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王朝拜耶稣图》
当“洋人画家深受清朝皇帝的重视”消息流传到大洋彼岸的异国他乡时,法国的耶稣教会为了打破以郎世宁为首的葡萄牙传教士对中国区的垄断和控制,于是便派遣一批善于绘画的法系传教士来中,王致诚就是其中之一。来中后,王致诚向乾隆皇帝进呈一幅《三王朝拜耶稣图》而受到重视,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一名宫廷画家。
对于从小学习油画的王致诚来说,成为一名备受重视的宫廷画家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初始他便面临一个难题,因乾隆皇帝本人并不喜欢纯油画风,乾隆给王致诚下谕道:
“水彩画意趣深长,处处皆宜,王致诚虽工油画,惜水彩未惬朕意,苟习其法,定能拔萃超群也,愿即学之。至写真传影,则可用油画,朕备知之。”
迫于这样的旨意,王致诚开始学习改用中国的绘画材料和工具作画,他的中西绘画融合之路就此开始。
《十骏图》其一
与郎世宁不同的是,王致诚绘画更为工细缜密,这一点也是他刻苦学习中国画技后体现出来的个人特色。他的传世作品不多,《十骏图》册就是其中一幅代表作,图中的十匹骏马乃为乾隆的坐骑,各有特色,王致诚用他细心地观察和缜密的笔墨将马的姿态一一还原出来,堪称为一件纪实作品,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西画风格。
郎世宁《八骏马图》
从绘画的技法上来看,马匹形象基本上都采用西洋绘画技法塑造,且十分注重解剖结构,造型很准确。在描绘上,王致诚用精细短小的线条来表现马的形状、立体感和皮毛的质感,而不用连绵细长的轮廓线。由于他观察细致、描绘精巧,马匹皮下凸起的血管和一些转折部分皮毛的皱纹,都表现得十分逼真。每匹马的毛色和体形的特点,也都有微妙的区别。郎世宁也曾画过类似的题材,比如《八骏马图》《十骏马图》等作品,与郎世宁等人相比,此幅《十骏图》也毫不逊色,可见王致诚技艺之高超,绘画功底之深厚。
《王致诚乾隆射箭图屏》
另一幅《王致诚乾隆射箭图屏》更是从构图上有了新的创造,图中乾隆帝虽为主角,但画家并未将其放在画面中间,也并不像以往那样将皇帝画的分外高大,以示帝王的高贵。观者在看到画面之时,就好似在看一幅照片一样真实,它既不属于法国油画,又不属于郎世宁新体画,而是迎合乾隆品味略有损益的画,充满个人特色。
《圆明园铜版画册》其一
不仅如此,王致诚还参与了圆明园的部分建筑的设计与督造,同郎世宁等人共同合作创圆明园的部分建筑修建的图纸——《圆明园铜版画册》,该图纸比例精细、构图合理。如今虽不得亲眼看见万园之园到底什么模样,但通过这一画册可以略微窥见圆明园壮观宏伟的面貌。
王致诚本人也十分喜欢中国的文化,尤其是建筑,极为钦佩。他在一封写往欧洲的信里高度地赞美了圆明园:
“此地各物,无论在设计和施工方面,都浑伟和真正美丽。因为我的眼睛从来不曾看到过任何与它相类的东西,因而也就使我特别惊讶……中国人在建筑物方面所表现的千变万化、复杂多端,我惟有佩服他们的天才弘富”。
《圆明园铜版画册》其二
王致诚自乾隆年间来华后,一直待在中国作画,于乾隆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去世,终年六十六岁。王致诚虽没有郎世宁波澜的开山之功,但他在传播、推动西洋画风与中式绘画融合作出了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