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最危急一刻,2000日军扮成难民,差点儿改写历史,谁阻止的?

温读pro 2024-06-17 15:34:42

1942年5月,时值日寇疯狂对云南地区冲击,芒市、龙陵等地先后沦陷,一时间怒江以西竟几乎全部沦落敌手。

正因战乱突如其来,不少沦陷区的难民都不约而同地奔向怒江峡谷口岸,希望能够跨过怒江,好摆脱日寇的侵略。

谁也没能想到,丧心病狂的日寇,竟然设下毒计,派遣2000名日军扮作流亡的难民,企图混过口岸岗哨,以图对怒江以东地区的侵略计划。

此等危局,倘若日寇阴谋得逞,滇缅公路这一国民抗战的最关键运输线将彻底被日军切断,国共联合抗战的大好局面必将遭受重大打击。

万幸的是,日寇的毒计并未奏效,这其中到底是何人识破了日军的阴谋,对方又是如何挽救乱局的呢?

滇缅公路:20万军民铸就抗战生命线

自从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寇便开始了疯狂的“侵略中国”计划,妄图在短短三个月内把整个华夏大地变成他们的殖民地。

相应地,日军也很清楚我国地大物博,单凭日本一个小小岛国的资源储备,根本无法进行长年累月的鏖战,类似于希特勒的“闪电战”其实是他们最乐意看到的。

但国共联合的统一战线根本不虚日寇的疯狂嘴脸,“淞沪会战”便是其中代表,直接让日军高层打消了短期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一计不成,日军又决定从我国当时的致命弱点下手——切断我国与其他国家沟通、联系的渠道,让我国陷入“孤立无援”的尴尬境地。

只有这样,日军才能凭借武器装备的巨大优势,慢慢地蚕食掉华夏大地。

因此,日军开始双管齐下,一方面不断加派兵力侵占我国东部海岸线,另一方面借助国际外交关系限制各国的援华渠道。

1940年,法属殖民地越南被日军彻底占领,这代表着滇越公路这一强力运输生命线的关闭。

1941年,苏联尚且自顾不暇,根本腾不出武器装备来支援弱势的我国,这就意味着又一大国际援助的消失。

毫不夸张地讲,当时的中国,唯一能够获得稳定国际军事物资支援的渠道,就是位于云南与缅甸之间的滇缅公路。

这条公路的修建,早在1937年就开始了,是当时盘踞云南的地方军阀代表龙云主持修建的,前前后后有超过20万民众为这条公路的建成贡献力量。

云南和缅甸的交界地带,地势特点就是数不尽的崇山峻岭、险山恶水,想要在这荒山野岭之间修建一条从昆明到腊戌的公路,难度可想而知。

但面对国难,众志成城,1939年初,在万众瞩目中,滇缅公路成功变为我国与国际互通的重要渠道。

2000日军的“伪装”毒计

日寇也很清楚滇缅公路对于我国抗战的重要性,甚至从探知公路存在伊始,就已经开始谋划各种毒计,企图破坏公路以期加快侵华进程。

1942年,日军突袭缅甸,但后来缅甸英军与中国政府派遣的“远征军”齐心协力,终于把日军攻占缅甸的势头打了下去。

只不过,远在英国本土的军队根本无暇东顾,后来在日军疯狂增兵的态势之下,在缅英军盘缩到了印度,相应地我军则退守云南。

当时负责滇缅战场的日军主力是第56师团,这支部队堪称九州岛出身的王牌,自然对于云南守军有些轻视。

在芒市、龙陵相继沦陷之后,怒江波涛上的惠通桥成为中、日两国对阵的咽喉要地。

简单讲,一旦惠通桥失守,日军当即可以以惠通桥为战略进军的踏板,自此坦克车借云南之便先占西南,有机会的话甚至会直捣重庆,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但因为天险的缘故,惠通桥的防守难度不大,也正是因此,有大量怒江西岸的战争难民前赴后继地奔向惠通桥,企图借此摆脱被日寇统治的噩梦。

于是,日寇第56师团的高层便设下毒计,专门派遣了一支2000余人的工兵小分队,扮作是逃难的难民,企图依靠伪装蒙混过关,然后在东岸制造混乱,两相夹击之下以图惠通桥。

充满哀嚎和悲愤的难民流中,一辆大卡意图从东岸上桥、再到西岸去,可身为惠通桥守关指挥的张祖武根本不买账,甚至对方搬出来龙云的名头之后也并未放行。

眼见守桥士兵根本不屑一顾,卡车司机一怒之下开车撞上了另一辆车,这下子因为这起车祸,整个惠通桥上的难民都乱成了一锅粥。

张祖武马上认识到情况不对,万一卡车司机再度发疯,后果难以想象,他于是果断的掏出腰间手枪,向天鸣枪,意图依靠武器的威慑力控制局面。

可这一声突兀的枪响,并未阻拦住两辆车车主的冲突,然而随后迅速从西岸方向上传来的枪声引起了张祖武德注意。

毕竟我方守桥一方,只有张祖武一个人放枪了,那么第二声枪响自然不言而喻,西岸的难民群体中一定有鬼子隐藏。

惊觉不妙的张祖武连忙大声呼号,“日寇来袭”,组织手下兄弟准备防守反击。

与此同时,难民流中瞬间出现了许多持枪的身影,肆意倾泻的枪弹中能看出对方根本不在乎自己身份的暴露。

幸亏在前几日,张祖武在上级领导的命令下,预先在惠通桥的河岸及关键位置布设了炸弹,就是担心一旦有日军冲击关卡,防守不住后便可立即点火炸掉桥梁,断绝日军野心。

敌我首次交锋,惠通桥的爆炸直接击碎了日寇的“抢关计划”,但日军仍旧疯狂地派人乘坐皮划艇进攻怒江东岸。

后来,驰援的两个师的帮助下,我方成功将渡江成功的日军悉数歼灭,并迅速制定了新的怒江东岸的防御计划。

事情就是这么凑巧,虽然是巧合,但还是能够看出当时的危局至关重要。

但同时我们也要铭记历史,不忘在抗战中牺牲的革命先烈,继承和发扬先辈们的革命意志!

0 阅读:11

温读pro

简介: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