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资料来源
1. 王娟. 雌激素在骨代谢中的作用分析[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18, 24(5): 621-624.
2. 李明远. 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的临床研究进展[J].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9, 36(9): 690-693.
3. 陈慧. 生活方式对骨健康影响的综述[J]. 中国公共卫生, 2020, 27(4): 431-434.
常言道,冬阳一寸值千金,我们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室内,很少接触到太阳,多晒太阳有利于增强身体的免疫力,补充体内的维生素D。此外,阳光是合成维生素D的天然催化剂,可以促进钙的吸收,加强体内的钙磷代谢,减缓骨密度流失,降低骨折的风险。52岁的山西人穆霞,坚持晒太阳长达一年时间,岂料竟然出现了意外!
穆霞是一名全职家庭主妇,整日里就围着老公孩子打转。好不容易等到孩子成家立业了,很快又迎来了带孙子的日子,每天被两个小孩吵得耳朵生疼,但却半点法子没有。晚上大家都睡着了,她还要从被窝里爬起来,一边捶腰揉腿,一边收拾家里面的卫生,边收拾边抱怨,看着比同龄人憔悴了至少五六岁。
2018年7月2日,她吃过饭后带着孙子们一块去看广场舞,兴致来了也想着扭两下,许是太长时间没活动了,轻微的活动量就听见骨头咔嚓一声,只见她哎呦一声,赶紧扶着腰,神色痛苦,面部五官都快扭曲成一团了。倒吸一口凉气来到旁边休息,良久后还是疼的难受,等到家后找出了跌打扭伤膏药,涂抹后情况得到缓解。
她想着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估计睡一觉就没事了。然而,第二天早上起床却费了好大的力气,稍微用点力气就疼的忍不住倒吸凉气,更别说是弯腰做家务了,压根是半点动弹不得。一整天的功夫都只能是半躺在沙发上,做不了一点劳力活。实在是腰疼的厉害,又找出了膏药,贴上后身体火辣辣的刺痛,一直持续到了后半夜才睡着。
三天后,她一瘸一拐的进厨房给孩子们做晚饭,弯腰拿个碟子装菜的功夫,腰部传来了一阵剧烈的酸痛,稍微动一下都感觉费劲,眼看着身形不稳,一屁股跌坐在了地上。厨房里的动静吸引了大家伙的注意,进门查看后发现她半点都不能动弹,赶紧把人送去了医院。
医生了解经过后,问了一个毫不相关的问题,只见他开口道:“你上次来月经是什么时候?”这话让穆霞不明所以,但也是如实回答,表示自己绝经已经快半年的时间了。这话一出,医生顿时了然。随后建议她们去做个骨密度测量,可能是骨质疏松引发的骨折。
按照对方的建议,她接受了专业的检查,经过耐心的等待,发现第三腰椎骨密度异常,T值为-2.7,符合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结合临床症状表现,医生考虑是绝经期后骨密度流失,引起的骨质疏松。一旦骨组织逐渐失去了密度和强度,那么骨骼就会变脆,更加容易发生骨折。
雌激素能促进骨形成并抑制骨吸收,从而帮助维持骨密度。然而,绝经后,女性体内雌激素的分泌量急剧减少,导致骨吸收速度超过骨形成速度,进而引发骨密度的流失。在绝经期,骨质流失的速度是正常情况下的2到3倍。研究表明,绝经后头几年内,女性每年平均损失2%至3%的骨密度。
医生建议她入院接受系统的治疗,包括药物调整、理疗等等,但是因为她没购买保险,想着高昂的医药费心里难免有些打怵,外加上几个孙子无人照顾,她在医院也实在是待不下去,所以拒绝了对方提供的治疗方案。见她态度坚决,医生也不好说什么,只是开了维生素D和钙剂,强调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注意多休息。平时多晒太阳促进钙吸收。
对比入院治疗,后者明显更加容易实现,想也没想就答应了。离开医院后,只要是有太阳的时候她都会出去待上半小时,等日头烈起来才离开。医生开的补剂照吃不误。连续坚持了半个月时间,她就感觉到了身体的显著变化,晚上睡觉更加安稳了,手脚冰凉的情况基本上没有再出现过,连个伤风感冒都不带有。
看着镜子里的自己,说是年轻了五六岁都不为过,面色红润有光泽,脾气也温顺了不少,不像之前那样动不动心里犯膈应,家里人看着她的状态一天胜似一天也是打心眼里高兴。穆霞满心欢喜的认为,只要自己继续按照这套方法执行,那么问题很快就能迎刃而解。
然而,人算赶不上天算。19年6月28日晚上,她做完家务下楼散了会步, 到家时状态都还挺不错的,但是一等躺在床上,胸口便像是压了千斤重的石头,呼吸都像是扎了一根刺一样难受,侧睡时疼痛格外明显,平躺稍微缓解但是也好不到哪里去。呼吸音像极了拉风箱,哼哧哼哧的。
第二天,她一直觉得呼吸不畅,上气不接下气的,每挪动一个地方都格外的费力,肺部的空气却是怎么都不够用。到了半下午的时候,她觉得脑子里嗡嗡作响,好像有无数只蜜蜂围着她打转,吵得她心里发慌。很快便捂着胸口蜷缩在地上,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来。孩子们见奶奶不说话了,吓得发出尖叫,儿媳看着监控视频里景象,拨打完急救电话着急忙慌的就往家里赶。
到医院后,医生结合他的既往病史立马给他安排了检查,发现骨密度T值已经降低到了-2.8,属于严重骨质疏松范畴。CT检查可见,胸腰椎出现了轻度压缩箱骨折。这也是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并发症,可能会压迫心肺,引起胸闷气短、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了解完这些后,她心里一惊,想着自己明明已经按照要求服用药物了,为什么骨质疏松的症状还是加重了?
听着她的控诉,医生心头也跟着犯嘀咕,照理说骨质疏松是一个缓慢的进程,哪怕不接受任何的治疗也不会在这么短时间里出现严重的骨质疏松。更何况这段时间她还坚持吃药、晒太阳,情况为什么还是持续恶化了?
为了找出事情的真相,医生仔细的询问了对方的生活习惯,对话进行到第五分钟时,事情的本来面貌浮出水面。医生严肃道:“晒太阳并不像你想的这么简单,它也是有学问的,若是想要让身体真正获益,那么在晒太阳时必须注意这三点,否则只会让蜜糖变砒霜!”
晒太阳是补钙的重要方式之一,因为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可以促进皮肤产生维生素D,而维生素D是钙吸收过程中的关键元素。然而,要通过晒太阳有效补钙,必须注意以下三个关键点。
第一点,注意晒太阳的时间。通常在早晨10点之前或下午4点之后进行日光浴。这段时间阳光中的紫外线较为温和,能够有效促进维生素D的生成,同时又不会对皮肤造成过大的伤害。
中午阳光中的紫外线强度最高,长期暴露可能导致皮肤灼伤甚至增加皮肤癌的风险,因此应该尽量避免。同时,季节的变化也会影响太阳辐射的强度,因此在不同季节晒太阳的时间可能需要调整。
第二点,晒太阳的时间。虽然适度的阳光照射能够促进维生素D的生成,但这并不意味着晒得越多越好。一般来说,每次晒太阳的时长不应超过30分钟,每周2到3次即可。这种程度的日光浴能够保证维生素D的充足产生,同时又不会对皮肤产生过大负担。
第三点,注意晒太阳时皮肤的暴露程度。要想在短时间内获得足够的维生素D,裸露的皮肤面积应尽量增多。通常建议暴露手臂、腿部,甚至背部等相对面积较大的部位,这样可以提高维生素D的生成效率。
当然,并非所有人都能或愿意在室外大面积暴露皮肤,因此可以根据个人习惯适度调整。值得注意的是,即使穿着长袖长裤,阳光中的紫外线A和紫外线B(UVB)还是可能通过薄衣物抵达皮肤,只不过效果要差一些。此外,通过玻璃窗晒太阳时,UVB会被玻璃阻隔,因此难以达到促进维生素D合成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