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法师|轻法则不能实得法益

南无地藏王菩萨感恩父母 2024-12-22 19:03:59

印光法师|轻法则不能实得法益

净土十三祖

60、复无锡尤惜阴○1 居士书 (第一部分)

【原文】

居士无我,乐受磋磨○2 。但有误会光意之失,故首称师尊,不用印光法师四字。未免于光于己,皆所未安。夫印光一粥饭僧耳。称为法师,已经过分之极。然通途泛称,亦不能不如是。至于不名○3 ,且称为师尊,实失正名○4 交友之道。下次切勿用此故套○5 。至于署名之下,古今通用,凡平交皆当如是,非于尊者前方用和南顶礼等也。今礼教陵迟○6 ,凡研究佛学者与知识信札,多皆用合十合掌谨启等,而不肯稍屈。

【白话文】

居士你没有那种自以为是而骄傲自大的样子,喜欢采取相互研讨商议的处事风格,但你还是存在对我误会的缺失,所以你在书信的开头以师尊相称,而不用印光法师四个字,这未免你我心里都感到不踏实。我是一个只会吃饭的出家人,称法师已经是很过分了,而现在对出家人都通称为法师,所以也不能不作如此的称呼。至于不称名字而用师尊这个称谓,实在是有失朋友之间用正当名份相称的基本准则,下次千万不要用这样的俗套。至于在自己的署名下面,用和南、顶礼等字眼,从古到今凡是平辈之交,也都应当如此应用,这不光是在尊长面前用和南、顶礼等字眼而已。现今社会的礼仪教化衰败,大凡研究佛学的人与有修有学的高人进行信件来往,都是用“合十”“合掌”“谨启”等字眼,似乎稍稍低一下头都不愿意。

夫禹拜昌言○7 。子夏丧明怨天,曾子责之,尚投杖而拜○8 。是同侪有一言启迪于我者,皆以屈礼○9 谢之。今行于歧路,有所不决,拟欲问人尚须合掌。况欲资之以了生死大事,而以行路之仪奉之,是轻法也。轻法则不能实得法益。昔古灵赞禅师○10 大悟后,欲报剃度师恩,多方启迪。其师异之,令其为伊宣说。彼谓当设法座,令其师迎己升座礼拜,然后可说。其师依之,遂于言下大悟。使古灵不如此重法,其师不如此重得法之人。莫道不说,说亦只得文字知见而已。决不能一言之下,明白本心。语云,下人不深,不得其真。

想当年大禹听到有修养的言论就磕头礼拜。子夏因为失明而埋怨上天,遭到曾子的责备,他听后非常崇敬地丢下拐杖向曾子叩拜。这是同辈人对自己有所启发的一句话,都将屈身礼拜而加以答谢。当我们走在岔路上,不知去向的时候,想要找人问路,还须要合掌抱拳,何况想要请教能帮助自己解决生死问题这一重大事情,而以问路的礼节来对待,这是轻慢佛法,而轻慢佛法就得不到佛法的实际利益。过去古灵神赞禅师在外参学受高人指点开大悟之后,想要报答剃度师的恩德,回到剃度师的寺庙想方设法为大家作开导,让大家得到启发,他的师父看到徒弟有如此的成就感到很意外,让他为自己讲讲佛法。神赞禅师告诉师父,首先应当布置法座,然后迎请升座,行礼叩拜,这样才可以给您讲法。他的师父依此而行,于是在听神赞禅师的宣讲时,当下开大悟。假如古灵禅师不如此重法,他的师父不如此尊重得法的人,不要讲说不说的问题,就是说了也只是得到一点文字知见而已,绝对不可能听了一番开示,就能大彻大悟而明心见性。俗话说的好,对人保持谦虚尊重的态度不真切,就不能得到他的真本领。

(未完待续)

【注释】

○1 【尤惜阴】名雪行,惜阴,其号也。又号弘如,文钞中有“复尤弘如居士书”。江苏无锡人,后来出家,即演本法师。弘化南洋,著述颇多。民国四十六年(公元一九五七)六月,寂于金马仑之三宝寺,世寿八十五,僧腊二十五。事迹详见“演本大师事略”。

○2 【磋磨】磨治器物。

○3 【不名】不直呼其名,表示优礼或尊重之意。

○4 【正名】辨正名称、名分,使名实相符。

○5 【故套】陈规;俗套。

○6 【陵迟】败坏;衰败。

○7 【禹拜昌言】禹听到善言即拜。典出《书经大禹谟》。昌言:即盛德之言、善言。《孟子.公孙丑篇》曰:“禹闻善言则拜”。

○8 【子夏丧明怨天,曾子责之,尚投杖而拜】《礼记》记载:子夏丧其子而丧其明,曾子吊之,曰:“吾闻之也,朋友丧明则哭之。”曾子哭,子夏亦哭,曰:“天乎!予之无罪也!”曾子怒曰:“商!汝何无罪也?吾与汝事夫子于洙泗之间,退而老于西河之上,使西河之民疑汝于夫子,尔罪一也;丧其亲,使民未有闻焉,尔罪二也;丧其子,丧尔明,尔罪三也。而曰尔何无罪与?”子夏投其杖而拜,曰:“吾过矣!吾过矣!吾离群而索居,亦已久矣!”

○9 【屈礼】谓屈身降礼。

○10 【古灵赞禅师】师名神赞。古灵,山名,在福建省闽侯县西南。师于福州大中寺受业后行脚,遇百丈开悟,却回受业,本师问曰:“汝离吾在外,得何事业”?曰:“并无事业”。遂遣执役。一日,因净身,命师去垢,师乃拊背曰:“好所佛堂,而佛不圣!”本师回首视之,师曰:“佛虽不圣,且能放光。”本师又一日在窗下看经,蜂子投窗纸求出,师睹之,曰:“世界如许广阔不肯出,钻他故纸驴年去!”遂有偈曰:“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百年钻古纸,何日出头时?”本师置经问曰:“汝行脚遇何人?吾前后见汝发言异常。”师曰:“某甲蒙百丈和尚指个歇处,今欲报慈德耳。”本师于是告众致斋,请师说法,师乃登座,举唱百丈门风曰:“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本师于言下感悟,曰:“何期垂老得闻极则事!”师后住古灵。

1 阅读:3

南无地藏王菩萨感恩父母

简介:愿世界战争灾难早日消除,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