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法师 | 如世病有千般,则药有万品
净土十三祖
68、复郦隐叟书 (第九部分)
【原文】
名观世音者,以菩萨因中由观闻性而证圆通,果上由观众生称名之音声而施救护,故名为观世音也。普门者,以菩萨道大无方,普随一切众生根性,令其就路还家,不独立一门。如世病有千般,则药有万品。不执定一法,随于彼之所迷,及彼之易悟处,而点示之。如六根六尘六识七大,各各皆可获证圆通。以故法法头头,皆为出生死成正觉之门,故名普门也。若菩萨唯在南海,则不足以为普矣。阁下于佛菩萨不思议事理,概未究心。故于此浅近之事,悉皆迷闷不了耳。
【白话文】
观世音菩萨名称的由来,是他在过去因地修行的时候,由于用听闻音声而反闻自性的修行方法,达到耳根圆通的境界,因而在这果位上,由于听闻到众生称念菩萨的音声,觉察到众生希望得到救援的各种心愿,于是就全面开展救护行动,所以称之为观世音菩萨。关于“普门”的说法,是因为观世音菩萨慈悲广大,没有任何的局限性,是完全根据一切众生的根性,让大家找准回家的路而都能顺利得以回家,所以观音菩萨的法门没有局限性,而能照顾到四面八方的普度法门。好比世间有千差万别的疾病,那就需要有千万种的药品来医治。观音菩萨度化众生不固定哪一种方法,是根据众生痴迷的深浅程度,以及最容易领悟的方面而加以指点。例如眼、耳、鼻、舌、身、意之六根,色、声、香、味、触、法之六尘,六根对六尘所产生的六识,以及地、水、火、风、空、见、识之七大,这所有的一切,都可以获取圆通自在的境界,所以在菩萨份上,任何事情以及所有的道道,都是出离生死成就佛道的重要途径,因此观音菩萨的法门称为普门,道理就是如此。如果说观世音菩萨只在南海普陀山,那就不能称为普门了。你对于佛菩萨的不思议境界,一概没有专心研究,所以对于这些浅近的情形,都是迷茫而无所知晓。
此上所说,乃以阁下所问而谈,实非阁下究竟得益之净土法门之事也。若欲详说,则太费笔墨。当请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净土十要,净土圣贤录,彻悟语录,看之。自知其若何修,若何证也。又徐蔚如居士,裒(póu破)○16 集印光应酬笔札,两次排印于京,名印光法师文钞,二本。所代来者,已经散了。今春又令商务印书馆另编重排,兼令留板。而本馆又谓凡各处分馆,皆为代售。现在尚未出书。或年终春初出书,祈购而阅之。虽无大发挥,而于初机颇有小益。以故蔚如为之屡印,而期其广传也。阅此,则禅净之界限分明,自力佛力之利益大小,明如观火○17 。自不致欲了生死,不知路头。并于一切法中,见其法法圆妙,不至无所适从耳。
以上所说的,都是根据你所问的问题作出的说明,这些道理实际上还不是能让你获取根本利益的净土法门中的事情。如果想要详细说明净土法门中的事情,就显得太费笔墨了,应该请《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净土十要》、《净土圣贤录》、《彻悟禅师语录》等有关经论来仔细阅读,那就自然明白净土法门修行的内容是什么,而又能获取怎样的成果等道理了。还有徐蔚如居士把我给人回复的有关信件搜集成册,两次在北京排印,题为《印光法师文钞》,上下二本,送到我这里的都已经发完了。今年春天,又托上海商务印书馆另外编辑而重新排印,让他们将刻板加以保存,商务印书馆还计划让各处分馆都将代为出售。重新排印的现在还没有出书,可能在年底春初出书,到时希望你请购并予以阅读,虽然在佛法义理上没有充分的表达,而对于初学佛的人来讲,肯定有一些帮助,所以徐蔚如居士一次又一次地印刷,希望将这《文钞》得以广泛流传。相信你读了《文钞》以后,对于禅宗与净土宗的界限分辨的清清楚楚,凭自己的能力以及仰仗阿弥陀佛愿力,所获取利益的大小,明白的像在黑夜里看火光一样的毫不含糊。那么自然不致于想要了生死而不明白具体方向,而且对于佛教各宗各派的义理都能体会到其中的圆满微妙,却不至于目标方向都搞不清了。
(全文完)
【注释】
○16 【裒】引申为聚敛;搜集。
○17 【观火】比喻观察事物明白清楚。《书·盘庚上》:“予若观火。” 孔颖达 疏:“言见之分明如见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