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代,上海的印刷出版物的数量快速上升,除了以《申报》为代表的主流报纸大量印刷传阅,还涌现了《上海画报》《罗宾汉》等小报刊物在民间流行。
这些成为市民阶层消遣日常和了解时事重要的途径,与电影相关的剧照、广告、评论等内容也逐渐占据版面,变成新闻关注的焦点。
伴随着早期电影商业竞争环境的形成、电影公司开始有意识地在报刊杂志上进行电影的推广宣传,与印刷媒体保持着密切合作的关系。
公司内设的编辑部也筹备着说明书、特刊等读物。在电影上映期间进行同步传播,将电影创作、拍摄以及演职人员信息进行详细的记录与宣传。
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的主创团队主要由传统文人和知识分子组成,如鸳鸯蝴蝶派作家朱瘦菊、接受西方现代思想教育的陆洁,他们都重视电影艺术和人文价值的表达,积极洞察着主流观众的反应和社会动向。
由于早期中国电影的发展依赖大众审美的形成与认可,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电影生产制作等各个环节,明星制造也是电影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司运作虽然不以商业主义为首要原则,但对于电影市场的关注和经营不曾懈怠,很大程度也推动着明星的形象定位和塑造。
明星身份"主要是各部影片之间和各种话语之间的互动关系交织而成的。
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重视大众评论在电影传播过程中的作用,也影响了周文珠的明星身份塑造及其形象定位。
初登银幕时,周文珠将角色演绎得身份恰合的评价便很常见,良好的专业口碑让默默无闻的她有机会被发现。
起初《风雨之夜》的新闻中,周文珠只是收获了零星点评“周文珠之玉清,描摹淑女,身份恰合。
出演《透明的上海》后,评论开始对她的表演特别进行提及:“周文珠女士饰韵玉,描写深刻,觉悟思子,痫发毙命诸幕尤能尽情表出,当推独一。
当时的评论者注意到了周文珠出色的表演能力,还有人撰写题为“为周文珠鸣不平"的文章,认为电影界没有给予周文珠应有的关注。
周文珠在银幕表演上接连有较为出众的表现,刊载于大众媒体的对周文珠表演才能予以肯定的文章,让周文珠在评论界中获得认可,也让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意识到可以发掘周文珠塑造角色的潜力。
公司尝试让周文珠越来越多地担纲主角,扮演类型气质更加突出的银幕形象,并逐步定位与强化她演技一流的明星形象。
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安排周文珠成功主演了《马介甫》《儿孙福》等影片,同时也利用公司的多种途径展示宣传周文珠的风采。
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积极通过公共活动宣传周文珠,以提升其知名度。
《影戏杂志》曾在1925年刊登一篇《明星选举》的文章,以60位美国电影女明星为评选对象,反映了当时中国大众对美国电影文化和电影明星的关注与接受。
选举的评价标准以电影明星的容貌为主,从选举对象的选取和价值标准来看,这场选举显示出早期电影观众对性别、外貌这些表层视觉吸引力的关注甚于银幕表演。
说明电影明星是电影与商业消费结合产生的一种文化现象,这类选举的传播和举办有助于拓宽国内对电影女明星的接受。
尽管对明星的消费意识占有较多比例,评比仍调整和改变着观众对电影明星的态度,参与本身促进了选举氛围的形成。
1926年8月14日至9月14日,新世界游乐场举办了一次电影博览会,这家上海重要的公共娱乐场所,来往的游客量大,十分重视活动的宣传,调动了市民消费的欲求,形成了一定的活动影响力。
这次电影博览会的开办也是将电影宣传和消费市场相结合的结果,"联合海上三十五家影片公司,选择新出品,分期开映,每天准映六大巨片。
博览会集结了如"明星"、"神州"、"友联"以及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共三十五家有影响力的电影公司,推出了他们重要的新作品进行参展,“每天准映6大巨片,珠联璧合,斗异争奇,开海上影戏未有之奇观。
《电影博览会章程》发布此次活动的宗旨:提倡电影事业,联合各公司出品,作大规模之宣传,裨发挥互助之精神。
博览会主办方还开展了“电影女明星选举"作为活动的噱头,运用女明星的吸引力为博览会开办和电影放映造势。
这次电影女明星选举作为博览会重要的环节,引起了广泛关注。
新世界游乐场出版发行的《新世界》报纸公布了关于这次选举的具体事项:于9月10-16日以公开制度初选女明星12人;选票一律刊在《申报》《新闻报》和《新世界报》上;届时由公证人监视,以得票多数为当选;12名女明星选出后将定期复选,以票占最多数之一人为电影皇后。
并且推出五期《电影博览会特号》,赢得了极大的公众关注度。
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此次选送了周文珠参演的《透明的上海》、主演的《马介甫》两部影片参加活动。
周文珠在这次活动中的亮相也让她获得了较多的关注。
此次新世界电影博览会经过电影公司和活动主办方的紧密合作,让选举活动成为一场热闹的造星运动,快速推动了明星的人气积累和形象传播。
张织云在这次评选中当选为“电影皇后”。评选结果为12位电影女明星人选,周文珠和胡蝶、李旦旦、王慧仙4人进入了备选之列。
根据当时入选情况来看,各大电影公司人选的明星都在当年出品影片中担任重要角色,新人公司人选人数占最多(王汉伦、杨耐梅、韩云珍、毛剑佩),明星公司次之(张织云、宣景琳),评选与电影制片有较直接的关系,参选本身就抱有一定宣传目的。
这次公众性的大规模评选除了投票外,还有电影展映环节,既让明星得以展示自己才华,也提供了公众认识明星的平台。
这次评选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仅有两人人选,一位是黎明晖,另一位便是周文珠。
周文珠入围“电影皇后”备选,表明了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对周文珠的重视,也表示她获得了大众的关注。
参加公众展映及造星活动的同时,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还利用公司的自出版物宣传周文珠正面的明星形象。
陆洁既是当时公司的创作人员兼宣传部门的负责人,曾担任过《影戏杂志》的编辑,还翻译过“导演”等电影专业词汇。
《影戏杂志》停刊后,陆洁和顾肯夫组建上海商社,代人办理与印刷、制版和广告等业务。
陆洁深知电影文化传播的重要性,1925年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成立后,陆洁一面从事导演工作,一面负责公司的宣传工作。
陆洁早年在普及电影文化等方面进行了许多尝试,这些尝试有助于他认识电影宣传的重要性,也为他在大中华百合公司进行宣传工作积累了经验。
同时,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还有朱瘦菊、周瘦鹃这些鸳鸯蝴蝴蝶派文人,他们深谙通俗文化,熟知旧市民流行的趣味,并且一直和印刷媒体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往来,这些资源都为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宣传推广活动提供了便利和基础。
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成立后重视影片的宣传和电影文化的传播。
公司以影片为重心,通过形式丰富与多样化的宣传渠道推进电影宣传活动的进行,在影片制作发行过程中。
除了在媒体发布宣传文字外,还会推出电影特刊,为正在或即将上映的影片进行宣传造势,这些特刊辑录了电影本事、编导创作谈、摄制花絮、演职员表和相关的报刊评论等内容。
周文珠在1925年出版的《风雨之夜》特刊中首次出现,当时她加盟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不久,特刊对她仅有寥寥数语的介绍。
到了1926年出版的《马介甫》特刊、周文珠在片中的造型照出现在特刊图片页的首页显著位置,特刊还刊载了专为其撰写的文章。
周文珠从《风雨之夜》到《马介甫》特刊中的变化,呈现出公司对她逐渐重视和包装明星的转变过程。
电影特刊作为电影公司向观众传递影片信息的桥梁,凸显了周文珠的明星魅力和专业能力。周文珠具备出色表演能力的明星形象在其中也得到了有效的塑造和传播。
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不仅利用公司特刊宣传周文珠的出色表演能力,还利用出版的小报宣传周文珠的可塑性。
为了与主流刊物产生差异,小报更加重视通俗性和商业性。电影和娱乐新闻的报道篇幅多,信息量大且视角敏锐,受到市民的青睐。
1926年,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董事长吴性栽出资创办了小报《司的克》,作为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自办的报纸,也注意宣传公司的演员和明星。
1926年,周文珠出演的影片《探亲家》上映期间,《司的克》便曾特地留出版面,以《无所不能的周文珠》为题,总结了周文珠以往的演技贡献和表演特色。
《申报》是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的宣传阵地之一,公司经常在报纸的“本埠增刊”中更新影片拍摄情况和进度。
在1920年代后半期,周文珠在这些新闻消息中常常被提及,并处在相对显著的位置,这些内容一般是在说明她饰演的角色特征及其呈现效果。
如宣传《上海一舞女》时,提到周文珠表演登台卖唱的情节,又如《清宫秘史》中周文珠饰演的凤英写血书的悲愤桥段。
通过描述片中精彩的情节片段和表演效果,以周文珠的知名度和专业能力来吸引读者对影片的关注,为她保持了一定的公共活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