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年演员于波花260万买四合院,遭朋友嘲笑,4年后朋友却笑不出来

红色先驱 2023-08-30 16:42:00

2004年,演员于波在旁人不解的目光注视下,掏出自己整整两部戏的全部片酬,直接在北京买了两套既没有厕所也没有暖气的四合院。

彼时,于波身边的朋友们无一例外都在笑话他,觉得他脑袋估计是被门夹了,才会放着别墅豪车不要,而花大价钱买这种破烂房子。

结果十年后,当年笑话于波的朋友们笑不出来了,不光笑不出来,他们估计都恨不得扇自己几个巴掌。

北京四合院,自明朝正式建都北京,大规模建设都城时期,就开始同宫殿、衙门、街区、胡同等同时出现。

格局一般都是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将庭院合围中间。

在明清时期,四合院多是达官显贵才能住得起。

尤其是在清朝,更明确规定,汉人旗人分城居住,汉人全部迁到外城,内城则留给旗人居住。

这一举措,抛却其他民族因素考量,客观上是既促进了外城发展,又使得内城第宅得到了充实。

北京四合院也开始随之进入巅峰发展时期,达官显贵住的都是大中型四合院。

不过等到了抗战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侵华,中国社会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原本拥居北京四合院的居民这时已经没有能力养起全部房子了,只好将多余不住人的房子出租,借租金补贴生活。

长此以往,独门独户的四合院开始转变为多户杂居的大杂院。

到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四合院在使用上更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其中很多清朝时期的王府、宅院等大中型的四合院全部充公,成为国家机关、学院、幼儿园等公用住房。

除此之外,另外那些仍然诸多住宅用的四合院,彻底变成了多户居住的大宅院。

这时的四合院,已经脱去了过去深邃神秘、幽雅安谧的外衣,开始被分割改造,以更适用人们杂居。

而这种改造,从一开始就是从适用人杂居的角度出发的,而忽略了建筑本身的价值。

长此以往,北京四合院开始变得面目全非。

这一现象一直到七八十年代才得到控制,不过随之而来,旧城改造和四合院保护的矛盾也紧跟着出现了。

从八十年代初截至现今40多年间,社会快速发展,现在的北京四合院已经不足原来的十分之一,仅剩不到3000座,而且其中绝大部分还都是老房子,年久失修,危房比例很高。

而从2004年开始,北京市颁布了新政策,对四合院的购买者身份几乎没了限制。

在此之前,没有北京户口的外地人和外国人是不被允许购买的,他们一般都要以北京人的名义去购买。

政策更改后,则这些限制都消失了,甚至于购买者还可以享受多项税费减免。

而也就是这一年,出身辽宁沈阳的于波花了260万,在北京雍和宫后面,也就是清朝时期只允许旗人居住的内城区域,买了两套四合院,其中一套300平米,一套150平米,约合一平米不到6000块。

这一年,于波28岁,在娱乐圈已经摸爬滚打近十年。

大二那一年,他和吴奇隆、朱茵搭档出演了《萧十一郎》,在剧中,他饰演的是反派角色连成碧。

彼时,吴奇隆和朱茵已经都是大明星了,两个人的名气不小。

这在无形中增加了于波这个小透明的压力,以至于他在片场的时候总是出现话语卡顿的现象,因着此,于波挨了不少导演的骂。

所幸他挺了过来,剧播出时于波的演技得到了观众的认可,被人称“黑化不靠眼线”,一念成魔,可悲可恨。

2004年,由他担任男主角,和蔡少芬合作的武侠剧《水月洞天》播出,更令他名气大涨。

童博“童大哥”(于波剧中角色)成为了不少80、90后的年少记忆。

事业一帆风顺,于波赚了不少钱,这时,圈内其他男明星一般都在玩豪车,买别墅,而于波却对这些都不感兴趣,唯独看上了那破破旧旧的老北京四合院。

他看上了两座四合院,有朋友陪同他看过后,都禁不住揶揄嘲笑他说:“你小子是不是病得不轻啊,人傻钱多,这么破的房子,你买它干什么?”

不过旁人的质疑并没有令于波改变想法,更何况正好赶上新政策,他二话不说,掏出两部戏的全部片酬,买下了四合院。

拿到手后,他又自己主导了装修,院内一切摆设,甚至精细到每一块石头摆设,都是他亲自动手的。

不像有的人买四合院是为了改造后再转手,或者用来经营,于波买四合院纯粹是因为喜欢民居。

为了装修这到手时破破烂烂的四合院,于波又掏出了自己剩余的全部积蓄,不过还是不够,为此他拼命拍戏,省吃俭用,将赚的钱全部投到四合院装修上。

不过就在四合院还没装完的时候,于波的公司破产了,他接不到戏了。

而当时恰巧是于波名气正盛的时候,是趁热打铁的好时机,但是阴差阳错,他一下子就销声匿迹了。

在娱乐圈这个更新换代十分迅速的地方,最不缺的便是新人,于波很快便被“遗忘”了。

一段时间后,许久没工作的于波才终于重新接了配角戏,而当年当红大热男主角的日子似乎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好在配角片酬刚好够他糊口,四合院也总算装的差不多了。

这时,他的朋友们还在揶揄说,如果他没买这四合院,可能也不至于混这么差。

但俗语说,人各有志,对于波来说,拥有四合院就相当于拥有了自己理想的家,这是什么都比不上的。

另外让当年嘲笑于波的朋友们吃惊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四合院的行情越来越好。

2006年时,北京四合院的起拍价就已经涨到了千万级别,但还存在“有价无市”的情况。

而紧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召开,北京全市的房地产价格水涨船高。

数量相较最初已经减少地不足十分之一的四合院,价格涨得更不用多说。

作为老北京的传统建筑,四合院的光芒越来越耀眼,拥有一套四合院,更成为了财富人士身份的象征。

而这样的四合院,于波拥有两套,地理位置还处在北京雍和宫后面。

于波的身价因着四合院,一下子翻了十倍,一跃成为资产上亿的富豪。

当年嘲笑他的人这时半夜想起来,都悔不当初,怪自己当初没眼光。

后来,有人出价4亿,想要买于波手上的房子,不过于波却没有同意。

毕竟他一开始买四合院其实也不是冲着投资赚钱去的,正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四合院最终为他带来了资产增值。

如今的他,偶尔拍拍戏,一年中大部分时候,要么去各个地方转一转,要么就待在四合院,给鸽子喂喂食。

47岁的于波过得逍遥自在,成为了娱乐圈的一股清流。

他在享受体味安闲、宁静的四合院文化的同时,资产同时得到了保值增值。有两套四合院在手,他就是不演戏,也早已身价过亿了。

0 阅读:191

红色先驱

简介:欢迎大家关注红色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