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主席来到城南庄后,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出于对革命事业的极端负责、对领袖的高度爱护与无比忠诚,对毛主席采取了最严密的保卫措施:
凡进毛主席口的东西,必须先经毛主席的卫士之手;他的饭菜由经过严格审查的专人单独去做;连他住的地方,除经过严格审查的服务人员之外,一般的人都不知道。
这样,就使敌特刘从文,虽然有司务长的工作之便,也始终无下手之机。但是,一件意外之事,使敌特分子认为暗害毛主席的机会来了。
由于日理万机、操劳过度,毛主席身体严重虚弱,咳嗽不止,吃不下饭,睡不好觉,膝关节也疼得厉害,严重影响工作。
远在莫斯科的斯大林得知后,电邀毛主席赴苏治疗,他盛情难却,已复电同意。
就在毛主席积极准备出国之时,善于独立思考的聂荣臻,鉴于山重水隔,迢迢千里,战争年代,长途行军,很不安全;外加国内决战之势已成,亟须主帅坐镇决策。
于是恳请他暂缓赴苏,并向他推荐了一位晋察冀远近闻名的老中医严郎中,替他看病。见聂言之有理,毛主席于是欣然允准。
严郎中给毛毛主席把脉之后,又看了看他的舌苔与面色,当即认为毛无大病,主因是劳累过度、生活无序,只要吃几副中药、改善饮食,调理调理,静养些时日,就会渐渐好转。
说完,就将开好的药方递给一旁的聂荣臻,嘱聂先抓五副,吃毕,将再来复诊。
聂接过药方,为慎重计,于当晚踏着月光,来到军区卫生机关鉴定无误后,他决定不让军区机关任何人捎带,由毛主席的卫士亲自去抓。
聂荣臻
于是,他特把曾数次去过王快镇的贴身卫士孙振国叫到住室,对孙说:"小孙,你去过王快,路熟,想请你明天去给主席买点药,行吗?"
"行!没有问题"孙满口答应。聂将药方郑重交给孙,又语重心长地嘱咐道:"小孙,药方可千万不能交给别人啊!这药你一定要亲自去抓。
对我们来说,再大的事,也是小事:对毛主席来说,再小的事,也是大事。你要事事警惕,处处谨慎!"机警的孙振国,心领神会,郑重地点了点头
老中医为毛主席看病之事,刘从文已窥知,他暗自窃喜,何不乘卫士为毛抓药之机,设法将砒霜放入药中,神不知鬼不觉地将毛毒死。
到时,若追查起来,倒霉的首先是老中医;其次,是药店老板:再次,是毛的卫士。万一怀疑到自己头上,那就赶快脚底抹油﹣﹣溜之乎也。
自己办成这件惊天动地大事之后,跑到国民党那边去,今后的一生还用愁吗?第二天早晨,刘从文早早起了床,胡乱吃了饭,备了车,等候在去王快镇的必经之路上。
果然,不一会,孙振国就来了。由于刘从文平时有意亲近卫士们,所以,尽管时间不长,他与孙已相当熟悉了。他见孙振国到来,便满面堆笑地与孙打招呼。
然后,刘从文假装热情地要帮孙到王快镇去抓药。但孙振国想到聂司令员的嘱咐,便客气地谢绝了。
刘从文见自己的捎带计谋破灭,好生气恼,但仍不甘休,又"热情"地说:"也好!你上车,咱们做伴,说说话,一块儿去王快!"孙不知是计,满怀感激地上了刘从文的马车。
到了王快镇,不一会,孙、刘二人各自买好东西又相聚到一起。刘从文右手握着马缰绳,牵着马向前走。
刘边走边瞟着孙手里的中药包,琢磨着如何将砒霜放进中药包中。他想起说书人常讲古代强盗常用蒙汗药先弄昏客人,然后抢劫财物之事,
他决定对孙采用蒙汗法,将孙先设法骗进孟宪德的"双剑"烟厂。他对孙说:"小孙,我在'双剑'烟厂有个好朋友,咱们到那里待一会,向他要几盒烟吸怎么样?"
谁知孙很有礼貌地说:"我不会吸烟。司务长,你要看朋友,你去吧:我在这里看车,等你。"
刘一听,觉得此计不行,于是,又决定另想他法。便改口道:"你要是不去,我也不去了,咱们走吧。"
"行!"孙诚实地点了点头,上了车。
刘从文看着孙振国手中的中药包,越发觉得今天机会难得,万不可放过。他决定采用请客吃饭计,利用吃饭之机,先将孙灌醉,然后下手。
于是,他故意抬头看了看太阳,对孙振国说:"中午了,咱俩到饭店吃点东西去。"
"不吃了吧。"孙说"那哪成呢!"刘故意热情地说:"事情再紧张,肚子总归要吃饱啊!""要不咱们买几个烧饼,边吃边走"孙振国说。
刘从文一听,装着生气的样子说道:"这不行!你是客人、又是毛主席身边的人,难得到我们晋察冀军区来,跟我这个管钱管物的'粮草官'上街办事,
若饿着肚子回去,叫同志们怎么说!丢我这个小司务长的脸不要紧,我们晋察冀的脸上也无光啊!"说完,刘从文把车闸刹住,不容分说地拉着孙振国进了一家饭店。
刘要了三个凉菜、三个热菜、半斤烧酒。刘以为孙振国这下子该上钩了,谁知孙再三说自己不会喝酒,刘再劝也无用。
刘见用烧酒灌醉孙之计又行不通了,于是把烧酒退掉,换来一瓶本地产的度数不高的葡萄酒,打算跟孙慢慢喝、慢慢磨,只要磨到孙振国出去解小便,就可乘机将砒霜放入药包。
可是,孙振国只勉强喝了半杯酒,再怎么劝也不喝了。更让刘做梦也未想到的是,孙振国居然在出去上厕所时,也把中药包带在身边,让刘从文总是狗咬刺猬﹣﹣无处下口。
无奈,他只好放下碗筷,提前返回城南庄。因为白天投毒未成而懊恼不迭的刘从文,决计利用夜幕再干。
当日晚上,西边的天空飘起几堆乌云,月亮在云层中钻进钻出,夜空忽明忽暗,又是一个作案的绝好机会。
刘从文来到毛主席住房的围墙外,看见院子的一角,卫士李银桥与孙振国正在临时用砖块搭起的小炉灶上煎药,高粱秆在火中毕剥作响。
刘从文得意地想,何不乘机将砒霜投入药罐之中,而且此举,对己更为安全。
说干就干,他乘为毛主席做饭的大师傅不在之机,抱了一捆干树枝,轻轻打开大师傅送饭出入的小门,进入院子,
来到正在熬药的孙振国、李银桥面前,假装热情地说:"小孙、小李,我给你们送柴来了!"李银桥不知是计,感激地说:"太谢谢你了!"
刘见李毫不介意,兴奋得满面堆笑,客气地说:"这是我应该做的。你们刚来不几天,人生地不熟的,需要什么,尽管说话!"
孙振国也感激地说:"有困难,一定请你帮忙!"刘从文则假惺惺地说着漂亮话:"我们虽然来自五湖四海,但都是为了一个革命目标嘛!"
两个卫士在场,如何下手呢?此时孙振国正好对李银桥说:"聂司令员交待,待会澄药的时候,去他那里拿缸子和滤布。"
刘从文为了支走孙,急忙说:"你去拿吧,我跟小李同志在这里看药锅。"孙振国走了,就剩下一个李银桥了,如果再把李支走,就大功告成了。
为了支走李,他眼珠一转,故意装着内行的样子对李银桥说:"小李同志,药锅的水太少了。听老人们说,汤药熬糊了,吃了不但没有效,还会中毒!你去伙房打点水来,我在这里替你看着锅,好不好?"
他本以为年轻的小李会走,谁知李未听。为了让李离开,他又在动脑子。就在他千方百计让李走时,从房屋之间的小路上,突然传来了聂荣臻与孙振国的说话声。
原来,孙振国走到聂荣臻的宿舍兼办公室时,聂荣臻为了保卫毛主席、党中央在城南庄、西柏坡的安全,正在与副司令员肖克、参谋长赵尔陆等研究兵力部署,下达命令,要各部队,务必精心保护党中央、中央军委安全,务必不可有丝毫疏忽大意。
聂见孙到来,将命令口授完毕之后,即与孙向熬药的墙角走去。听到聂荣臻的说话声,做贼心虚的刘从文,怕被聂碰见,露出马脚,于是,急忙借故溜掉了。
聂荣臻见药熬得差不多了,就蹲下身子倒了一点汤药在搪瓷缸中,自言自语说:"不知这中药苦不苦?"说后,即将药喝进肚中。
孙振国不解司令员为保护领袖安全舍命尝药的用意,天真地问:"司令员,药苦不苦?"聂随和地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药是苦点,我看不搁糖也可以。"
李银桥见聂司令员亲自尝药,理解首长的良苦用心,一股崇敬之感油然而生,望着聂,激动地说:"聂司令,您……"
聂荣臻若无其事地点点头,过了十多分钟,聂感到汤药在胃中无什么不良反应,才放心地对李银桥说:"药熬得差不多了,可以澄了。"
然后,亲手端着搪瓷缸子,让李银桥将药液缓缓地倒人,并与端着汤药的李银桥一同走向毛主席的办公室兼卧室。
快到毛主席住处时,聂荣臻停下来,目送李走进他的房间后,才放心地回到自己的住室。此时的敌特刘从文并未走远,而是哈腰站在院墙外一块高地上,隐蔽在婆裟的树影之中,
所有这一切,他都看得真真切切,脸上露出了既仇恨又无可奈何的神情,只好悻悻返回室中,思索着下一步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