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迈入第三个年头,波兰南部城市克拉科夫的难民信息中心热闹非凡。

战争刚打响时,涌入这里的乌克兰难民满是对住房与工作的急切需求。而如今,据该中心协调员卢德米拉·季米特罗夫介绍,寻求永久居留权或波兰公民身份的咨询成为主流。

波兰语课程更是火爆到超乎想象,季米特罗夫女士感叹:“每次开设一个仅容纳25人的新课程,申请人数竟高达400人!”
欧盟推行的“临时保护”计划,为欧盟境内多达430万乌克兰难民提供了住房、就业以及福利保障。然而,这个计划即将在明年3月到期。虽说欧洲不太可能照搬唐纳德·特朗普考虑取消乌克兰难民在美国身份的做法,但不论该计划是否会第二次延期,一个明显的趋势是,流亡在外的乌克兰人正逐渐放弃回国的念头。

欧盟委员会副主席:约300万乌克兰难民或将长期留在欧盟境内
乌克兰研究组织经济战略中心(CES)近期一项研究数据令人深思:全球范围内,打算回国的乌克兰难民比例如今仅为43%,而在两年前,这一比例高达74%。对众多乌克兰难民而言,战争的结束方式远比结束时间更为关键。
乌克兰在不加入北约或欧盟的情况下实现停火的可能性不断增大,加之俄罗斯仍占领着该国五分之一的领土,这一现实让他们难以对未来产生信心。许多乌克兰人内心深处担忧,俄罗斯极有可能在不久后再次发动攻击。


乌克兰女性构成了难民群体的主体。起初,人们普遍认为战后她们会回归故土。但如今形势发生了变化,戒严令一旦解除,反而可能促使更多乌克兰人,尤其是目前被禁止出国的适龄服役男性离开本国。

经济战略中心研究预测,届时可能有超过50万男性选择离开。这对于乌克兰的劳动力市场以及自卫能力而言,无疑将是一场灾难,也正因如此,乌克兰在放宽相关限制时显得格外犹豫。乌克兰议员奥列克桑德尔·梅热科表示:“放宽限制这件事,可能需要漫长的时间。”
在欧洲,不少乌克兰人已然开启了扎根之旅。以波兰为例,难民(其中大部分为女性)的就业或积极求职比例已突破67%。波兰政府计划允许难民将临时保护身份转换为有效期三年的居留许可。内政部副部长马切伊·杜什奇克预计:“申请人数或许会达到几十万,甚至有可能是全部难民。”

在波兰的难民中心,一名乌克兰妇女在喂自己的孩子吃饭
从经济贡献来看,乌克兰人作为劳动者和纳税人,对波兰经济的助力远远超过波兰给予他们的人道主义援助。德勤咨询公司数据显示,2023年,乌克兰人为波兰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贡献了1.1%。波兰当前失业率仅2.6%,与欧盟最低水平持平。
波兰经济研究所智库专家安杰伊·库比西亚克指出,若没有移民补充,受人口老龄化影响,未来十年波兰劳动力将减少多达210万人,乌克兰难民的到来恰好填补了这一缺口。


然而,在欧盟多数国家,乌克兰难民的境遇并不乐观。2024年底,德国的乌克兰难民就业率仅43%,意大利和西班牙的情况更差,尽管在几乎所有欧盟国家,这一比例都呈上升趋势。
在德国,难民普遍认为缺乏儿童保育服务是就业的最大阻碍。不过,也有人将矛头指向优厚的国家福利。德国近120万乌克兰难民中,超70万人每月领取563欧元(约合607美元)的福利金。为此,基督教民主联盟的政客们提议削减福利金,以此推动难民就业。
波兰民众对乌克兰人的态度也逐渐强硬起来,波兰也可能采取类似削减福利的举措。波兰执政的公民联盟已对“家庭800+”计划作出限制,该计划原本为每个孩子每月向家庭发放800兹罗提(约206美元),如今仅适用于子女在波兰学校就读的难民家庭。政府还在考虑进一步限制,将其范围缩小至在波兰工作并纳税的难民家庭。

理论上,欧洲就业市场对受临时保护的乌克兰人全面开放。但实际情况是,难民想要找到一份白领工作困难重重。在波兰,48%的外国人(主要为乌克兰人)从事着低于自身资质的工作。
德国的情况同样糟糕,72%的成年乌克兰难民拥有大学学位,却大多从事低技能工作,甚至处于失业状态。语言沟通障碍是一方面原因,职业学位和证书认证的缓慢或无法认证也成为拦路虎。分析人士认为,雇主不愿雇用乌克兰人,很大程度上是担心各国会撤销乌克兰难民的受保护身份。
来自乌克兰中部文尼察的音乐教师安热利卡,如今在克拉科夫的一家仓库从事打扫房屋和打包衣物的工作。像她这样的数百万在欧乌克兰人,都面临着艰难的人生抉择。留在波兰,意味着要与无法离开乌克兰的丈夫长期分离;回到乌克兰,又要拿两个孩子的未来冒险。

安热利卡无奈地说:“即便当下战争结束,它大概率还会再次爆发。在这样的状况下,哪个母亲愿意把儿子带回乌克兰呢?”
资料来源:《经济学人·商论》
49xxx77
就好像在热带做工程的人放弃了西伯利亚的矿产和水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