力大。比如鲁肃对刘备讲庞统的才能可以担任治中、别驾。刘备和庞统见过面后就非常器重,任命为治中。担任别驾这个职位也是非常荣誉。比如拿下荆州立了大功的陆逊被任为镇西将军,进爵娄侯。但孙权为了嘉显陆逊功劳。虽然已经上将军列侯,但还是要让陆逊经历本州举命。于是让扬州牧吕范任命陆逊为别驾从事,举茂才。

在刘备担任益州牧时担任过别驾的益州人有王谋、李朝、李恢、马勋、赵笮。王谋在益州非常有名望,在刘璋时担任治中。这样的人物在《三国志》却没有传。陈寿的说法是他有资格入传,但我没有找到关于他的事迹。这个赵笮在刘璋时就是太守,只是在刘备称帝时露了一下脸。应该是出身大族有一定名望势力。李朝三兄弟都是有才能和名望,号为蜀中三龙。李朝原来在刘璋手下只是县令,一下子连升几级。李朝的弟弟李邵在诸葛亮时担任治中。诸葛亮认为李邵才能可以跟马良并肩。李恢是南中人,在刘璋时是郡督邮。这个不算是官,是郡吏。投奔刘备后就去汉中说服马超。刘备得蜀后任命州功曹书佐主簿。不久后有人告李恢谋反,但刘备不相信反而升他为别驾。马勋在刘璋时是州书佐,这个职位连州吏都不是。只是州吏下面的抄写文书的人员,算是小吏。史书记载以才干见显,说明是非常有才干。

益州人担任治中的有彭羕、黄权、杨洪等人。彭羕在刘璋时任州书佐,后给人诽谤让刘璋剪掉头发贬为奴隶。彭羕一开始找上了庞统,一番谈论后大为赏识。庞统和法正一起向刘备推荐。刘备多次命令彭羕传递军情和指示给诸将,表现都十分满意,日渐被赏识。刘备认为他的才能可以和法正、诸葛亮齐足。黄权年少时巴西郡吏,在刘璋时任主簿、县令。反对刘备入蜀,在刘备攻打刘璋时闭城不降。在刘璋投降后才开城。刘备也没有怪罪,反而任命为偏将军。黄权既懂军事又善长谋略。征讨巴地和争夺汉中也是黄权亲为并出谋划策。杨洪是犍为郡属吏,后得到诸葛亮赏识升为蜀郡太守。交给他的事情都办得很好,升任治中。

从李朝、李恢、马勋、彭羕、黄权、杨洪等人的例子来看他们都是因为才干得到重用,他们在刘璋时的官职位是非常低。李朝是县令,李恢是郡吏,马勋是小吏、彭羕是小吏、黄权是县令、杨洪是郡吏。在正常情况下这样的人是非常难升到别驾、治中这样的职位。刘璋时还是更看重名望和家族势力,刘备更看重的还是才能。他们虽然属于地方豪强大姓,但只是一般的大姓。在汉代是非常讲究出身。比如刘备的同学公孙瓒家里世代有人担任两千石级别官职。但是因为母亲出身低微,所以公孙瓒只能在郡里担任小吏。

赏善罚恶,不拘一格

在刘备得到蜀地后虽然军政事都交给诸葛亮,但诸葛亮真正发挥是辅政的十二年。诸葛亮治国的方针依法,用人是唯才是举,不枸一格。无论是什么人犯法必罚,任何人有功必赏。历来都说诸葛亮治理蜀汉过严,这其实是不完全对。诸葛亮是严中有宽,给予改过自新的机会。比如廖立、李严废为民。来敏乱群,罢免。孔融乱群,曹操诛杀其一家。虞翻乱群,全家流放交州。有一次孙权拨刀要杀虞翻,刘基直接抱住。孙权讲:“曹孟德尚杀孔文举,孤于虞翻何有哉?”廖立、李严、来敏的事要是放在曹魏、东吴,诛族肯定跑不了,像李严至少要诛三族。

当时的人讲诸葛亮严刑峻法,正是因为推行法治,即使权贵也不能豁免。益州人张裔常称赞诸葛亮:“丞相赏赐不遗漏关系疏远的人,惩罚不宽容关系亲近的人,官爵无功不可得,刑罚富贵权势不得免,这就是聪明能干者和愚昧平凡者都能忘身为国的原因。”比如骠骑将军刘琰跟魏延不和,论关系刘琰跟诸葛亮更亲近,论官位也在魏延之上。但诸葛亮责备刘琰并罢免。魏延经常在发诸葛亮的牢骚。阳谿之战大破魏将郭淮。魏延升丞相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留府长史张裔与司盐校尉岑述不和,诸葛亮也是责备张裔。曹魏、东吴对于权贵和亲信都过于纵容。

诸葛亮也是如张裔所说的那样去做。比如亲信马谡导致街亭之败,诛。亲信向朗,马谡逃亡知情不举,罢免。非亲信王平,街亭之战鸣鼓自持,收聚败兵而还。拜丞相参军,统帅无当飞军兼管屯营事,晋升为讨寇将军,封为亭侯。在蜀汉升官要有政绩,封爵要有功劳。曹魏、东吴则大都滥封赏。比如诸葛亮的继任蒋琬也只是个亭侯,还是继任时恩封。费祎官居大将军还是靠截击魏将曹爽才封成乡侯。董允没有爵位。相对比曹魏、东吴同等职位,那个不是县侯。

在诸葛亮辅政十二年间依然延续刘备时期的政策。但诸葛亮更加以才干为主,不拘于出身。以赏善罚恶,使人才为国所用。益州人杨洪、何祗就是诸葛亮任用人才的例子。杨洪是犍为郡的功曹,杨氏是犍为郡武阳县大姓。因为郡政府搬家问题跟太守闹翻辞职。在汉中之战时刘备让诸葛亮发援兵。诸葛亮问杨洪的意见。杨洪回答:“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此家门之祸也。方今之事,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发兵何疑?”诸葛亮岂能不知道汉中的重要性,诸葛亮是要考察。诸葛亮在其著作《知人性》: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于是诸葛亮让杨洪代理蜀郡太守,诸葛亮交待的事情都办得很好。于是正式任命为蜀郡太守,不久任治中从事。《知人为性》: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在杨洪担任蜀郡太守时有个部下何祗,任门下书佐。门下书佐不属于郡吏,只能算小吏。因为大姓也有很多没落旁支。史书记载何祗少孤寒,说明家里不怎么样。在汉代是非常讲究出身。比如刘备的同学公孙瓒的家族世二千石,也就是说至少连续有几代官居二千石级别的官,这属于世家大族。这样的出身起步就是郡吏、州从事。但公孙瓒只是郡小吏,因为公孙瓒母亲出身贫贱。何祗因才干升为郡吏,然后任县令、广汉郡太守。数年间从门下书佐,升到两千石级的大郡太守。在今天来讲就市政府文员升到市长。

这个杨洪、何祗虽然出自大姓,但实际还是庶族寒门。小说《三国演义》耒阳县凤雏理事的原型就是何祗。杨洪原来是犍为太守李严手下的功曹。李严还在犍为任太守,杨洪升到了蜀郡太守。何祗任广汉太守时杨洪也还在蜀郡太守任上。所以益州人都佩服诸葛亮能做到人尽其用。从他们的任用来看诸葛亮也是经过一番考察考核。这不是个例,还有不少人都是如此。比如益州人马忠是巴西郡阆中县大姓,先任郡吏后为县令。诸葛亮征辟为丞相府门下督,即担任相府警卫队长。公元225年诸葛亮南征,任命马忠为牂牁太守率领东路平叛。做五年太守,有政绩。诸葛亮任马忠为相府参军、署丞相府事、兼益州牧府治中从事。

始洪为李严功曹,严未去至犍为而洪已为蜀郡。洪迎门下书佐何祗,有才策功干,举郡吏,数年为广汉太守,时洪亦尚在蜀郡。是以西土咸服诸葛亮能尽时人之器用也。—《三国志蜀志杨洪传》

从诸葛亮任命的益州牧府和丞相府的属官,主要是以才干且不论出身。诸葛亮的著作《便宜十六策》:治国之道,务在举贤......故国之有辅,如屋之有柱,柱不可细,辅不可弱,柱细则害,辅弱则倾......夫柱以直木为坚,辅以直士为贤,直木出于幽林,直士出于众下。东吴名士张温出使蜀汉回来后到处称美蜀政。益州人称赞诸葛亮、蒋琬、董允、费祎四相为四英。说明益州人是很认可蜀汉。益州人杨戏著《季汉辅臣赞》把刘备和已故大臣通通夸赞了一遍。

季汉辅臣赞

公元241年益州人杨戏著《季汉辅臣赞》,称赞刘备和一些已故大臣。下面例一些益州人的赞。

少府修慎,鸿胪明真,谏议隐行,儒林天文。宣班大化,或首或林。──赞王元泰、何彦英、杜辅国、周仲直

注:少府王谋、大鸿胪何宗、大常杜琼、儒林校尉周群。

安汉宰南,奋击旧乡,翦除芜秽,惟刑以张,广迁蛮、濮,国用用强。──赞李德昂

注:安汉将军庲降都督汉兴亭侯李恢

  

辅汉惟聪,既机且惠,因言远思,切问近对,赞时休美,和我业世。──赞张君嗣

注:辅汉将军、领丞相长史、署丞相府事张裔

   镇北敏思,筹画有方,导师禳秽,遂事成章。偏任东隅,末命不祥,哀悲本志,放流殊疆。──赞黄公衡

注:镇北将军黄权。黄权为刘备效命只有八年,在曹魏却有二十年。但杨戏还是把其看作是蜀汉人。陈寿也把黄权写在《三国志蜀志》

越骑惟忠,厉志自祗,职于内外,念公忘私。──赞杨季休

注:越骑校尉领蜀郡太守关内侯杨洪

司农性才,敷述允章,藻丽辞理,斐斐有光。──赞秦子敕

注:大司农秦宓。曾难东吴名士张温逞天辩,被张温称为蜀中孔子。

国山休风,永南耽思。盛衡、承伯,言藏言时。孙德果锐,伟南笃常。德绪、义强,志壮气刚。济济脩志,蜀之芬香。──赞王国山、李永南、马盛衡、马承伯、李孙德、李伟南,龚德绪、王义强

注:王甫随刘备东征战死。李邵,诸葛亮曾评价和马良并列。马勋、马齐因才干得到重用。李褔官到副尚书令,爵位平阳侯。李朝随刘备东征,死于永安。龚禄随诸葛亮南中,被蛮夷所杀。王士随诸葛亮南征,被蛮夷所杀。

江阳刚烈,立节明君,兵合遇寇,不屈其身,单夫只役,陨命于军。──赞程季然 

注:程畿随刘备东征,因夷陵之败逆江撤退。部下劝弃船能脱生。程畿回答讲:“吾在军,未曾为敌走,况从天子而见危哉!”最后程畿寡不敌众战死。

皇帝遗植,爰滋八方,别自中山,灵精是锺,顺期挺生,杰起龙骧。始于燕、代,伯豫君荆,吴、越凭赖,望风请盟,挟巴跨蜀,庸汉以并。乾坤复秩,宗祀惟宁,蹑基履迹,播德芳声。华夏思美,西伯其音,开庆来世,历载攸兴。──赞昭烈皇帝

  忠武英高,献策江滨,攀吴连蜀,权我世真。受遗阿衡,整武齐文,敷陈德教,理物移风,贤愚竞心,佥忘其身。诞静邦内,四裔以绥,屡临敌庭,实耀其威,研精大国,恨於未夷。──赞诸葛丞相

0 阅读:0

小鸿哥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