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死了11位大将,仅看名单就知道败的有多惨

元昊说历史 2024-08-12 04:52:32

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是在公元228年春,这一年距离汉昭烈帝白帝城托孤已经过去了五年。

在这五年里,诸葛亮兴修水利、提拔新人,还收服了南蛮,有了北伐的基础,结果刚出门,就死了11名战将,损失惨重,这仗到底是怎么打的呢?

公元226年魏文帝曹丕去世,曹叡继位,曹魏关中空虚。

227年,诸葛亮上书《出师表》表达北伐决心,然后和赵云率军进驻汉中,用汉中太守魏延为丞相府司马。

北伐前期,进行的很顺利,让赵云、邓芝率领一支疑兵出褒斜道,占据箕谷,佯攻魏国关中地区的郿县,吸引魏国主力部队的注意力。

郿县是长安的屏障,如果蜀军占领郿县,就可以直接威胁长安,打乱魏国的战略部署。

诸葛亮自己则率领主力部队,走相对平坦的祁山大道进军祁山。

这招声东击西,成功的骗到了曹魏高层。

北伐大军来到陇右,当戎阵整齐的蜀汉大军出现在天水郡的时候,守军立马就慌了。

天水郡太守马遵、雍州刺史郭淮等在听闻诸葛亮大军前来后,本想在天水郡治所冀县抵抗,但感觉难以抵挡,便撤到上邽坚守,等待援军。

失去庇护的天水郡治所冀县内部群龙无首,留守的官员和军民缺乏主心骨,于是冀县人民开城投降。

在天水:

成功收服了天水郡冀城人姜维,诸葛亮很高兴得到姜维,认为姜维的才能在马良之上。

进行了一定的军事部署和粮草补充等事宜。

天水降了,诸葛亮就以魏延为前部督,向西的南安郡、向北的安定郡进军。

南安、安定两郡在蜀军的压力以及天水投降等形势下,太守等放弃抵抗,两郡相继投降蜀汉。

陇右五郡,投降了仨,但到了陇西郡这边遇到了麻烦。

太守游楚是个务实派,有了三郡的拖延,给了游楚足够的时间组织防御,主将的态度使得陇西守将有了主心骨和指挥中心。

同时,游楚也给了大家希望,他表示,一个月,如果曹魏援军一个月没来,他就带着大家投降。

有了陇西郡带头,后面的广魏也稳定下来,诸葛亮没有一口气吃下陇右五郡,只能派兵去守街亭,希望挡住曹魏援军,给拿下陇西和广魏争取时间。

仗都打到陇西了,曹魏的高层也开始行动起来。

首先,魏明帝曹叡亲赴长安坐镇指挥,以稳定军心和提升士气,表明对西线战事的高度重视和全力应对的决心。

从全国进行军事调度,统筹安排兵力和将领资源应对西线危机:

派大将军曹真率军到郿县抵御赵云、邓芝在箕谷的疑兵,防止蜀军从褒斜道威胁关中。

派名将张郃率领精锐部队急速西进,奔赴陇右战场,主要目标是夺取被蜀军占领的战略要地街亭等,截断蜀军的联系和后续支撑。

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失败,关键因素就是派了马谡去镇守街亭这一咽喉要道。

马谡违背诸葛亮的部署,舍弃水源将大军屯兵山上,被张郃切断水源后围困,导致军心大乱,最终张郃进攻,马谡大败,街亭丢失。

街亭丢失后,诸葛亮大军失去依托,面临张郃率领的曹魏援军的直接威胁,而且曹魏后续援军可以源源不断开进陇右,蜀军无法再继续安全地进攻,只能选择撤军,导致此前取得的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得而复失。

诸葛亮为防腹背受敌,只能迁移西县一千多家百姓,退回汉中。

除了马谡这一点外,最核心的,还是蜀汉的整体国力,与曹魏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最多只能调动5万左右的兵力,还要分兵多处,而曹魏能在防御东吴的同时在陇右战场投入20万兵力。

街亭之战中,张郃率领5万大军,而马谡兵力较少(估计1-2万),巨大的兵力悬殊让马谡试图通过非常规方法来寻求胜利,但最终失败。

街亭失守后诸葛亮安排关兴、张苞各带三千人马,到北山埋伏,遇到魏兵,只许击鼓呐喊,不许出战;等魏兵退走,便回到阳平关守护关中。

派姜维、马岱断后,埋伏在山谷中,等大军退完了,才收兵回阳平关。

诸葛亮自己带五千人马,到西城去搬取粮草,运回汉中。

回到汉中后,诸葛亮把临阵逃脱、弃士兵于不顾的马谡收狱,斩杀了马谡、张休及李盛,还夺取了黄袭等人的兵权。

还有一个重要人物,他人不出名,所以史书上也没有留下他的名字,但是他的儿子出名,他的儿子叫陈寿,写一部书,书名叫《三国志》

陈寿的父亲是马谡的参军,因不劝导马谡被处以髡刑。

就是把他的头发全部剃光。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古人对头发还是很看重的,髡刑是一种侮辱性的惩罚。

自此,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死掉的11名大将名单出炉。

被诸葛亮斩杀的,有马谡、张休和李盛三位;

在战场上战死的,有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7名。

最后死的还有一位,就是五虎上将之一,这次北伐佯攻的主将,赵云。

赵云不是战死的,而是年纪大,劳累过度,在撤军途中病死的。

此外各级校尉战损多达70余人。

0 阅读:136
元昊说历史

元昊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