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只有现代人才戴假发吗?

踏雪逛长安 2022-04-09 22:34:43

图片来源于网络

时代在进步,人们的日子是越过越好,可头发却是越来越少,头发可以在地上、桌子上、衣服上、床上,就是没有长在头上,不禁令人感到悲伤......好在,现代科技发达,各种假发层出不穷,可以稍稍掩盖我们日益后退的发际线,但你若是以为只有现代人才带假发,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假发可是古今中外人们的刚需!甚至在有些时候还是古人补贴家用的小进项呢。

春秋时期,假发就已经出现了,在殷墟的妇好墓中出土的各种类型的笄足足有490余件,可见古人对发饰以及用笄的重视,假发是当时上层贵族们彰显身份的物品,参加重要活动时带假发成为了一种风尚。特别是在重大的祭祀场合,高耸的发髻是对女子的基本仪表要求。

图片来源于网络

《周礼.天官.追师》中载:“追师掌王后之首服,为副编次,追横笄,为九嫔及外内命妇之首服,以待祭祀鈈客。”这里的“首服”即贵妇人为体现高髻之美而使用的假发、玉笄等饰品:“副”即“恬”,指假发,“副编次”即编发、梳比以制造假发之意。“追师”是古代专设为贵妇人的美发和发饰做造型的人,即现在的妆造师。

由此可见,古人对头发的追求一点也不亚于现代人,更有甚者还会强行抢夺他人头发为己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

《左传》记载:“初,公自城上,见己氏之妻发美,使髡之,以为吕姜髢。”简单的来讲,就是这位国君见到别人妻子的头发浓密好看,便让人剃了,给自己的妻子做了一顶假发!古人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这种做法着实有些残忍。

到了汉代,女子们也十分喜爱梳高髻,《续汉志》中记载:“太皇太后、皇太后以绦剪牦,蔮摘长一尺左右,一横簪之以安蔮。”,高髻在当时也称为“大髻”,几乎都是由假发梳理出来的。

唐代亦是如此,据《新唐书.五行志》记载,杨贵妃也非常喜欢戴假发,她所带的假发被称为“义髻”。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东晋时期,名将陶侃少时家贫,有一次,同郡的名士范逵冬日出游被风雪所困,借宿到陶侃的家中,陶侃家徒四壁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招待,陶侃的母亲便将自己长及地秀发剪下两束,换了几斗米来招待范逵,这一切都被范逵看在眼里,加之范逵又十分欣赏陶侃的谈吐和才华,便在临走前意味深长的说到:“你可以放心的到洛阳来。”后来陶侃到了洛阳以后果然受到了范逵的大力举荐,在仕途上取得了一个好的开始,可以说,正是这位伟大的母亲用她的秀发换来了陶侃仕途上的敲门砖!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也从侧面了解到,假发在东晋时期也是十分有市场的。

到了宋代,还出现了专卖假发的铺子。元朝时汉族妇女开始使用一种叫䯼髻的假髻,是用别人剪下来的头发或丝线编成髻状而成,用时戴上头上,十分方便。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然,假发在古代绝对算得上是奢侈品,只有贵族们才能用得起,但两千年后的今天,经济文化繁荣,区区假发我们普通人还是用的起的,不论是造型、颜色、材质还是质量都大大超出了古人的想象,这就是诗句中“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所描绘的景象吧!

0 阅读:4
踏雪逛长安

踏雪逛长安

讲有温度的历史,品百味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