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国务院总理李鹏满门英豪,6位家人个个都是顶天立地的人物。
他的父亲为革命奉献终生,他的3个子女在悉心教导之下成长为国家栋梁,红色家风,在这个充满英雄气节的家庭里传承着。
李鹏
三位子女身上体现的,也绝不仅仅只有传承自父亲的优良品质,他的三个孩子如今都官至何位?他的家人又分别有着怎样的人生?
革命伉俪,家国难忘有人曾说,周总理和邓大姐虽然没有自己的孩子,但养子养女有不少,比如后来担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同志,就是其中之一。
对于这个传言,当事人亲自辟谣,李鹏说,他和两位长辈,是老同志与烈士后代的关系,对于每一个烈士后代,两位和蔼可亲的长辈都会报以同样的关心和呵护。
在李鹏的身上,周总理等老同志们都能看到他的父亲、他们的战友李硕勋烈士的样子,对于李鹏而言,父亲也是他人生路上最为重要的指引者。
李硕勋
1903年,李硕勋出生在四川高县,年纪尚小之时,他就对革命工作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也对家国天下产生了极大的使命感。
走上革命道路,接受无产阶级思想的熏陶,这就是他的命运。
在1927年的南昌起义爆发时,李硕勋的身份已经是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五师的党代表,24岁的他是个当之无愧的青年才俊,也是一往无前的闯路先锋。
当时国民党大肆散播白色恐怖,共产党的各项革命工作被迫转入地下,工农红军开展武装斗争的同时,中央特科的地下情报部门也有条不紊地建立起来。
周总理留在上海组织地下工作,李硕勋成为了他的亲密战友,两人共同应对无所不在的反动派威胁,彼此交付后背,同进同退。
工农红军第14军、15军和17军的建立,也得益于李硕勋的领导,难以想象的是,这三支建制完整的军队,竟然还是他在一年时间里建成的。
身为我党早期领导人,李硕勋游走于情报、宣传、政治、军事等不同战线,综合素养极高,是共产党极为珍贵的人才。
可惜天妒英才,1931年7月,在前往海南指导工作的过程中,李硕勋不幸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身陷囹圄。
敌人知道他的价值,自然不会轻易将他杀害,老虎凳、辣椒水,种种残酷的刑罚轮番向他招呼,国民党只有一个目的,撬开他的嘴,探听更多情报。
在尖锐的刑具和淋漓的鲜血面前,李硕勋承受着身体上的极限,精神却始终没有松懈,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支撑着他的意志,让他不妥协,不认输,不开口。
图片来源网络
接踵而至的严刑拷打中,他只说了一句话:“我是共产党员。”仅此一句,足以表明志向。
李硕勋被捕的消息传出,他的妻子赵君陶心都快要碎了。
两人是一对人人称羡的革命伉俪,有着同样坚定的理想,如果易地而处,赵君陶也会像李硕勋一样,咬定青山不放松。
她理解丈夫的坚守,也知道牺牲是丈夫的宿命,身为革命者,以及革命者的家属,她比任何人都能理解这条道路上的艰辛。
同为我党早期领导人的赵世炎同志,是赵君陶的哥哥,1927年已经牺牲,现在,4年之后,她又不得不面对丈夫的牺牲。
她的身边还有一个三岁的儿子,肚子里还有个未出世的孩子,所有的一切都在告诉她,你不能倒下。
赵世炎
按照中共中央的安排,赵君陶带着一双儿女,一路从香港颠簸到上海,后来又到成都生活,一边照顾家庭,一边协助党组织展开地下工作。她没有再嫁,独自撑起一片天。
从母亲的身上,李鹏真切感受到了老一辈革命者的巨大力量。
赵君陶是位深明大义,格局宏大的女性,1941年,她将13岁的儿子送到延安,让李鹏接受革命思想的洗礼,给了李鹏追随父母、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机会。
当得知党中央即将派遣一批人才前往苏联学习,学成后报效祖国时,她也毫不犹豫地让儿子报名。
儿女情长、天伦之乐,这些情感固然重要,但不管对于李硕勋而言,还是赵君陶而言,它们都会排在家国情怀的后面。
李硕勋和赵君陶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李鹏无比骄傲,自己拥有最勇敢、最坚定、最智慧的父母,如果把他比作为了真理上下求索的人,那他的父母,就是前方迷雾中清晰可见的两盏明灯。
父母是上天给予的馈赠,而人生路上,除了有馈赠,还有自己选择的“惊喜”。
独立自强,砥砺前行离开苏联之前,李鹏就已经想好了自己未来的道路,他是个光荣的共产党员,苏联只是人生的驿站,前路的终点,始终是祖国。
任弼时对所有即将留苏的学子提了个建议,他们不必学习政治,也不用去苏联的军事院校。
任弼时
我们国家急需自然科学类的人才,他希望这群孩子能结合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合适的专业,将来填补祖国的空白。
这个建议,对李鹏而言十分重要,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他选择了莫斯科动力学院的水电专业。
1955年,结束苏联的学业,李鹏回到国内,这个时候的他摇身一变,成了国家非常稀缺的知识人才。
此时他的面前出现两个选择,一个是留在后方,担任秘书,做好文书工作。还有一个是深入基层,忍受辛苦,和工人们一起奋斗。
两个选择,李鹏没有任何考虑,心中的天平已经倾向了后者。
他要求去基层,进入水电站等相关单位工作,从前在苏联学到的东西,都是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如果不能把这些知识用到工作中,那他学到的就只是白纸天书,实践才是落脚点,他牢牢记得这个真理。
朱琳
1957年的元旦,在一次联欢会上,李鹏见到了他人生中第三个最重要的家人——朱琳。
朱琳是一名翻译人员,全程跟在苏联专家的身边,用敏捷的反应能力和出色的口语完成口译工作,她神色专注,时而非常灵动,认真的样子很有魅力。
李鹏的注意力被她吸引,此后,两人也渐渐加深接触,都对彼此有了更多的了解,感情也越发深厚,他们建立了恋爱关系,这段健康的感情也得到了长辈们的支持。
1958年7月,两人正式结婚,婚后的朱琳不仅需要为自己的工作打拼,还努力做好丈夫的后盾,为丈夫的工作提供支持。
周总理曾对李鹏说:“你有一个好妻子,朱琳是革命的贤妻良母。”
多年前从母亲身上看到的精神风骨,如今,李鹏又在朱琳的身上见到,他何其有幸,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都是这般坚强勇毅。
在金婚纪念日,李鹏写下了这么一段话:
“我们的政治信念始终高度一致,我们的工作作风和思想作风也很合得来。”
这是夫妻二人情比金坚的基础,是他们携手走过50年风雨的人生智慧。
1982年,在水利电力部组建之后,李鹏从之前的部长变成了第一副部长,职位上有所降低,别人都以为他会有意见,但他的家人知道,他绝不会有怨言。
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工作是为了理想,为了目标,不是为了名利,只能上,不能下,不是共产党员该有的作风。
家庭和谐的关键是相互理解,这一点,李鹏的家庭给出了漂亮的范例,父母和夫人,三位家人,在他不同的人生阶段,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李鹏与家人合影
至于另外三位家人,他们的生活,又反映了李鹏的另一面。
三位子女,栋梁之才李鹏和夫人朱琳一共有三个孩子,一女两儿,孩子们个个争气,羡煞旁人。
三兄妹中,最为命途多舛的那个人,一定是小弟李小勇。
在他之前,李鹏夫妇已经有了一儿一女,自觉人生圆满,怀上李小勇纯属意外,他们也在犹豫,这个孩子究竟要不要。
若真有一念之差,李小勇可能就不复存在了,好在一位医生将他救下,告诉朱琳,月子里生的病,要在月子里调养,索性趁着再生一个的机会,好好养养身体。
李小勇
就这样,夫妻俩才最终决定,留下这个“意外”。
1963年,李小勇出生了,虽然他不是家里的第一个新生命,但他的到来也承载着父母的祝福和期待。
朱琳希望他能做一名军人,继承爷爷的事业,开创自己的未来。他也果然没有辜负母亲的期待,在1979年顺利参军,接受部队的历练。
总理之子的身份不是任何人的护身符,在军队,李小勇和战友们一样风里来雨里去,穿着橄榄绿,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三兄妹中的大哥李小鹏出生于1959年6月,对于父母来说,意义最为不同,是他带给了他们初为人父、初为人母的喜悦,小小的他,也是父母感情和生命的延续。
李小鹏
李小鹏继承了父亲李鹏的衣钵,专攻电力行业,也和父亲一样,从基层电力系统做起,一步步成长为能源大省山西的省委副书记和省长。
2023年,他从地方来到中央,担任交通运输部的党组书记和部长,与当年的父亲一样独当一面,承担重任。
他的妹妹李小琳出生在1961年,是个比哥哥还要厉害的学霸,靠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清华大学电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后来成为了走向国际的能源企业董事长。
与哥哥从政的道路不同,李小琳朝着优秀女企业家的方向迈进,兄妹俩立足能源阵地,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三个孩子都是优良家庭教育的受益者,对他们,李鹏从来没有放松过要求。
李小琳
1983年调任国务院副总理之时,他与三个孩子约法三章,以后更要严格要求自己,每人缴纳10元生活费,不许让父母过分操心,不许帮其他人传递信件,或者私自收取礼物。
家风传三代,也不止传三代,它成就了一个家庭的成功与幸福。
结语:父亲、母亲、妻子、三个孩子,这是李鹏生命中最重要的6位亲人,是他们成就了他生命的圆满。
父母指引着他前行,妻子陪伴着他前行,孩子们则跟着他的指引,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继续向前奔跑。
参考文献:
1、《李鹏回忆3个孩子出生情况:曾犹豫要不要生李小勇》环球人物杂志
2、人民日报:延安精神的践行者——《李鹏回忆录(1928—1983)》评介
3、《铁骨铮铮李硕勋》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4、《人民日报:李鹏严格要求子女 要求他们不收礼品》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