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优势日伪军包围,后卫小队遇险,只好披上黄大衣,大胆往外走

回首千秋月 2025-02-18 17:47:55

1943年,清河军区骑兵大队加上从冀鲁边又调来的一个连队,正式成立了军区新的骑兵大队。

从此,骑兵的战斗力就更强了,既能进攻又能防守,不管情况多么艰难复杂,很多时候都能把控战局,掌握战斗的主动权。

因为我骑兵虽独立战斗一年之久,但敌人总认为我们是跟着司令部的守卫部队,因此,他们纠集了数以千计的骑兵专门对付我骑兵大队。

形势是很严重的,俗话说,骑兵追骑兵,一步不丢松。我马队每行动一步,都给敌人留下难以磨灭的自然路标。

所以,眼下能调开敌人,摆脱开他们的追击,就是个大胜利。任务如果完成得好,也可给司令部转移造成极有利的条件。

为此,我骑兵这次运动路线很复杂,钻荆林,穿军丛。忽儿向 东,忽儿向西,行进中,战士们警惕性都很高,夜间好吸烟的同志,烟火设法挡起来,严防暴露目标。

多少个夜晚,他们马不停蹄的急行军,与敌人周旋。这一运动战、游击战,对我骑兵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行军越紧张,马需喂得越好,一停下脚,人不吃饭先给马筹粮筹料。战士们眼熬得布满了血丝。走起来困得常从马背上掉下来。但个个情绪很高涨。

一次,在一个漆黑的深夜,我骑兵正行进,突然一声响,走在我骑兵大队前面的那匹马停住了。王焜凝神一看,原来骑在马上的通讯员从马上跌了下来。

逗得大家捂着嘴笑。尽管我军与敌作了巧妙周,但仍然没有真正甩开敌人。他们像一群饿狼,一步不离地尾随他们。

一天,他们转到了沾化县境内一个村庄,叫新迁户。这儿是大片海滩地,村周围杂草丛生,因为白黑连续行军,人困马乏,队部决定在这里搭个宿。

虽然是休息,战士们警惕性仍很高,这已成习惯,不管啥时候休息,喂马,总是马不下鞍。战士喂上自己的马,靠在一些墙脚下,就地铺上干草,头一着地,酣声就响起来。

王焜和队部几个同志查看了一下战士们的露宿情况,刚要找个避风处休息,忽然两个哨兵跑来报告:敌人大股骑兵从东面追来了!

他们出村不远,阵阵马嚏喷声随风传来,又向前紧跨了一段路,举目前望,从夜幕中隐约看到敌人一列马队,南北横排着象一道长长的墙堵在了那里。

看来敌人正作进村的准备,想用偷袭的办法吃掉我骑兵。从阵容看,敌人来头可不小啊!必须立即想法避开这股强敌,转移出去。

他们分析了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这晚倒是风随人意,东北风越刮越紧,敌人在上风头,我军在下风头,我们的马队行动敌人很难听见,这是转移的有利条件。

于是我军立即决定:迅速向正西方向撤离,并特别强调,行动要谨慎,绝对不能惊动敌人,

为了防备不测事件的发生,也作了打阻击的准备,由王焜带领一个从冀鲁边来的骑兵班,担起了这个任务。

刹时,大队人马销声匿迹撤出了村子。王焜和留下的战士查完所有驻处,刚要出村追赶部队,忽见村西口出现了两大股敌人,

从迹象看,敌人已经包围了整个村子,我军这十几匹马硬冲出去是很困难的了。就是冲出去,敌人也必定向西狂追,闹不好要吃大亏。

眼下必须想方设法,既要能突围,又要调开敌人才是万全之策。想了一回,王焜立即叫战士们上马排成一队,简单地说了下战斗方案,

接着将他披在身上的那件缴获敌人的黄呢料大衣穿好,排在队列前头,紧勒马缰大摇大摆朝村外走去。

夜幕沉沉,风呼马哮,每个战士都披着一个深黄色大斗篷,敌人一时难辨真假,所以,一直到村头敌人也没发现他们。

这里的敌人一听命令,便一窝蛋地朝西北方向窜了下去。我骑兵随在敌群后面窜了一阵子,来到一片红荆林,

0 阅读:0
回首千秋月

回首千秋月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