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道、能干、比较稳当,看问题有眼光、尖锐,能抓到要点。
这是毛主席生前对陈云做出的评价。
作为党的第一代和第二代领导集体的元老成员,陈云在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上世纪90年代,我国的电视剧产业蓬勃发展,1993年时出现了一部热播剧,男女老少观众都很爱看。
而当时已经退休生病住院的陈云得知这部电视剧后,却很生气,而后亲自给江泽民写了一封信,要求“枪毙”停播该剧。
所以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部正在热播的电视剧叫什么?陈云又为什么一句话要求“枪毙”该剧呢?
这部热播的电视剧是历史人物题材的,而这个历史人物,说的其实是陈云自己,剧名就叫作《陈云出川》。
取材自上世纪30年代红军长征时期陈云个人的一段真实而鲜为人知的经历。
1935年6月7日,红军长征正处于转折阶段,中央红军先遣部队已经先后完成了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两场重要战役。
6月12日,红军先遣部队又胜利翻越了海拔4114米,两岸悬崖陡峭,终年积雪的大雪山——夹金山。
大部队紧随其后,陆续进入,准备从灵关直奔夹金山。
而陈云当时就在大部队中,不过就在大部队到达雪山脚之前,陈云却突然神秘“失踪”了。
他没同战友们告别,当时知道他去向的人少之又少,一段时间内,在党史、军史、长征史以及中国现代史上更均没有记载。
直到多年后,根据当时护送陈云出川一位名叫席懋昭的同志生前的回忆记录,再结合陈云在1958年2月的回忆录,人们才还原了当年的真相。
原来就在红军先遣部队取得“飞夺泸定桥”的这场重大战役的当晚,中央召开了一次负责人会议,史称“泸定桥会议”。
这次会议参加者主要有毛主席、朱德、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和陈云等人。
会上,大家主要讨论了红军渡过大渡河以后的形势和任务,并最终作出了两个重要决定。
一个,就是中央红军要继续北上,去到川西北,同红四方面会师,而鉴于当时其他区域敌军重兵防守,会议最终定下行军路线是要翻越不远处的大雪山。
这个决定是当时最好的选择,却同时也是不得已而做的决定,因为中央红军中大多数战士都来自南方,缺乏翻雪山的经验,再加上夹金山地势险峻,中央红军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才最终翻越了雪山,达成了同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的战略目标。
另外当时会议上第二决定,则有关陈云本人的工作安排。鉴于当时中央红军在长征中同共产国际断了联系,后来召开的遵义会议,已经确立了以毛主席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而有关这些还都不曾向共产国际报告,以争取共产国际的支持和帮助。
为此,“沪定桥会议”上最终做出了要陈云离开长征队伍,前往上海,恢复白区党的组织,设法同共产国际重新取得联系的决定。
在也正因如此,陈云领命,在从大渡河到夹金山脚下,跟随红军大部队行军途中,开始秘密筹划“出川”。
6月12日,中央红军先遣部队开始翻越夹金山当天,也是陈云准备启程当天。
从灵关到上海,路途遥远都是其次的,重要的是这一路上,陈云不知要遇到多少敌人的警备界线,一旦冲突出差错都将功亏一篑。
再加上陈云操着一口江苏口音,要想出川,躲过沿途的国务民军警特务设立的各种隘口的盘问,谈何容易。
这个时候,急需一个熟悉当地地形且口音纯正不露破绽的本地同志协助,而席懋昭就是这个不二人选。
尽管当时席懋昭只有23岁,作为红军战士参军也只有6天,但实际上在参军之前,他早已是一个从事了多年秘密斗争工作的党员了。
他还有一个公开的掩护身份,那便是灵关小学的校长。
最终,组织上经过层层考量,最终选定,由席懋昭护送陈云出川。
席懋昭当时接到组织上交代给他的任务,使命感强烈,当即表示:“坚决完成任务。”
为此,他甚至来不及回家同妻子说一声,就一头扎进了陈云的住地。
很快,组织上又在此基础上选定了一名叫陈梁的同志,最终决定由席懋昭和陈梁二人共同护送陈云出川。
三人经过商量,定下路线,化装成教师和商人,开始踏上了从灵关先到成都,在由成都去往上海的路途。
彼时,四川地区连日阴雨连绵,三人就冒雨前行,深一脚浅一脚,一路爬坡又下坎,走得很慢。
等到三人出灵关不久,就遇上有了一个30多岁的男子,对方自称姓熊,是天全县国民党教育局长。
陈云三人闻言当即互相对视一笑。
原来此人其实是党中央专门给他们安排的出川“护身符”。
前不久,这个熊局长在红军攻下天全县城时,匆匆收拾家当准备逃跑,结果没来及跑脱,被红军俘获。
中央方面在决定安排陈云出川后,当即心生一计,可以好好“利用”一下这个熊局长,于是巧施计策,故意让熊局长逃了出去,然后他在路上正好遇上陈云三人。
陈云三人当即上前“结交”,主动说明他们的窘境。
这让“好不容易”逃出来的熊局长顿觉同病相怜,主动提出结伴而行。
由此,一切按计划进行,在经过沿途一些民团设置的哨卡时,在熊局长这个“护身符”一路亮出自己的身份,打点招呼,陈云三人顺利瞒天过海,一路畅行无阻,后来还在熊家留宿住了一晚。
而后他们又赶了五六天的路,日夜兼程,途中躲过了敌人的不计其数的盘查,终于成功抵达了成都。
彼时的成都,风声鹤唳,蒋介石正亲自坐镇,各处都增设了哨卡,进出城门的盘查相较此前一路都要严格。
城内特务警察稍微听到点声响就会群体出动,满城追捕,时不时就能听到一阵枪声,这个时候,哪怕露出一点破绽都可能会招致杀身之祸。
陈云一行人,多亏了本地人席懋昭,他不但反应机智,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在成都读过书,对成都的大街小巷都十分熟悉,最终在他的巧妙应对下,陈云才顺利进了城。
与此同时一进城,为了避开敌人视线,陈云和席懋昭、陈梁就分头行动。
陈云先是拿着出发前刘伯承交给他的一封亲笔信,找到了刘伯承的好友,成都美丰银行董事胡公著先生,并在美丰银行楼上成功留宿一晚,第二天,陈云托人联系上成都一家报馆,刊登了一篇寻物启事。
这篇寻物启事实际上就是陈云和周恩来提前商量好的,中央方面见此启事,就意味着陈云已经顺利抵达成都。
而后陈云告别胡公著先生,躲过敌人视线,顺利同席懋昭和陈梁在约定好的地方集合。
三人稍作盘算,当即启程,奔赴重庆。
路上他们搭了半程汽车,而后半程全靠脚,等到了重庆后,陈云又拿出刘伯承交给他的另一封亲笔信,在一家药铺找到了信中所指刘伯承的弟弟,在弟弟家中住了下来,略作休整。
几天后,陈云终于买好了去往上海的轮船票,席懋昭和陈梁又将陈云到了码头,亲眼看着他登上了轮船。
伴随着轮船一声刺耳的汽笛声响起,席懋昭和陈梁终于完成了护送任务,而陈云在历经十多年敌人眼皮子底下不计其数的哨卡盘问之后,终于虎口逃生,顺利出川。
不过前方等待他的,更是一场未知的挑战,上海白区的战斗,没有硝烟却也同样险象环生危机重重。
果然等到了上海,陈云就发现,上海地区组织已遭到严重破坏,环境十分恶劣,凭他一人之力,根本无法开展工作。
1935年9月,陈云从上海转赴莫斯科,去往共产国际总部,将遵义会议以及中央红军长征行至四川这段的艰难作战和损失情况都进行了汇报。
也正是陈云的汇报,使得国产国际第一次真正了解到了中国革命的真相。
这个时候,共产国际的领导才真正意识到,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形势和条件的预估,同现实存在的差距。
最后,共产国际肯定了遵义会议,肯定了毛主席的领导地位,陈云的使命终于成功完成,出川工作这才算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而《陈云出川》这部电视剧,正翻拍自陈云这段险象环生,危险重重,最后取得胜利的出川经历,剧情跌宕起伏,观众甚是喜爱,因为才能成为那一时段的热播剧。
然而谁也没能想到,这样一部热播剧,播到中途,就在大家还在对接下来的剧情翘首以盼之时,这部剧却突然被“枪毙”了,且这个“枪毙”的要求还是陈云本人亲自提出来的。
所以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作为我国第一、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陈云深受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爱戴,不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享有崇高的声誉。
但是对陈云来说,这些荣誉名望终究是身外之物,他一生都不愿意宣传自己。
事实上他和很多革命领袖一样,同样出身贫苦,自幼饱受现实生活之苦,4岁那年,在其他同龄人起码还享受着父母的关爱之际,陈云已经成为了孤儿,过起了寄人篱下的生活。
所幸他寄居在裁缝出生的手艺人舅父家中,一开始生活还可以,送他年了几年私塾,不过后来家道中落,陈云又务起了农。
而当地小学的校长看中陈云机敏好学,是个好苗子,凭借本人的影响力,大力举荐,帮助陈云赢得了免费去高小读书的机遇。
这期间,陈云接触到了极具进步思想的班主任,得引路人指导,少年人心中爱国主义思想蓬勃而生,革命思想也满满萌芽。
1919年高小毕业后,因家贫,陈云去到了上海商务印书馆当学徒,后做起了店员。
这期间,陈云正式接触到了中国共产党,并坚定地选择走上了革命道路。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在党的领导人,全国工人运动风起云涌,蓬勃发展。
而陈云当时所在的上海商务印书馆,作为当时中国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文化出版机构,成为了汇集宣传各种革命民主思想的熔炉和平台。
1925年时,陈云担任商务印书馆罢工委员会的委员长,和同事们一起加入到浩浩荡荡的工人运动浪潮当中,参加领导了商务印书馆大罢工,并取得了胜利。
这之后,经过深思熟虑,陈云终于正式加入了共产党,开启了他穷极一生奋斗和守护的革命事业。
最后,陈云的名字,与中国共产党70多年的光辉历程紧紧相连,在为中国革命个建设事业忘我奋斗的70余年中,陈云从不曾退缩和后悔。
在血雨腥风的峥嵘所月,他奉命出川,历经艰难险阻,最后出色完成了向共产国际汇报的任务。
而后他辗转回到延安,执掌中央组织部6年,凭一己之力大力推动了党的建设事业,使全国党员数量从开始的4万余人发展到了120多万。
解放战争时期,他远赴东北,不惧艰难险阻,穿梭在黑土地敌人的火线之下,出色完成了根据地建设和东北经济恢复工作。
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全国经济形势严峻,财政经济状况困难,人民生活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势下,受毛主席召唤,他又毅然领命,主持全国财政经济工作,每天工作超过18个小时,具体领导了平抑物价、统一财经、调整工商业和统购统销等一个又一个的“战役”,并最终取得了重大胜利,一举结束国民党政权留下的长达12年的恶性通货膨胀。
改革开放时期,陈云更再度“出山”,为国民经济的恢复、改革开放事业的腾飞以及党中央和的工作鞠躬尽瘁,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可以说,陈云终其一生,为党的建设和财经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的人生经历堪称传奇,更加值得被铭记,也正因如此,才会有有关陈云的电视剧拍出来。
陈云的夫人于若木曾介绍说,《陈云出川》其实就是当时四川省委组织部的一名干部了解到陈云在红军长征时期冒着生命危险出川的这段鲜为人知的经历,且考虑到见陈云出川的过程颇具戏剧性,于是,写成了电视剧本《陈云出川》。
后来又经陈云秘书和家人的同意,峨眉电影制片厂正式开拍。
不过大家忽略了一点就是,未向陈云报告,一直到电视剧拍摄完成,且有关部门审核通过,并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陈云才从当时负责照料他的护士口中得知了有关情况。
于是,陈云当即叫来了秘书,听秘书给自己念了剧本,听完他即有些生气,因为陈云不喜欢宣传自己,再有就是他觉得出川任务最大的功臣当属席懋昭,而非自己。
基于此,他当即写信给时任中央总书记江泽民,要求停播电视剧。
就这样在陈云的要求下,停播指示下达,央视当即执行。
而陈云这样做,出乎意料也又不难想象。
因为自始至终,对待成就和荣誉,陈云的态度始终如此。
早在1945年,陈云在中共七大上发言就曾说道:“(要)论功劳:第一,人民的力量;第二,党的领导;第三,个人才智。这个次序不能颠倒了。”
新中国成立之初,陈云受命主持中央财经工作,打下漂亮的经济仗,被毛主席评价说,“打得不比淮海战役差”,而等到1982年编纂《陈云同志文稿选编》时,针对这一时期的荣誉,陈云却千叮咛万嘱咐,要求编者在后记注明三点:
1.这个时期所做的重大决策,都是集体决定,是根据毛主席路线提出来的,也是中央批准的。
2.在具体工作中,薄一波起了重大作用。
3.如果讲功劳,不要记在我个人身上,我只是做了必要的调查研究。
陈云、薄一波
这便是陈云,一个始终保持着谦虚质朴的高尚品德的陈云。
1995年,90岁的陈云走了,他没有留遗嘱,身后遗物也只有三卷《陈云文选》、少量存款、几十盘评弹磁带,还有对子女最简单而质朴的“读好书、做好人”两点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