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唐!安徽淮南一职工维权遭强制送精神病院?官方成立调查组关注

东惠看那份情感 2025-04-08 16:04:33

2025年4月5日。

安徽淮南市联合调查组发布通报称,针对淮河能源控股集团职工张某(化名张坡)反映的工伤待遇及被强制送医治疗等问题,已成立由市人民检察院、市司法局等多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将全面调查并公布结果,回应社会关切。

这一事件因涉及公民权益与公权力边界问题,迅速引发舆论热议。

事件背景:工伤维权与冲突升级

张坡是淮河能源控股集团的老员工。

1999年,他在井下作业时被矿车撞伤,导致劳动能力基本丧失,此后一直领取每月1300余元的伤残津贴。

近年来,因对津贴标准不满,张坡多次向单位及相关部门反映诉求,并拍摄视频上传网络,但始终未获满意答复。

2024年6月2日,张坡在淮河能源控股集团门口举牌“实名举报”,并与工作人员发生冲突。

警方介入后,张坡被带至派出所接受讯问。

据其自述,讯问结束后,民警未征得其本人或家属同意,直接将其送往淮南市第四人民医院精神病科,强制检查治疗长达22天。

期间,他不仅被限制自由、禁止家属探视,还被强制服药,甚至因反抗被捆绑数小时。

争议焦点:强制送医是否合法?

张坡的遭遇暴露出多个争议点:

程序合法性存疑:强制送医需经法定程序,但张坡称未经过检察院或法院审批,仅由派出所单方面决定。司法鉴定结果矛盾:出院后,张坡的司法鉴定报告显示其智力正常,无精神疾病症状,且对自身行为有完全辨认和控制能力,与医院的强制治疗依据明显冲突。家属权益被忽视:张坡妻子明确反对送医,并强调丈夫无精神异常,但诉求未被采纳。住院期间,家属多次请求让张坡暂离医院参加儿子中考,亦遭拒绝。

官方回应与舆论反响

事件经媒体报道后,淮南市迅速成立联合调查组,强调将“依法依规依纪”彻查35。公众对此案的关注点集中在两方面:

公权力滥用风险:若公安机关未经严格审查即可强制送医,可能成为打压维权者的工具。精神卫生法执行漏洞:我国《精神卫生法》规定,非自愿住院治疗需由患者伤害自身或他人安全,且需家属或监护人同意。张坡案例中,这些条件均未满足。

专家观点:需明确法律边界

法律专家指出,此案若查实存在程序违法,涉事部门可能面临行政追责。同时,企业工伤待遇争议应通过劳动仲裁或诉讼解决,而非以“维稳”名义压制职工诉求。此外,精神疾病的诊断需严谨,避免因“被精神病”侵害公民权利。

结语:期待真相与制度反思

张坡的遭遇并非孤例,近年来多地曾曝出类似“被精神病”事件。此次调查组的成立,既是回应公众质疑的积极举措,也为完善精神卫生司法实践提供了契机。事件结果如何,将直接影响公众对法治社会建设的信心。

(本文综合自淮南市官方通报及媒体报道)

0 阅读:0
东惠看那份情感

东惠看那份情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