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当前A股市场的长期资金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一、政策导向利于长期资金入市:
监管层近年来不断强调要引导长期资金进入A股市场,比如推动保险资金、社保基金等增加对资本市场的投资。例如,国常会研究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培育壮大保险资金等耐心资本,为资本市场提供稳定的长期投资,这对于A股市场来说是重要的长期利好消息。
二、各类长期资金表现各异:
1、保险资金:
2017年以来,险资的股票和基金投资仓位多处于12%-14%之间波动,但受益于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的持续扩容,其权益投资规模呈现稳定增长。在今年市场波动和政策鼓励中长线资金入市的背景下,2024年Q1险资权益投资规模呈现逆势增长。险资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的长线资金,通过低位加仓,发挥“长钱长投”的优势。从行为特点看,剔除股价上涨影响的险资净流入测算额,与沪深300走势呈现一定的负相关性。险资受负债端约束等因素影响,更偏好低波动、收益稳健的资产,在非银金融、银行的配置比例较高。
2、外资:
随着陆股通开通、MSCI等指数扩容,外资加速配置A股,成为A股市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之一。截至2024年7月末,外资持股2.02万亿元,占流通A股市值比为3.1%,其中北上资金占比99%。不过,2023年8月以来,北向资金连续6个月净卖出,2024年Q2北上资金从年初持续回流的走势再度转为净流出,使得资金面趋紧,但外资整体仍在A股市场具有一定影响力,其动向对A股走势具有一定指引作用。从行业配置看,北上资金的投资偏好也在发生变化,从注重盈利能力稳定性的大消费和大金融,到加仓高景气行业,今年以来呈现“红利+科技”的哑铃型配置。
3、公募基金:
截至2023年末,公募基金持有A股市值6.5万亿元,占A股流通市值比为8.4%,已成为A股市场最大的机构参与者。其中主动权益基金持有A股市值2.6万亿元,占A股流通市值比为3.4%。但2022年以来,在震荡市背景下,投资者购新意愿较低,主动权益基金发行进入“冰点”,2024年Q2主动权益基金新发份额306亿份,同比下降25%,仍有待回暖。不过,从长期来看,公募基金在A股市场的资金规模和影响力仍不可忽视,其投资行为和策略对市场也有着重要作用。
4、ETF:
2018年后ETF发展迈入快车道,规模持续扩张。截至2024年6月,ETF持有A股市值1.80万亿元,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重为2.7%。股票型ETF份额增长的小高峰往往与市场的阶段性底部对应,今年以来,A股整体震荡的背景下,股票型ETF净流入达5778亿元,“低买高卖”现象仍然存在。今年以来,在以国家队为代表的机构投资带动下,宽基类ETF成为A股增量资金的重要来源,其中跟踪沪深300指数的ETF净流入超四千亿元,占股票型ETF净流入规模的73%。
三、市场环境影响资金入市意愿:
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给市场带来不确定性,这可能会影响长期资金的入市决策和节奏。虽然国内经济基本面长期向好的趋势不变,但短期经济数据的波动,如8月份制造业PMI数据下降,表明制造业企业生产活动有所放缓,这对于A股市场来说是一个短期的利空消息,可能会使部分长期资金在投资决策上更为谨慎。
四、投资者结构仍待优化:
A股市场目前仍以散户为主,机构投资者占比相对较低,与海外成熟市场相比,A股散户的投资占比明显偏高。个人投资者天然的情绪化特征,往往导致市场交易频率过快,资金难以“留得住、留得久”。而机构投资者在投资理念和投资行为上相对更为理性和长期,有助于稳定市场。因此,需要进一步优化投资者结构,吸引更多长期资金入市,以促进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总体而言,当前A股市场的长期资金面存在一定的积极因素和有利政策导向,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不确定性。未来需要持续关注政策的落实和推进情况、各类长期资金的动态以及市场环境的变化,以更准确地判断A股市场长期资金面的发展趋势。
(免责声明:以上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由本人收藏汇总、编辑整理。其相关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市场投资建议和意见。据此操作,盈亏自负,风险自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