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帝继承叔叔陈武帝的皇位虽然合法性不足,但他确实是有为之君

历代经典历史 2024-08-31 20:52:40

陈蒨是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之侄,为陈朝的创建立下汗马功劳。陈霸先病故时,因“内无嫡嗣,外有强敌”,陈蒨在侯安都等人的支持下继承帝位,是为陈文帝。文帝即位后,陈朝政局很不稳定。他经过几年的努力,平定了王琳之乱,击退了北齐、北周的侵扰,又相继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同时,通过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措施,使陈朝政权稳定下来。陈文帝是南朝少见的有为之君。《陈书》评价其: “见善如弗及,用人如由己,恭俭以御身,勤劳以济物,自昔允文允武之君,东征西怨之后,宾实之迹,可为联类。”司马光也认为: “文帝恭勤政事,足为良主。”陈文帝在位期间到底有哪些作为呢?

一、平定王琳之乱

陈霸先消灭王僧辩后,掌握了梁朝实权,后又击退北齐的南侵,从而建立了陈朝。但陈朝政权是“依恃南方土著的豪族建立起来的”,这些土豪本是“郡邑岩穴之长,村屯邬壁之豪,资剽掠以致强,恣凌侮而为大”,为避免其反叛朝廷,陈霸先对这些割据势力只得采用笼络政策。陈朝建立后,对其威胁最大的是盘踞在长江中流的王琳势力。西魏攻陷江陵后,梁湘州刺史王琳割据一方,“(王) 琳屯兵长沙,传檄诸方,为进趣之计。时长沙蕃王萧韶及上游诸将推琳主盟。”陈霸先以侯安都为西道都督、周文育为南道都督,率水军两万会武昌征讨王琳。然而,“时两将俱行,不相统摄,因部下交争,稍不平”。导致在沌口被王琳军击败。

王琳进一步东进,移湘州军府就郢城,“带甲十万,练兵于白水浦”,并与北齐勾结,拥立梁永嘉王萧庄为帝,与陈朝形成东西对峙局面。陈霸先未能解决王琳的问题,便病死。文帝刚即位,就面临极为严峻的外部威胁。“王琳闻高祖殂,乃以少府卿吴郡孙玚为郢州刺史,总留任,奉梁永嘉王庄出屯濡须口,齐扬州道行台慕容俨帅众临江,为之声援。”王琳准备直驱建康,文帝遣太尉侯瑱、司空侯安都、仪同徐度率军抵御。

王琳军声势颇盛,侯瑱率军与其相持。但此时上游局势发生不利于王琳的变化,后梁趁王琳东下而夺取长沙、武陵等郡,北周也遣大将史宁进袭郢州。王琳进退失据,唯恐军心动摇,故急率水军出芜湖与陈军决战。天嘉元年(560) 二月,陈军与王琳所部及北齐援军在芜湖展开决战,关于此战,《陈书》卷九《侯瑱传》及《资治通鉴》卷一百六十八都有详细记载。

在这场决战中,陈军占据天时、地利,在战术上也极为成功,“(章) 昭达乘平虏大舰,中流而进,先锋发拍中于贼舰”,王琳水军大败,导致“其步兵在西岸者,自相蹂践,马骑并淖于芦荻中,弃马脱走以免者十二三。尽获其舟舰器械,并禽齐将刘伯球、慕容子会,自馀俘馘以万计。”因部众离心,王琳与萧庄逃奔北齐。三月,郢州守将孙玚挡住北周军的进攻后,以郢州降陈。至此,王琳在江南的势力被消灭。文帝消除了陈朝境内最大的割据势力,增强了朝廷的权威,也威慑了地方割据势力。一些割据势力主动归附朝廷,如淳于量长期踞有桂州,在平王琳后,请求入朝,朝廷征其为中抚大将军。南川豪酋周敷、黄法氍也应命受征入朝。

二、抵御北周、北齐侵扰

梁末侯景之乱后,西魏、东魏(北齐) 就不断南侵,西魏占据了雍、益、荆诸州,并在江陵扶植起后梁傀儡政权,北齐则占据江北之地。到陈朝建立时,“西亡蜀、汉,北丧淮、肥,威力所加,不出荆、扬之域。”在三国鼎立的形势下,陈朝是“破亡余烬”,实力远不及北齐、北周。面临北方两大强国的威胁,文帝在军事上挫败其入侵的同时,也力图在外交上改变陈朝的处境。

江陵政权覆灭后,北齐威逼利诱梁朝掌权者王僧辩纳萧渊明为帝,在建康建立亲齐政权。陈霸先袭杀王僧辩并掌握了梁朝的实权后,北齐立即出兵干涉。在萧梁残余势力的配合下,北齐两次出兵南下,妄图重新建立亲齐政权。在陈霸先的坚决抵抗下,北齐军惨败。陈朝建立后,北齐支持王琳与陈朝对抗,如支持王琳奉萧庄为梁主,以增强江南反陈的力量。

文帝即位后,王琳准备东下攻打建康,北齐遣军为其声援,“齐仪同刘伯球率兵万馀人助琳水战,行台慕容恃德子子会领铁骑二千,在芜湖西岸博望山南,为其声势。”在芜湖决战中,北齐军也损失惨重。王琳逃奔北齐后,北齐孝昭帝仍委以重任,继续扶持其侵扰陈朝,“孝昭赐琳玺书,令镇寿阳,其部下将帅悉听以行,乃除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刺史,封会稽郡公,又增兵仗,兼给铙吹。琳水陆戒严,将观衅而动。”这对陈朝仍有很大威胁。为缓和与北齐的关系,文帝移书寿阳,提出欲与北齐和亲。

此时,北齐武成帝即位,与北周的对抗中开始处于劣势,史载“初,齐显祖之世,周人常惧齐兵西度,每至冬月,守河椎冰。及世祖即位,嬖幸用事,朝政渐紊,齐人椎冰以备周兵之逼。”北齐无力再对陈朝积极用兵,也希望议和以保持南部边境的安定。天嘉三年(562) 二月,北齐“遣散骑常侍崔瞻来聘,且归南康愍王昙朗之丧”。因王琳坚决主张南侵,武成帝征其回邺城,而以力主与陈朝修好的卢潜为扬州刺史。此后双方使节往来频繁,据《北齐书》《陈书》所载,自天嘉三年( 562) 至天康元年( 566) 每年双方都有使节往来,这种和平局面一直持续到陈宣帝时期。

西魏攻陷江陵后,扶植起后梁傀儡政权,仍伺机蚕食江南国土。北周取代西魏后,坐视陈朝与王琳相争以伺机取利,如王琳东下后,后梁趁机攻占长沙、武陵、南平、巴陵诸郡。文帝即位后,北周遣陈霸先世子陈昌南归,欲挑起陈朝内部的皇位之争(西魏军攻陷江陵时,陈昌被虏往长安)。“高祖即位,频遣使请高宗及昌,周人许之而未遣,及高祖崩,乃遣之。”其目的很明显,正如胡三省所言: “高祖存而不遣,高祖殂而遣还,欲以间陈,使兄弟争国也。”因侯安都溺死陈昌,北周的阴谋才未能得逞。

当陈朝与王琳交战时,北周趁机围攻王琳的后方郢州,后因孙玚的坚守而退兵。北周虽客观上为陈朝削弱了王琳的实力,但后梁控制长沙、武陵等重镇,北周军随时可以此为基地,向江南腹地渗透。为将北周势力驱除出江南,在平定王琳后,文帝命侯瑱等进军湘州。北周也出兵抵御,天嘉元年( 560) 八月,“周将贺若敦率马步一万,奄至武陵”,武州刺史吴明彻败退。九月,北周将独孤盛领水军与贺若敦水陆俱进。但北周因用兵于北齐,派往江南的兵力有限。文帝遣徐度、侯安都领兵援助侯瑱,陈军很快占据优势。侯瑱率军在杨叶洲败独孤盛军,尽获其船舰。十二月,独孤盛退兵。

次年(561) 正月,湘州平定。到七月,“周将贺若敦自拔遁归,人畜死者十七八。武陵、天门、南平、义阳、河东、宜都郡悉平。”文帝以侯瑱为湘州刺史,并下诏曲赦湘州,以安抚民心。因国力不济,文帝欲缓和与北周的关系,遣侍中周弘正通好于北周。北周也因专注于对抗北齐,在江南军败后,已无力再南侵。六月,北周“遣治御正殷不害等使于陈”。十一月,文帝亦遣使至北周。通过交涉后,“周人许归安成王顼,使司会上士京兆杜杲来聘。上悦,即遣使报之,并赂以黔中地及鲁山郡。”这样,陈朝通过军事上的胜利,收复了北周所据的大片国土,改善了外交关系。此后双方官方往来频繁,据《陈书》《周书》所载,文帝在位期间,陈朝向北周遣使 6 次,北周向陈遣使 5 次。

文帝通过军事上的胜利,将北周、北齐势力驱逐至境外,边境得以安定。在外交上同时与北齐、北周保持和睦关系,极大改善了陈朝的外部环境,文帝得以全力讨平境内的割据势力。随着局势的稳定,陈朝不仅与北周、北齐频繁往来,也加强了与周边国家的联系,许多国家向陈朝进贡、接受册封。如天嘉二年( 561) 十一月,高丽国遣使献方物。天嘉三年( 562) 闰二月,以百济王馀明为抚东大将军,高句骊王高汤为宁东将军。天嘉四年( 563) 正月,干陀利国遣使献方物。

三、消除地方割据势力

平定王琳之乱后,陈朝境内仍存在多股割据势力,“是时熊昙朗在豫章,周迪在临川,留异在东阳,陈宝应在建、晋,共相连结”。他们虽然表面上服从朝廷,却不受诏令,严重影响陈朝的中央集权。文帝解除了北齐、北周的外部威胁后,才集中精力加强对内部各地的控制。

文帝对割据势力实行拉拢和武力讨伐相结合的政策。在王琳败后,陈朝中央权威增强,文帝对于割据地方者征其入朝,或移官他地,希望通过高官厚禄使他们服从中央。天嘉二年(561),豫章太守周敷和高州刺史黄法氍应命受征入朝,因他们平定熊昙朗之乱,文帝“并加官赏”。黄法氍进号安南将军。周敷则“进号安西将军,给鼓吹一部,赐以女乐一部,令还镇豫章”。留异、周迪、陈宝应等土豪首鼠两端,游离于朝廷与王琳之间。文帝对他们极力拉拢,如文帝对陈宝应加官进爵,“又加其父光禄大夫,仍命宗正录其本系,编为宗室,并遣使条其子女,无大小并加封爵。”留异、周迪也加官进爵。

但他们仍欲保持独立,如留异“虽外示臣节,恒怀两端,与王琳自鄱阳信安岭潜通信使。王琳又遣使往东阳,署守宰”。文帝征周迪出镇湓城,又征其子入朝时,周迪“趑趄顾望,并不至”。陈宝应出兵助留异、周迪对抗中央。王永平认为,“从根本上说,这些酋帅的叛乱是没有完成阶层性和地区性的转变。”王琳败后,他们不应朝廷征召,妄图通过相互勾结以维护割据局面。对这些不服朝命者,文帝采取武力讨伐的方式解决。

平叛将领方面,文帝既“以土豪攻土豪”,又重用亲信将领。因为众多归附朝廷的地方豪强都有较强的实力,文帝首先通过“土豪攻土豪”的手段,以征讨割据势力。如在陈军与王琳决战时,因朝廷无法分兵,文帝使周敷、黄法氍征讨熊昙朗。周迪反叛后,又使他们参与平叛。留异勾结王琳,文帝使侯安都率军讨之。同时,文帝又以自己培植起来的亲信将领继续平叛,如周迪反时,“朝望当使 (侯) 安都讨之”,但文帝以吴明彻为江州刺史,督黄法氍、周敷军共同讨伐周迪。当吴明彻进攻不利时,文帝又遣安成王陈顼总督诸军。

华皎、章昭达、韩子高等将领,自梁末就追随文帝,他们也都参与平叛。如华皎随侯瑱讨伐王琳,后知江州事。“时南州守宰多乡里酋豪,不遵朝宪,文帝令皎以法驭之。”又随吴明彻讨周迪。韩子高随侯安都征留异,又参与讨伐陈宝应,“诸将中人马最为强盛”。章昭达随侯安都拒王琳,“王琳平,昭达册勋第一”,又先后平定周迪、陈宝应。

由于朝廷军队实力强于割据势力,天嘉三年(562) 三月,平定东阳郡。九月,平定临川郡,周迪逃奔陈宝应。天嘉五年(564) 十一月,平定建安、晋安,擒留异、陈宝应,送京师斩之。天嘉六年(565) 七月,临川太守骆牙斩周迪。平叛后,文帝注意安抚地方。平定留异后,文帝下诏曲赦东阳郡。讨伐陈宝应时,文帝下诏只处置陈宝应及留异父子,“其建、晋士民,久被驱迫者,大军明加抚慰,各安乐业,流寓失乡,既还本土。”陈宝应平定后,又下诏曲赦建安、晋安二郡。“讨陈宝应将士死王事者,并给棺槥,送还本乡,并复其家。疮痍未瘳者,给其医药。”又派朝廷官员镇守地方,以加强中央集权。如平定留异后,以陆山才为东阳太守。平定周迪后,以骆牙为临川内史。陈宝应平定后,陆缮出任建安太守。

这样,经过几年努力,文帝基本消除了境内的割据势力,加强了中央对各地的控制。这也结束了江南自梁末以来的长期战乱局面,为江南社会的安定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四、文帝巩固政权措施

(一) 加强皇权

陈朝政权中皇权不够强大,朝臣对皇权的向心力微弱。因此,文帝通过铲除权臣、扶持宗室等手段加强皇权。文帝能够登上帝位,是依靠侯安都等武帝旧臣的拥立,所以文帝即位后,他们得到优待。但有些将领功高震主、居功自傲,已经威胁到皇权。如侯安都在梁末就跟从陈霸先东征西讨,他拥立文帝,讨伐王琳、留异,可谓功勋卓著。但侯安都恃功自傲,以权臣自居,史载“司空侯安都恃功骄横,数聚文武之士骑射赋诗,斋中宾客,动至千人。部下将帅,多不遵法度,检问收摄,辄奔归安都。”已对皇权形成极大的威胁。面对侯安都权势的不断膨胀,文帝果断决定除掉侯安都。当时侯安都为南徐州刺史,驻扎京口,文帝怕处置不力而引起兵变,迁侯安都为江州刺史,后招其回建康。

天嘉四年( 563) 六月,文帝引侯安都宴于嘉德殿,“又集其部下将帅会于尚书朝堂,于坐收安都,囚于嘉德西省,又收其将帅,尽夺马仗而释之。因出舍人蔡景历表以示于朝。”次日下诏赐死侯安都。因侯安都曾立大功,宥其妻子家口,葬以士礼。处死侯安都,避免了权臣专政的局面,也震慑了其他武将,增强了文帝的权威。

同时文帝注意加强宗室力量,培养宗王势力。陈朝建立后,宗室势力弱小,不足以支撑皇权。文帝即位后,即立其嫡长子伯宗为皇太子,其后又陆续封诸子为王,并让他们参与朝政与出镇地方。文帝诸子皆年幼,但都被赋予重任,虽难以掌握实权,却有利于提高宗室的地位。如始兴王伯茂先后任东扬州刺史、扬州刺史。鄱阳王伯山历任吴郡太守、南徐州刺史等职。晋安王伯恭为吴郡太守,“时伯恭年十余岁,便留心政事,官曹治理。”文帝弟安成王陈顼年长,“有勇力,善骑射”,尤其受到重用,被授予侍中、中书监等要职,后总督众军征讨周迪。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皇权。

(二) 重视吏治,不拘一格选用人才

文帝重视吏治,重用廉吏能臣。御史中丞徐陵不畏安成王陈顼之权势,弹劾其直兵鲍僧睿的不法行为,得到文帝的支持。结果,“(徐)陵遣殿中御史引王下殿,遂劾免侍中、中书监。自此朝廷肃然。”孔奂为官清廉,文帝以其为御史中丞。“奂性刚直,善持理,多所纠劾,朝廷甚敬惮之。沈君理为吴郡太守时,“民下悦附,深以干理见称”,在文帝时历任丹阳尹、左民尚书等要职。同时,文帝为政务实,不拘一格选用人才。他对降将多有重用。

王琳败后,文帝下诏原宥其党羽,“其衣冠士族,预在凶党,悉皆原宥; 将帅战兵,亦同肆眚,并随才铨引,庶收力用。”孙玚以郢州降陈后,历吴郡太守、中护军等要职,后参与征讨留异有功。周炅被俘后,文帝亦以其为定州刺史。因高门士族仍有政治、社会影响力,文帝亦优待士族,以扩大统治基础。如会稽虞荔有名望,深受文帝器重,“常引在左右,朝夕顾访”。吴郡陆琼“素有令名”,也受文帝赏识,“及讨周迪、陈宝应等,都官符及诸大手笔,并中敕付琼”。因此,文帝时官僚队伍稳定,吏治较为清明。

(三) 厉行节俭,恢复农业生产

经过梁末以来的战乱,陈初经济形势十分严峻,正如文帝在诏书中所言: “自丧乱以来,十有馀载,编户凋亡,万不遗一,中原氓庶,盖云无几。顷者寇难仍接,算敛繁多,且兴师已来,千金日费,府藏虚竭,杼轴岁空。”文帝因国用不足,下诏立煮海盐赋及榷酤之科。又整顿货币,“改铸五铢钱,一当鹅眼之十。”同时,文帝厉行节俭,并努力恢复农业生产。文帝厉行节俭,勤于政事。文帝经历梁末以来的战乱,深知奢侈对社会的恶劣影响,故他坚持“国家资用,务从俭约”。针对梁代以来的奢靡风气,文帝数次下诏反对奢靡,崇尚节俭,并身体力行。

如天嘉二年( 561) 八月,下诏“维雕镂淫饰,非兵器及国容所须,金银珠玉,衣服杂玩,悉皆禁断”。文帝不仅自身节俭,也要求官员效仿。天嘉三年( 562) 十月,下诏“以军旅费广,百姓空虚,凡供乘舆饮食衣服及宫中调度,悉从减削; 至于百司,宜亦思省约”。同时,面对国家百废俱兴的局面,他勤于政事,“每鸡人伺漏,传更签于殿中,乃敕送者必投签于阶石之上,令枪然有声,云‘吾虽眠,亦令惊觉也。’始终梗概,若此者多焉。”

重视恢复农业生产。劳动力缺乏是农业恢复发展的一大障碍,因长期战乱和豪门大族争夺户口,陈朝掌握的劳动力大为减少。文帝通过整顿户籍、招抚流民、放免奴婢等措施,增加农业劳动力。天嘉二年( 561) 七月,文帝下诏实施土断,以整顿户籍,“其亡乡失土,逐食流移者,今年内随其适乐,来岁不问侨旧,悉令著籍,同土断之例。”又招抚流民以从事生产,如以武昌、国川为竟陵郡,以安流民。在讨平各地割据势力后,天嘉六年( 565) 三月下诏放免因战乱沦为奴隶者,“侯景以来遭乱移在建安、晋安、义安郡者,并许还本土,其被略为奴婢者,释为良民。”文帝认识到战争对农业生产的破坏,注意减轻百姓的赋税负担。

王琳之乱刚平定,就下诏: “日者凶渠肆虐,众军进讨,舟舰输积,权倩民丁,师出经时,役劳日久。今气昆廓清,宜有甄被。可蠲复丁身。夫妻三年,于役不幸者,复其妻子。”并分遣使者赍玺书宣劳四方。同时,将劝课农桑作为地方官的第一要务,多次下诏督促地方官重视农业生产,帮助百姓务农。如天嘉元年 ( 560 )三月,下诏“守宰明加劝课,务急农桑,庶鼓腹含哺,复在兹日”。次年 (561) 八月又下诏: “守宰亲临劝课,务使及时。其有尤贫,量给种子。”这些劝农举措,有利于恢复农业生产,从而推动了江南经济的进步。

陈文帝是南朝少见的有为之君。面对即位后的严峻形势,文帝运筹帷幄,基本消除了陈朝境内的割据势力,对外抵御北齐、北周的侵扰,同时,在政治、经济上采取多方面措施以巩固政权。这些都为江南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创造了条件。他在位七年,勤于政事,促进了陈朝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在文帝励精图治下,到天康年间,陈朝国力增强,社会趋于安定。

0 阅读:22

历代经典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