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攻潼关多惨烈?李自成惨败放弃西安,马侍尧诈降七千将士被屠

娇洋看过去 2023-10-17 19:12:03

丧师失地,大势已去

清军攻克太原后,大举南下,以破竹之势横劈晋东南,驻守长治的大顺将领、平南伯刘忠畏惧清军,竟然不战而仓惶撤走,经泽州逃往河南,使清军不费一兵一卒便轻取长治。1644年(崇祯17年)11月间,清军击败大顺长治守将、权将军田见秀,攻占平阳。至此,山西全境几乎全都被清军占据,李自成固守山西以为关中屏障的战略计划也随之化为泡影。

占领山西后,清军又大举捣入中原,很快便击溃了士气不振的大顺守军,攻占了河南等地,不久便开始向李自成老巢陕西发起进攻。为了集中力量摧垮李自成势力,清廷把原先准备进攻南明小朝廷的精锐清军抽调北返,全力对付大顺政权。

头条首发,搬运剽窃你就

此时的李自成,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气度恢廓、“气吞万里如虎”的大顺领袖了,他的性情随着战事不利、原先归附自己的明降官降将此时又纷纷背叛他转投清军而为之大变, 对部下变得猜疑不信任起来,开始多疑猜忌 、戾狠嗜杀。这段时期内因小过或“莫须有” 的罪名被李自成杀害的有兵政府尚书张第元、刑政府尚书张始然、户政府侍郎李天笃等。就连他最宠信的吏政府尚书宋企郊也因为遭人陷害而差点被他戕害......从此,大顺官员人人自危,叛降清廷事件屡有发生。

牛金星、唐通惧祸叛逃,给李自成造成极大刺激

面对猜忌好杀的李自成,高级官员尚且朝不保夕,低级官员更是动辄得咎,常因小小过失而被处以极刑,用刑全凭李自成心情——“民有盗人一鸡者论死,惴惴莫敢犯法”,这样的事情在大顺军进京之前非常罕见。

李自成轻罪重判,甚至刑杀过甚,似乎是想用高压来震慑、控制部下,以防止部下背叛自己。实际上这种做法恰恰与李的初衷背道而驰,不少大顺文武官员特别是归顺者担心自己遭遇不测而想方设法逃离。其中,大顺丞相牛金星为避祸而逃跑就是如此。据记载,牛金星逃走后藏匿乡间(一说归降清廷),后竟得以善终。

唐通的反叛对李自成造成了很大的刺激。唐通原本是明朝居庸关守将,李自成率军进军北京时献关投降大顺,很受自成信任、重用,曾奉命率部赴山海关接替吴三桂防务。李自成在山海关一片石遭吴三桂和清军两面夹击大败失利后,唐通也随之西走,并遵命驻守河曲、保德(今山西朔州) 沿黄河一线,协助大顺名将李过防守。

在清军步步紧逼的情况下,担心兵败遭李自成清算唐通忽然率部哗变,又投降了清军,旋即配合清军向李过部发起猛攻,打死打伤不少大顺将士,使河曲、保德等沿河重地全部沦陷。

随后唐通率部为清军前导,与大顺军作战时凶狠顽梗 、颇出死力。唐通甚至还率军直捣李自成的家乡陕北米脂一带,大肆搜捕、杀戮大顺将士的亲族眷属,还带人发掘了李自成的祖坟 。后来虽然被李过率军击走,但保德、河曲的丢失,却严重扰乱了大顺军的防务,给盘踞西安的大顺政权造成极大危害。唐通叛降事件给李自成造成重大打击,也使他对一些明军降将更不放心了。

第三次潼关之战,对手由明军变为更凶悍的清军

平定山西、河南等地后,满清英亲王阿济格率领八旗主力以及吴三桂、尚可喜等部向陕西挺进,准备从内蒙绕道陕北, 再从陕北大举南下,一举攻克西安,彻底摧毁李氏大顺政权。

吴三桂、尚可喜充任先锋,经宣府、大同等地攻掠陕北,沿途又收编了大量散兵游勇和大顺溃卒,总兵力迅速扩至8万余人。原来打算进攻南明的豫亲王多铎也奉命暂时停止用兵计划,转而率大军北归,配合阿济格夹击李自成,旋即也向陕西狂飙突进、杀奔而至。当初明军驻皮岛岛帅毛文龙因不服调遣而被蓟辽总督袁崇焕擒斩后,其部将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等纷纷降清,并得到清廷重用,率部与明军鏖战,并得以封侯赐爵。这次,降将孔有德、耿仲明为多铎部前锋,进军速度极快,很快逼近战略要地潼关。如此一来,定都西安的大顺政权就处于清军南北两路夹攻之中,形势非常不利于自成。

头条首发,搬运剽窃必究

坐镇西安的李自成得知北路清军正大举攻击陕北,决定集中力量加强防务,务必守住陕北。当年12月间,李自成亲率大顺军主力进援陕北。此时,驻守陕北的是自成侄子“一只虎”李过和内弟高一功部。李自成率军抵达洛川后又得到消息,说满清豫亲王多铎率领南线清军正逼近潼关要隘。潼关是西安门户, 若失守后果不堪设想。李自成闻讯大为震惊,在洛川踌躇不前,进退两难,想等候事态的进一步发展,再决定下一步朝哪个方向用兵的策略 。

就这样,李自成大军在洛川滞留了10天,情况逐渐明朗,潼关局势显然最为危急、紧迫。因此,李自成便因敌而变,改变了增援陕北的计划,统兵掉头昼夜兼程向潼关奔去。从当时的事态全局来看,李自成的决策无疑是正确的。因为潼关是西安的门户,只要守住潼关,西安岌岌可危的局面就可改观。 只是劳师远征,来回奔波,耽搁了许多时日,因而造成了极大的军事被动。

潼关攻守战非常激烈,清军剽悍异常,大顺军接连失利,伤亡惨重,守将马侍尧率七千将士诈降清军,被多铎识破全部被杀,潼关失陷......

潼关对李自成来说可谓刻骨铭心。他曾经在此和明军两次血战,第一次潼关南原之战被孙传庭设伏击溃,几乎全军覆没,他仅率18残骑溃围而逃,蹿入商洛深山中苟延残喘。第二次潼关之战李自成施计破关,孙传庭兵败南逃,李自成率众紧追不舍,明军大溃,名将孙传庭死于乱军中,李自成报了一箭之仇,还得以发展壮大,从此势不可挡。这即将展开的第三次潼关之战,对手由明军变为更剽悍善战的满汉联军,鹿死谁手,尚难预料。

关于这场恶战的大致经过,《清实录》、《绥寇纪略》均有记载。1644年12月22日,清军在距离潼关约20里处扎下营盘,但并未发起进攻,而是等待红衣大炮的到来。

头条首发,严禁剽窃

12月29日,顺、清潼关之战正式打响。权将军刘宗敏率大顺军开关出战,清军列队迎击,骑兵侧攻,击败大顺军,刘宗敏失利后率军退回关内。此时正值新年,家家户户都在忙于过节,大顺、满清两大敌对势力却正在潼关进行着一场生死大决战。

刘宗敏败回潼关后,稍事休整,到次年(1645)正月初四日,由骁将刘芳亮再次率大顺军精锐开关出击。依照李自成的战前部署,要尽快把气势汹汹的清军挫败、击退,然后大军回师北上,增援正遭阿济格、吴三桂等围攻的陕北,因此李自成一到潼关顾不得过年、也未歇息立即主动发起进攻。

但是,刘芳亮这次主动出击也如同刘宗敏一样,先遭到清军箭雨的覆盖,接着清军步骑发起猛烈反击 , 刘芳亮部被杀得人仰马翻,血肉横飞,接着又被清军骑兵横冲直撞,往来掩杀,大顺军损失惨重,尸横遍野,芳亮不得不领残部退回关内。

李自成看到大顺两员猛将均被清军杀败,又气又急,遂“亲率马步军拒战”,一副破釜沉舟、志在必得的架势。但清军早有防备,豫亲王多铎“随调镶黄、正蓝、正白三部旗兵,协力并进”。在清军步骑的猛攻下,大顺军步兵首先抵挡不住,率先溃败,失去了步兵的协助,大顺骑兵也失去了锋芒,被清军击倒一大片,最后不得不随步兵溃卒一道退回关内。

正月初五、初六两天,李自成依旧连续督军发动进攻,但在清军的有力反击下,损兵折将,连遭挫败。 初九日,清军的红衣大炮运至潼关下,开始架炮对潼关口进行猛烈轰击。在明清之交时,这种产自西洋(荷兰)的火炮威力巨大,堪称攻城利器。面对清军的优势火力,李自成督率将士“凿重壕,立坚壁”,进行顽强抵抗。从大年初九开始,双方一连激战3日,损失均很惨重,城头上、关墙下尸山血海,倍极惨烈。

一直激战至正月12日,清军依仗猛烈的火炮优势,终于炸塌一段城墙,攻入潼关。李自成力战不支,率大顺主力余部仓惶撤离潼关,退守西安。

潼关守将马侍尧见大势已去,率7000大顺军投降清军。据史料记载,马侍尧降清并非真降,而是诈降,目的是寻机东山再起,但他写给李自成的密信不幸被清军巡逻兵截获,豫亲王多铎旋即下令将马侍尧及7000伪降将士缴械并屠杀殆尽。

潼关之战正激烈进行时,英亲王阿济格率北路清军绕过陕北,直扑西安...... 潼关丢失,西安无险可守,李自成被迫放弃西安,率军撤往河南、湖北交界地区

潼关沦陷,大势已去:史载,就在李自成率军与清军血战通关时,北路清军在阿济格的率领下也在长驱南下。彼时,李过、高一功仍然率军顽强地抵抗清军,固守榆林、延安等陕北枢要。阿济格不愿与大顺军缠斗,他仅留少量部队继续围攻榆林、延安,与大顺守军周旋,自己统率主力绕过陕北各重镇南进,衔枚疾进,直趋西安。

这给李自成造成极大威胁,一度使他进退失据。潼关地势险要,本来易守难攻,只要坚守不战便可退敌,李自成却一次次急不可耐地主动出关迎击,使大顺军有生力量遭到极大的损失。潼关失守后,李自成放才意识到,关中丢失已成定局,只是早晚的事。他正月13 狼狈回到西安后,立即决定放弃西安,经蓝田、商洛向豫、鄂两省交界地区撤退。从当时的情势而言,这是大顺政权的唯一退路。

彼时四川已被张献忠大西政权控制,因之前两军已经发生摩擦,合作是不可能的,南下四川之路行不通。而向西北方向撤退就会到甘肃、宁夏一带,那边荒寂苦寒,人烟稀少,筹集粮饷异常困难,基本供不起数十万大军吃喝拉撒。而湖北、河南交界处依然处于大顺势力的控制之下,群众基础好,若撤往甘肃、宁夏势必造成和大后方的联系中断。所以,向豫、鄂交界地区撤退是李自成的唯一选择。

【插图源自网络】

0 阅读:0

娇洋看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