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机制:为什么说将帅无能,会累死三军?

策划人朱金科 2022-07-21 08:52:49

专栏作家:朱金科,中国战略策划专家,著有战略品牌营销专著《打赢品牌仗》

文字校对:王铁担

美术设计:李妙章

文章字数:5000-15000字

阅读时间:5-15分钟

写在前面

作为战略咨询专家,除了企业战略规划之外,我也经常呼吁企业家和中高管理层们养成战略思维,以及在内部建设出“机制”,而不是全靠人治。

假如没建好一种好用的“机制”,只会把团队活活累死。本文分享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在管理上的一些小事。

壹、“善意”无效,“机制”才有效

在达到飞跃性成长前的亚马逊,很常提到一个单字,那就是“可扩展的”(Scalable)。“是不是可扩展的?”

意思就是当商务规模扩大到目前的1千倍、1万倍时,也能维持相同的服务水准吗?

假设某样商品现在有首购赠品,出货时必须花时间和劳力准备。如果有10个人购买该商品,仓库的出货负责人只要自由调整一下时间,或许就能处理,不会妨碍到其他的出货作业。

那么,如果有1万人购买该商品呢?要出货1万件,就必须暂停其他作业。

少量的话,靠“善意”还能成立。但只靠善意的话,服务的规模一旦扩大,就无法持续下去。

重要的是“机制”。必须累积巧思,创造出就算是出货1万件,也能透过自动化执行的机制──亚马逊人在想像时,会尝试把格局放大到极限。

那么,贝索斯常提到的“机制”有多重要?

日本文化中经常出现一个词,叫“盛情款待”Omotenashi)。这个词汇听起来很棒,但我不太喜欢这个词。

让我觉得“经营者或管理层只是在仰赖员工的善意,怠惰自己本来应该要建立的机制”。

日本在改革工作方式等名义下,不得不缩短劳动时间。劳动人口减少的状况,想必今后会逐渐成为社会问题。

如果不妥善建置包含科技等在内的机制,只会让第一线人员疲于奔命罢了。有能力和善意的优秀人才便会第一个成为牺牲品。

先放大格局来思考,然后建立机制。

如此一来,该机制就会缩短过去以来费时和费功夫的作业。重点在于要把空出来的时间,拿来做更有创造性的工作。

杰夫·贝索斯说过:“善意无效,只有机制才有效。”(Good intention doesn’t work. Only mechanism works.)

或许有人会觉得这话听起来非常冷酷,我个人的理解是:光靠善意,员工无法持续工作;要在机制的基础上,才能发挥员工的善意。

每当想起这句话,我就觉得贝索斯应该比任何人都理解“盛情款待”(Omotenashi)的本质。

我现在是多家企业的战略顾问,常接触到各种企业,所以这样的想法也益发强烈。

“要建立机制,不要只仰赖员工的善意。”在咨询现场,我也会不停阐述这件事的重要。

贰、简报资料不准条列,给我写作

在亚马逊,有个基本规则是不用条列式,而以文章形式来写说明资料。

在报告时,应该有很多企业会使用PowerPoint的条列形式制作简报资料,但在亚马逊可不能这样。

为什么?因为亚马逊有个思维是:“说明资料的内容必须在事后重读时,也一样能够理解。”

使用Power Point投影片来简报的话,能够以条列式列出重要资讯,清晰易懂,也可以插入各种动画,让简报更活泼,加深听众的印象。

没错,简报者若能完整补充、说明条列的内容,就可以让与会者感受到整体感。但亚马逊的企业文化认为,这样一来简报之后会有麻烦。

例如每个出席者对于条列内容的解读不同、忘记简报者说过什么、为了简报者到底说过还是没说过而起争执等问题。

事实上,亚马逊在创业初期,也曾使用PowerPoint 来简报,而提出“禁止令”的不是别人,正是杰夫・贝索斯本人。

贝索斯当时每个礼拜要聆听公司内部共几十次会议的简报,不可能一一记得内容,等到会后重新阅读资料时,却发现根本不知道这份简报资料到底想表达什么而发脾气。

2006年,亚马逊正式规定:“不用花时间制作那些PowerPoint 的动画效果,所有的简报内容都以文章形式呈现,让与会者只要阅读资料就能理解。”具体执行上,体现为以下三点:

1、用1页或6页说明重点

虽说是文章形式,也不代表写得冗长就是好的。

基本上,要选择用1页或6页A4呈现报告内容,亚马逊内部称之为1页报告(1 Pager)或6页报告(6 Pager)。

2、商务文件大都是一页报告

关于报告书等文件,大都统整在1页之内。

例如要写关于发生问题的对应报告时,以“问题的具体内容、追查出来的发生原因、实际采行的对策”等内容为主,简洁的统整在1页以内。

其中也要求具体的描述事实、情况。在亚马逊,阅览的文件几乎都只有1页。

3、年度预算或专案说明则是6页报告

另一方面,如年度预算或大型专案,基本上就必须整理成6页。关于专案,必须简单扼要地说明“专案的概要、财源、设定为目标的指标”。

但可附录图表,页数不算在这6页之内。

这就意味着亚马逊要求全员具备高度的写作能力

贝索斯相当喜欢读书,他本人具有高度读解力与写作能力,甚至曾经对亚马逊人的写作能力,笑着叹气(其实亚马逊人的写作能力已经公认很强)说:

“招聘时,要不要干脆加考写作好了。”

因此在亚马逊,能否逻辑清晰、简洁有力地写出一篇文章,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贝索斯的话不是开玩笑的,现在亚马逊在招聘新人时,真的会出写作考题。

如果在亚马逊晋升到管理阶层以上,无论你在哪个国家,都必须以英语书写文件,因此这个职级要求的便是英语写作能力,用英语写文件。

如果怀抱着“想进入亚马逊尽情发挥”的梦想,却苦于自己的英语不好而犹豫的人,我想让各位知道,只要有基本的英语能力就好,不需要过度担忧。

如果要用一句话描述贝索斯,那就是“聪明到可怕的人”。每当美国以外的员工用非母语的英语跟他对话时,多少会不太顺畅,能使用的字汇也不多,但贝索斯却能马上理解他们想说明的意思。

外籍员工与他的交流沟通基本上没有压力,非常轻松。

此外,贝索斯是一个站在与大多数人不同高度思考事情的人。

听完员工的说明后,他会整理结论、反问:“所以你的意思是这样吗?”

有时他反问的内容甚至超越了汇报者描绘的构想,反而让汇报者觉得:“原来我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呀!”

叁、反“社会凝聚”:怕破坏关系而妥协,是公司大忌

“毕竟受过某人的关照”或“不希望造成对方的困扰”,这种受到人际关系束缚的判断,在贝索斯心中完全不存在。

贝索斯常对员工们说:“要小心社会凝聚。”

社会凝聚的原文是“Social Cohesion”,意思是人际凝聚,或许读者光看名词,一下子还是无法理解。

贝索斯的意思,应该是指串通、勾兑事情以及与亲近的人妥协。

不论在公司内外,为了维持良好人际关系,亚马逊人经常会倾向做出各种妥协。

原本应该要再订立更高的目标,但最后双方满足于折衷点而达成妥协,如此不断循环……

各位读者是否也曾经历过一、两次这种事?

当然,一个组织不可能没有折衷点,但在重要的情况下必须排除组织内与公司内的彼此串通,这是贝索斯的想法。

你是否因妥协而取了中间值呢?

再讲一个贝索斯有次度假到日本时发生的故事。

当时日本亚马逊挑选了20名员工与贝索斯共进午餐。吃午餐时,许多人向贝索斯提问,他在回答问题时便说明了社会凝聚这件事。

那位员工的疑问是:“公司正急速成长,组织规模也较以往大上许多,我想您也是第一次经营这么大的组织体,您有没有特别注意什么地方?”

对于这个问题,贝索斯的回复是:“我必须注意不要发生社会凝聚。”

贝索斯以推测天花板高度的情境来说明:“有两个人在推测天花板的高度,其中一个人觉得应该是2米5,另一个人则觉得应该是3米。

这时,听到这两个人对话的第三者便表示,那就决定它是2米75好了。

听到这句话,原本讨论的两个人也就这么决定,最后就说天花板高度是2米75。”

贝索斯又补充说道:“这就是社会凝聚发生的瞬间。用模棱两可的数字含糊的决定目标,也不测量实际状况。这种时候,其实应该拿量尺确实测量天花板的高度。”

贝索斯的观点是组织越来越庞大时,要拿尺来量测高度,或许会让人感到很麻烦,但即使是这种时候,也必须花功夫确实量出正确数字。

如果组织内的成员都开始容许误差存在,那么当组织越来越庞大,影响也会越来越大,最后演变成无法收拾的局面,因此必须要非常小心。

发生人际关系的牵绊、凝聚时,人就会妥协。这绝不是为了客户好,如果是为了客户好的话,就必须抛弃这种妥协。

贝索斯在公司急速成长的同时,对于串通与妥协的危机意识也逐渐增强。

组织小的时候,大家可以经常面对面沟通;当组织变大、分工越细时,也就不再经常碰面。

结果每个组织就会产生“我们部门是这样想的”的思维,接着组织间便会开始彼此调整,演变成找出双方部门在想法上的折衷点。

特别是日本人的个性会倾向找出彼此的折衷点,必须特别注意。

肆、判断标准只有一个——看客户要什么

亚马逊讨厌彼此串通或与亲近的人相互妥协。在亚马逊刚开始进入日本市场时,员工们都不太能接受这种想法。

亚马逊看重的只有一个,就是顾客。要比喻的话,顾客就像是北极星一样的存在。

以价格来说,亚马逊只思考如何才能以更低的价格提供商品给顾客。

由于日本对书籍有所谓的再贩制度(零售业者必须依照生产者指定的价格销售商品),零售商必须以定价销售,无法降价。因此亚马逊便提供如免运费等服务来回馈顾客。

只要品项丰富、价格实惠,商品就卖得出去,这样一来风评也会变好,人们更会来购买,这对于在亚马逊的平台销售商品的人有利。

在这样的良性循环(Virtuous Cycle)中,所有人都会受益。当时一开始抱持警戒心或拒绝态度的中盘商与出版社,现在也都开始与亚马逊合作。

他们在这过程中也曾有各种想法,但最重要的应该还是:在亚马逊网站上书卖得很好,以及已经卖不动的书也卖得掉。

结语

作为战略咨询专家,我常呼吁企业家和中高管理层们养成战略思维,在内部建设出“机制”,而不是全靠人治。

正如贝索斯常挂在嘴边的“受世人误解的创新”,现在已经成功开花结果了。

【朱金科工作室战略观点】我们认为,成功的战略策划咨询,首先是一套以战略成果为导向的咨询服务系统,应当致力于解决企业6大核心困境:

1、如何突破竞争压制?

行业巨头收割,对手贴身竞争,增长遭遇瓶颈

2、如何形成品牌拉力?

产品同质严重,难获顾客首选,陷入价格血战

3、如何洞察市场需求?

需求过度满足,新品迭代无序,价值传递受阻

4、如何有效防御竞争?

创新总被抄袭,无法形成壁垒,经营成果失守

5、如何确保战略落地?

缺乏系统指导,执行难以合力,运营效果不佳

6、如何构建长期优势?

缺乏长期战略,应对变化迟缓,无法驾驭竞争

在此基础上,以企业家的个人意志力为圆心,以组织生态的集体意志力为半径,不断地扩大战果,挖深战略护城河。每一步都是进步,每一天都是积累,一切奇迹都是时间的玫瑰!

0 阅读:0

策划人朱金科

简介:《打赢品牌仗》作者,策划价值,传播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