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9月30日,轰轰烈烈的辽沈大决战已经全面铺开,仍然留驻在哈尔滨双城“东北人民解放军总部”的林彪认为,战场情况瞬息万变,而野司远离战场太过不便,遂决定率领由精干人员组成的“野战军前线指挥部”,立即赶往锦州前线,而这一行程,瞬间牵动了无数人的神经!
野司前指人员包括:野战军司令员林彪、政委罗荣桓(1902年11月26日——1963年12月16日)、参谋长刘亚楼、政治部主任谭政,以及司令部和政治部的必要人员。此去锦州千里迢迢,加之人员和设备较多,那就只能采取铁路运输的方式,经齐齐哈尔绕过长春、沈阳而南下。
对于这次秘密调动,参谋长刘亚楼做出了周密的部署,以策万全。先是林彪率“前指”人员在双城总部登上专列,然后是火车故意向北驶往哈尔滨,罗荣桓政委及随员则在哈尔滨郊区的一个货车车站等候,全体首长会合后,再突然开往齐齐哈尔方向。
不料罗荣桓刚刚登上专列,东总保卫部门就汇报了一条最新情报,消息把刘亚楼着实吓了一跳。
千里赶赴锦州城下原来,就在前指专列到达哈尔滨车站的同时,保卫部门就在哈市道里江桥的河畔侦听到有敌特潜伏电台在活动,是不是“东总”的秘密调动被敌人发觉了?
刘亚楼不敢掉以轻心,当即命令:专列向东南方向佯动,于是火车迅速离开哈尔滨,假意开往东南方向的拉林车站,以观察敌人电台的后续反应。
专列南下路线示意图
直到确认消息没有走漏后,刘亚楼才命令火车掉头北返哈尔滨,在通过三棵树火车站的松花江铁桥后,突然开往齐齐哈尔方向。专列并未进入齐齐哈尔火车站,而是在昂昂溪再次突然转向,直奔吉林省的白城市。
专列进入吉林境内后,刘亚楼命令必须是白天隐蔽夜间运行,且车上专门配备了警卫部队和高炮部队,这一段路程虽然还处在东野的大后方,刘参谋长仍然保持了足够的警惕性。
经过两天多的昼伏夜行,专列于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0月2日到达吉林双辽的郑家屯车站,此地距离齐齐哈尔已经有480公里之遥,换句话说,距离辽沈前线很近了。
在郑家屯车站发生了著名的“两封电报”事件,东野前指在此获悉了葫芦岛敌人增兵四个师的新情报,林彪一度有所犹豫,曾改变主意准备回去继续打长春,给西柏坡的电报都发出去了。最终在罗政委的劝说下,林彪还是坚定了先打锦州的战役决心,林罗刘联名重新发出了第二封电报。由于接收和译电需要时间,两电相隔十多个小时,引发毛泽东大怒,期间连电责问东野首长。
直到10月4日凌晨收到第二封电报后,毛泽东才转怒为喜:“你们决心攻锦,甚好甚慰”,而此时,东野前指的专列已经到达彰武以北仅30里的冯家窝堡,距离锦州前线不远了。
专列南下路线示意图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专列所经过的这条从黑龙江西部开始南下、其间绕过长春沈阳到达阜新的铁路线,也是东北野战军从北满根据地向辽沈前线运送兵员、军火、辎重的唯一铁路交通线,战略价值相当之大。
林罗刘进驻牤牛屯当然,廖兵团袭占彰武已经是10月11日的事情了,东总的专列之前早已经安全通过。其实廖耀湘此举,更多的是耍滑头,他不敢轻易直奔锦州,而是以攻占彰武来应付差事同时观望形势。
简短截说,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0月4日凌晨,东野前指的专列到达阜新,由于前面的铁路已遭破坏,乃改乘汽车经义县(10月1日解放)赶往锦州前线。
阜新到锦州大约130余公里,车程也就四、五个小时,但是为了保密和防空,林罗刘首长的车队仍然在夜间开进,因此东北野战军前线指挥部到达锦州前线的准确时间,是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0月5日的早晨。
选定的前指驻地,是位于锦州城区西北约20公里的牤牛屯村,如今的行政区划,隶属于锦州市所辖的凌海市翠岩乡。这个东北小村庄确实不大,并且与锦州城区有两座山之隔,无论是从地理位置来说,还是从安全角度来看,作为野战军的前指驻地,都是比较适宜的。
林彪卧室
野司参谋处选择了村子中间一座较大的院子,作为作战指挥室兼林彪的住处。整个院子长约50米,三间正房是标准的东北农村居住格局:中间是入户门(兼厨房),东侧为作战室、西侧为林彪卧室。
考虑到林彪是南方人,睡不惯东北的火炕,还特地在炕上放了一张行军床。警卫部队又在正房后面构筑了防空洞,院子两侧有厢房,当然是供参谋和警卫人员使用。
罗荣桓和刘亚楼的住处则位于不远处的两个小院子,也就是说,林罗刘三位首长是不住在一起的,只是工作时间才共同集中到作战室。
至于作战室里面,当然就是挂满地图、密布电话和电台了,景区的工作人员,还特地在桌子上摆放了一小碗黄豆,可谓是用心良苦。
牤牛屯不大,解放前农村的条件也很艰苦,东野前指的办公和生活环境更是简陋得很。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地方,东野前指运筹帷幄,指挥着黑土地上的70多万东北野战军和30余万东北军区部队。
牤牛屯作战室
牤牛屯景区中央有一座立体宣传画,六个字诠释得非常到位:小山村,大决战!
毛泽东专电要求注意安全“前指”安顿停当后,第一时间向西柏坡发出汇报电,获悉林罗刘终于到达锦州前线亲自指挥,毛泽东非常高兴,大决战的胜利更有把握了。
此前五天,东野炮兵司令员朱瑞将军刚刚在义县之战中不幸牺牲,因此毛泽东非常担心林罗刘首长的安全问题,在10月6日的专电中特别嘱咐:“你们到锦州附近指挥甚好,但你们不应距城太近,应在距城较远之处,以电话能联络各兵团即妥,务求保障安全”!电文中还不厌其烦地要求:“应另设攻城直接指挥所,委托适当人员,秉承你们意旨,迫近城垣指挥(亦不要太近)”。
毛泽东的意思是,林罗刘无需直接到一线指挥,委派一名攻城统一指挥员即可,东野名将如云,刘震、韩先楚、邓华等,都可以胜任统一指挥的工作。
毛泽东的细心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林罗刘是百万大军的最高指挥小组,安全出了问题不是闹着玩的,野战军前指置于锦州外围,已经能够满足作战需要了,三位首长没有必要亲临火线。
然而锦州之战关系重大,事关东北决战甚至全国战局,不能亲自观察敌情,林罗刘又哪里放心得下?他们仅仅休息了一个晚上,10月7日上午便不顾毛泽东的劝告和命令,骑马穿过翠岩山,赶往锦州城北的帽儿山。
帽儿山
帽儿山海拔400余米,是锦州北部的重要制高点,战前范汉杰曾经派兵在山上驻防,此前刚刚被东野9纵拿下。林罗刘徒步登上山顶,用望远镜观察下去,锦州城区和城防的基本情况,一览无遗。
守敌范汉杰所部其实不算一流部队,只有正规军七个师加地方武装约10万人,其中骨干力量是滇军的第93军,而其他如滇军第184师、第71军88师等部,皆为被歼重建部队,战斗力很一般。
那么范汉杰死守待援的底气哪里来的呢?正是因为锦州城防工事的坚固,一方面,日据时期锦州增建了不少防御工事和较为坚固的建筑;另一方面,锦州外围有多处制高点,不一一扫除的话,东野攻击部队很难接近城垣。
滇军各部自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担负守备开始,不断以日军的旧工事、新老城区的土城墙为基干,加修明暗地堡、环城外壕、交通壕等设施,形成了完整而坚固的防御体系,锦州城确实易守难攻。
战锦方为大问题林罗刘必须抵近观察的原因,就是要研究锦州这个仗到底怎么打,毕竟是东北野战军第一次攻击10万敌人守备的坚城,并且还必须在一周左右的时间内拿下,否则战局就有陷入被动的可能。林彪一边用望远镜察看,一边听着参谋人员的情况汇报,对照城防工事图(地下党送出来的)琢磨着,如何选择主攻方向和突破口的问题。
帽儿山其实叫“帽山”,因为山下有个帽山村,距离锦州的老机场和城区只有数公里,所以林罗刘在山顶上的活动终究还是被敌人发现了。我们能用望远镜观察到敌情,敌人同样也能看见我军的大致情况,很快,一架国军轻型轰炸机飞临帽儿山上空,并且扔下了一颗炸弹,炸得尘土飞扬。参谋处长苏静和随行参谋们为了首长的安全,当即劝说林罗刘马上下山去,想起毛泽东的电令,林彪也没再坚持,慢吞吞地说:“好吧,我们下去,具体问题回去再研究”。
回到牤牛屯驻地后,林彪抽时间听取了苏静关于义县攻坚的作战经验汇报,其中有一个细节引起了他的注意:战役总指挥韩先楚司令员为了使攻城部队能迅速接近城垣并减小伤亡,采取了迫近作业的办法。也就是在发起总攻之前,我2纵和3纵的指战员们,大挖战壕和交通壕,一直挖到义县城下,如此可以有效缩短攻击距离。总攻开始炮纵轰塌城墙之后,步兵迅速跃起冲了上去,仅用六小时便解放全城。
林彪立即重视起来,当即问道:“要用多少兵力挖”?苏静回答说,根据2纵5师的相关汇报,除各尖刀连外,要用绝大部分兵力日夜抢挖,多挖几条交通沟,一直挖到冲锋出发阵地前。
“旋风司令”韩先楚的攻城经验,由此在锦州战役中得以全面推广,林罗刘商议过后,立即下达了围城各纵队“每个师需以六个营的兵力全部用于挖交通沟”的命令,为锦州攻坚作战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命令下达后,这一夜林罗刘首长仍然睡得不踏实,天明便通知攻锦各部队的首长们,立即赶到帽儿山,共同察看地形和部署任务,于是10月8日的一大早,林罗刘不顾危险,再次登上帽儿山。
刘兴昌
与此同时,3纵司令员韩先楚、9纵司令员詹才芳、其他纵队和炮纵的司令员们,也奉命到达山顶上。刘亚楼来了个简单风趣的开场白:“这次是请五大主力会餐,看谁吃得快,吃得多,吃得好”!
司令员们都笑了,东野攻锦部队共有25万之众,不过步兵主力是2、3、7、8、9这五个纵队,所以刘参谋长才有“五大主力”的戏称。
林罗刘首长随后慰问了各纵司令员,强调了挖交通壕迫近作业的必要性,东野的《阵中日记》为此专门记载:攻锦部队今晚(指10月9日)开始挖交通沟!
韩先楚再度担任主角大战在即,因此各纵司令员纷纷赶回了部队,攻锦部队位于锦州外围的多个方向,距离可是不近。
不过林彪单独把3纵司令员韩先楚留了下来,讨论过后,决心把主要攻击目标和突破口选择在城北,并将炮纵主力加强给3纵方向,加上刘震的2纵一起,归韩先楚统一指挥。其中3纵负责攻克配水池、大疙瘩两个城北要点,2纵负责从城西北方向实施突破,为了加强韩先楚的突击力量,林彪还给他调来了“攻坚老虎”:6纵17师。包括特纵战车团的15辆坦克,也全部配属2纵和3纵作战,韩司令由此再次成为攻城主角。
也就是说,林彪把攻锦部队分为三个突击集团,以7纵、9纵为“南突击集团”,由7纵司令员邓华统一指挥,由锦州城南向北完成突破;以8纵为“东突击集团”,由锦州城东向西实施辅助突击。而以2纵、3纵、6纵17师、炮纵主力为“北突击集团”,由韩先楚统一指挥,自锦州城北向南实施突击,各突击集团首先要做的,当然是扫清敌人的外围据点,然后汇聚城下。
锦州战役形势图
从10月8日起,各突击集团陆续开始外围战斗,历经五天激战,至10月13日下午2时,3纵终于攻克了锦州外围最后一个顽固据点:大疙瘩,对锦州城区实施总攻的条件完全成熟了。
而当天回到牤牛屯后,林彪根据白天的抵近观察,进一步判断范汉杰的防御重点,应该在2纵所在的城西北方向。
经过三昼夜的认真思考,林彪于10月12日电告韩先楚:“在外围肃清后,我军攻城的主要突破方向,应选择在二纵的地段上,因此,炮纵最大部分的炮力与坦克,应转交二纵使用”。
这就是以硬对硬的战法,在攻城伊始,就第一时间砸碎范汉杰的主要守备力量,则其他各突击集团攻入城区后,压力将会小很多,后续的战事发展过程证明,林彪的这一判断完全准确。
而经过几天的外围战斗,我军完全达到了预期目标,敌军已被全部压缩到面积不大的锦州城区之内,林彪也感觉范汉杰的部队战斗力并没有事先估计的那么强,更加胸有成竹。于是总攻之前,林罗刘自牤牛屯致电西柏坡汇报战况,电文最后表示:“阻住锦西援敌和打下锦州,均有把握”!
攻克锦州在10月12日的电文中,林罗刘同时报告了预定的总攻时间: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0月14日上午10时,届时东野三个突击集团将全力扑向锦州城垣,彻底消灭范汉杰所部。
为了总攻的顺利,东野调集了有史以来最强大的炮兵火力,计有大口径山炮、野炮、榴弹炮、加农炮300余门,加上各纵队的中小口径火炮600余门,合计有近千门之多。东总后勤部门则组织部队群众,绕道赤峰运来了充足的炮弹。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0月14日凌晨,范汉杰命令残余炮兵向城北我军的阵地上胡乱轰击,而我“北突击集团”的阵地上却是一片寂静,久经战阵的范汉杰当即知道不妙了:事出反常啊!
上午9:30,随着来自牤牛屯电话里的一声令下,千门大炮同时怒吼起来,整个锦州战场地动山摇,东野总攻的炮火准备开始了。30分钟的炮击(城北40分钟),彻底砸烂了锦州的城墙和敌人的心理防线!
东野各突击部队的指战员们一俟炮火延伸后,立即从交通壕里一跃而起,仅用10分钟就冲到城垣之下,分多路插入城中。至10月15日下午6时,东北野战军仅用31个小时便完全攻克锦州,毙伤俘敌10万余人。
也是在牤牛屯,林罗首长战后接见了被俘的范汉杰、卢浚泉等敌军将领,黄埔一期的范汉杰沮丧地说:“打锦州这一着,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来的,你们炮兵的炮火之猛烈,更是出乎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