祆神楼位于介休市顺城关大街的东头。这是一个很有传奇色彩的建筑,它与万荣县秋风楼、飞云楼共称为山西三大名楼,要说在山西这个地方能有这样的称号必是顶尖的建筑。前些年去运城两次,就把秋风楼和飞云楼看了两次。这次来介休,祆神楼是主要目标,也算是拔草之旅吧。祆神楼民间俗称玄神楼,其名称就是一个奇特之处,“祆神”就是指当年波斯的祆教,正名为“琐罗亚斯德教”,又称拜火教,祆教以火为光明之神阿胡拉的化身,以光明之象征“火”为崇拜对象,在2000年前的波斯是国教,到北魏时,大约西历500多年传入中国。
知道这个名字,是小时候在一千零一夜那个小说中看到的,在小说中拜火教是邪教,说的很邪乎。可是中国这里还保留着祆教的建筑,确实很有意思。这里就跟泉州敬奉明教的草庵有异曲同工之处。那明教,即历史上的摩尼教,也起源于琐罗亚斯德教,但教义等有很大的变化了,草庵也是世界现仅唯一摩尼教寺庙遗址。
从东边过来,站在三贤广场的高台阶上就看见了祆神楼。
这楼很奇特,是集山门、乐楼、过街楼于一体的。楼三层高,差不多有30米,好像是三个三重檐歇山顶的楼连在一起,成为“凸”字形,三重檐十字歇山顶结构,结构复杂多变。
周设回廊,下层为庙门,上层为乐楼,中心为神龛。腰间设平座色栏,上部覆盖重檐,实为四层。
从东往西转,整体看着比较新,回来查了一下,确实近年修成了这样。太艳丽的色彩,感觉没有飞云楼那种古朴陈厚,飞绝于天的感觉。但结构确实是三个楼中最复杂的。
楼顶檐下四向凸出山花,瓦件脊饰全为琉璃制品,说脊顶有畏兽型天神和胡服骑瑞兽琉璃雕像都有着浓郁的西亚波斯风格,但离得太远,看不清楚。
祆神楼最迟不会晚于宋仁宗庆历七年(1047)至至和二年(1055)之间创建。其后面现在的三结义庙当年是祆神庙。说是当时宋朝名相文彦博建造,那年月波斯商人来宋朝的很多,随之带来了祆教并兴建其庙、祠。进而影响了许多人信仰祆教。可能对文彦博也有一定的影响吧。明朝嘉靖时,独尊道教,曾廷敕概毁天下淫祠,时任介休知县王宗正以“除邪神必须崇正神”之由,遂将祆神庙改祀为三结义庙。清顺治年庙宇毁于一场大火,康熙、乾隆年再行重修、增建正殿、献殿、东西配殿及祆神楼。
近处看,总深度20米,突出于廊外的过街楼面宽三间,进深也是三间,楼下北边是后面庙宇的大门。大石头漫地,据说这里前些年已经下沉了很多,后来费了很大的力气给抬升起来。
底层20根廊柱的环绕与二层围廊的周设,形成一个稳定的“凸”字形框架结构。那边就是后面三结义庙的大门
从旁边的小门进楼后面的院里。
院里正面是三结义庙正殿,殿前面是一个献亭,现在是清代建筑。
殿前的几块清碑。有两块都是修献亭的。
对着正殿是戏台,就是祆神楼的后身。
戏台两边的影壁。
从庙里出来,旁边有文公祠,但关着门。这是宋代文彦博的祠堂,文彦博(1006 -1097,好家伙,他活了92岁!!)是宋代名相,介休当地人,生于宋真宗景德三年,字宽夫,号伊叟,汾州介休(今属山西)人。他历仕仁、英、神、哲四帝。出将入相有五十年之久。声名闻于四夷。待人谦逊下士,尊德乐善。他执政于承平之时,史称:“至和以来,共定大计,功成退居,朝野倚重。”文彦博于辅助朝政,平雪冤狱,处处为百姓着想,多所建树,对于北宋中期的稳定与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现在介休自称为“三贤故里”,其一就是文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