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外情到底是真爱还是为了解决需求?心理学告诉你答案!

陈曼心理 2025-02-13 15:35:20

婚外情究竟是真爱还是只是在解决需求呢?

其实陷入婚外情的人都误以为自己进入了真爱,但基本都是把真爱当作借口去满足私欲。

这里的私欲其实就是自我的需求。

它包括生理需求例如性的愉悦,也包括精神上的需求例如排解孤独,空虚,挫败,愤怒,无力。

而能够消解孤独,空虚,挫败往往也是真爱具有的特性,所以这也是很多人在不了解全貌的情况下误认为婚外情是真爱的原因。

只有一种情况下满足自我需求的婚外情才有转换为真爱的可能性,那就是意识到现实里的责任,但往往那个时候也意味着婚外情的结束。

1

为什么说婚外情更多是在解决需求?

婚外情的发生其实一直围绕着“需求”展开,而真爱不仅仅是满足需求,它是一种更高阶的体验,这部分我们放在第二部分再讲。

需求,一个需,一个求。

“需”意味着需要,这是向内的;

“求”意味着要求,索求,索取,这是向外的。

所以需求意味着我内心有一个愿望,我希望它能在外界实现。

如果一个人能够准确的意识到自己的需求,并且可以辨别哪些可以在婚姻里实现,哪些在婚姻里实现不了,他也能用夫妻双方都能接受的方式去满足那些婚姻里实现不了的需求,那这就是好的婚姻。

但你会发现各式各样的理论在婚姻里具体实践起来非常的难。

因为婚姻不确定性太强。

就单单说矛盾,婚姻的好多矛盾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亲密关系里的矛盾,比如沟通,共情,理解,更多也是和亲密关系无关的,例如人情世故,金钱,老人,孩子,工作,阶级,这些也在婚姻里发生,它们无法短暂修复好,不仅无法短暂修复好,还会没完没了轮番上演,你只能忍受。

所以婚姻里需求不被满足才是常态。

那如果一个人仅仅抱着满足自我需要的追求进入的婚姻的话,他势必会感受到一股长期不被满足的难受,当难受的感受超出自己的承受力,便会失控,想背叛婚姻。

而婚姻中不被满足的需求往往分为两种:

一种是婚姻里其实可以被满足的需求,这需要你们俩磨合和沟通。

比如一个人渴望被关注,但是婚姻伴侣习惯忽视我,我感觉到特别生气。

但这是可调和的,二人可以一起在婚姻里通过觉察共同修复这一点,不用通过婚外情实现。

另一种就是你的这个需求放在哪里都满足不了。

比如渴望一个我做了什么都永远无条件爱我的人,这是妄想,不是需求,这样的需求在婚外情里也满足不了。

就像一个人感觉到渴,想要一杯纯净水,那这个需求是可以实现的。

但是如果这个人感觉到了渴,但他也不想再体验渴了喝不到水的折磨,所以他的需求是找到一杯喝了之后就再也不会渴的水,很明显,这个就是不可能实现的需求。

而这也是大部分人进入婚外情的主要原因。

他以为只是婚姻里找不到这杯水,外面可以找到,但其实是在现实生活里的任何一段关系、任何一个地方都找不到这杯水。

人们总是觉得陷入婚外情的人糊涂,叹息你这是何必,出轨偷偷摸摸见不得光,你自己的婚姻能大大方方;婚外情有的,婚姻里也有,婚外情没有的,婚姻里还是有,你图什么?

可他也许图的就是你看不上的那些东西,他从内心渴望一段见不得光的关系,藏匿于现实之下,因为不用面对现实里这杯神奇的水不存在的真相。

婚姻的真相也是生活的真相。

就像婚姻里存在着意见不同无法调和的常态,但又必须相处着的无奈,金钱拮据但又只能硬着头皮为家人考虑生存出路的付出,吵架之后不能一味自我中心而是必须得学着低头的谦卑。

和婚姻一对比,婚外情里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吵架了哄一下立马能和好,钱随便花,想见面了一条暧昧的短信就能让人感觉到满足,不想见面了一个电话对方也会懂事的退下。

婚外情就像一个短暂休憩的中转站,装载幻想,让人远离现实的侵扰。它似乎处处充满着满足,愉悦,兴奋,就是一场无穷无尽满足自我需求的盛宴。

情人好像永远都会哄你,体贴你,照顾你,也永远不会把你推远,让你失望,你好像找到了一杯喝了之后就永远不会渴了的水,然后你以为这是真爱。

但可别忘了,你们这段见不得光的关系依然是在婚姻的阴影笼罩下。

你们在发短信时感觉到愉悦,那是你们假想出婚姻里的伴侣是你们共同的敌人;

你们在一起诉衷肠时感觉到的心领神会,那是因为你们偏执地认为外界谁都理解不了你们。

为什么婚外情会让人一直感受到愉悦和满足?

因为婚姻默默地替婚外情承担了那些不被看到的痛苦,悲伤,恐惧,最后还要被冠上婚姻不值得婚外情才是真爱的荒唐言论。

那些认为婚外情是真爱的人可能就是在自欺欺人。

2

为什么婚外情很容易被误认为是真爱?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想要看看婚外情和真爱的区别是什么。

我们刚才说到了,婚外情是围绕着需求展开,他的本质是在追逐需求被满足的愉悦感,这也很像索取。

01婚外情是索取,但真爱是一种给予

索取的人内心是匮乏的。但给予的人内心是丰盈的。

婚外情是索取,因为他内心匮乏。

这种匮乏不仅来源于失败的婚姻,而且可能也来源于他失败的生活。

陷入婚外情的人往往是不得志的人,他自己也经常感受不到快乐,无法和自己平静相处,所以就是需要多段亲密关系的投喂。

而真爱是给予。

如果一个人感受到真爱,他不会一味地等待别人来满足自己,他会主动给予别人爱。

例如给到第三者清澈的未来规划,如果知道接下来两个人要面对什么,便不会深陷婚外情,给家人也带来伤害,他也会给到婚姻里的伴侣一份歉意,因为能够作为一个人同理感受到了对方的痛苦。

婚外情里的人好像一个不知满足的婴儿,虽然眼里有妈妈,就像出轨的人眼里只有第三者,但他要的只是让别人尽可能满足自己,而不是给予对方爱。

主动给予爱的人才是真正会爱的人,他们懂这里面有责任,理解,陪伴,照顾,这在追求享乐、刺激的婚外情里简直是天方夜谭,婚外情的人是在“依附”第三者,从第三者身上索取价值,这不是爱,更不是真爱。

02婚外情创造痛苦,真爱却包容痛苦

很多人总觉得追求婚外情的人是在追求快乐。

实则不然,据我所知很多陷入婚外情的人是非常痛苦的。

有人说但是你不是说婚外情是追求需求满足吗,需求满足了就会快乐,为什么还会痛苦呢?

准确的来说,婚外情是有满足愉悦需求的功能,但却不具备承认且包容痛苦的的能力,它的本质是在否认痛苦,不承认痛苦的意义。

婚姻其实是会让人痛苦的,因为他一般是延迟满足的,而相比较婚外情就是直接满足。

但正是因为婚姻里互不让步让人痛苦的瞬间,才会显得二人之后的握手言和多么的珍贵,两个人针锋相对才会让之后留下的泪水更加动人。

这也是需求被延迟满足的意义。

如果像婚外情需求一直被即刻满足,想发生什么就发生什么,并且总会被满足,体验不到不被满足的经验,这样的亲密关系也失去了某种乐趣。

所以婚外情越往后发展出轨者越痛苦,露出的问题比婚姻更大,只不过陷入婚外情的人还在装傻。

它让出轨当事人体验爱而不得的痛苦,让第三者卷入道德舆论的漩涡,让婚姻里的伴侣感受被抛弃的怨恨。

但真爱具有包容痛苦的一面。它不带着伤害性,不会让三个人同时感觉不幸福,陷入到底谁更爱谁,谁不爱谁的争夺里,把周围人卷入内耗,这也是婚外情不是真爱的一个证明。

03

婚外情是在忽视世俗道德,

真爱却在真的直面世俗道德

可能这也是为什么大家总认为婚外情是真爱的一个原因吧,因为看上去好像他们都在和道德、世俗为敌。

但你会发现一个现象,有些婚外情里的人只要被发现就会立马分开,特别想和对方撇清楚关系;

或者还有一个情况就是第三者让出轨者和伴侣摊牌,离婚,当事人就是支支吾吾办不到,一拖再拖,如果你逼他他还会和你变脸。

如果他但凡对第三者有一点爱,他恰恰有面对真相的勇气,便会收手,看到婚外情继续下去的话会一发不可收拾。承认世俗道德的压力是强大的,接着真诚地承认自身的渺小,给到被婚外情卷入的人一份保护。

但陷入婚外情的人往往对第三者的爱依然是从他自己出发的,他可能很难看到第三者要面临的道德层面的难处,忽视世俗道德的威力,所以继续和第三者越陷越深。

这么看下来,婚外情还是停留在需求满足的阶段,远远达不到真爱的特征,它在满足自我的私欲,填满自身的匮乏感,沉溺于自己能得一杯喝了之后永远不会再渴的水的幻想。

所以婚外情和真爱本质上就是两种不同的状态,也许其中有重合的地方,例如需求的满足,照顾,愉悦,但并不是说愉悦的关系就是真爱了,它和真爱依然在大部分层面是不相关和不重合的。

我提出一个大胆的推测,婚外情经常和真爱这个词成双成对出现,也许因为有人就是需要“混淆视听”。

出轨当事人这么认为是在为自己背离道德开脱。

他觉得自己是真爱,也试图说服别人自己是真爱,这样就不用面对自己在于道德为敌的后果。

第三者认为自己是真爱,是在为破坏他人婚姻这个行为美化。

也许只是拯救欲在作祟,渴望通过在竞争中获得胜利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但绝不是真爱。

而婚姻里的被出轨者这么认为,是感受到无力想放弃自己这段让人失望至极的婚姻。

反正这段婚姻我也有情感洁癖了,我也不想继续了,那就相信他们是真爱吧,我退出,我放弃,行吗。

就像“三人成虎”一样,谎言被说的多了还真的就被当做事实了,传到最后都不知道一开始开始传的人是谁了。

真爱这个词反复被套用在婚外情上和婚外情挂钩,真的让人忍俊不禁。

如果要说婚外情是真爱的话,也许就只有两种情况:

如果真的爱第三者,就也会爱自己。那就意识到继续陷入婚外情会给他和她带来的悲惨命运,所以立马结束婚外情,保持双方最后的尊严。

如果真的爱第三者,那就给到第三者行为上的承诺,不要继续深陷两个伴侣之间。也看到离婚和第三者在一起真的要面对各种道德谴责和外界的蔑视,最重要的是,和第三者结婚后不要把被谴责下的怨恨加注在你那位真心爱的人身上。

但是大部分人做不到,他们想继续无偿享受那种无条件被满足的幻想,管他什么尊严和体面,开心就好,所以他们做不到理智地断开。

同时他们也做不到真的离婚和第三者结婚和她同甘共苦,体会被道德凝视捶打的考验,耐受着世俗的眼光,不加怨言地把这些苦咽下去,不伤害现在的伴侣,也不贬低以前的伴侣。

大多数人最后的做法要么就是被迫回归家庭,继续压榨婚姻里伴侣的价值,继续让伴侣满足自己,意识不到他自己的问题;要么就是糊里糊涂、一时冲动离婚,继续和第三者重复另一段失望、挫败的婚姻。

无论是哪种选择都不是真爱。

除非他开始觉醒,开始意识到他自己的需求是什么?但是现实是什么?道德准则是什么?哪些可以通过自己满足?哪些需要外界的帮助?哪些又是根本满足不了的?

那些满足不了的就需要默默地自己去哀悼,而不是加注在其他不切实际的期待上。

0 阅读:35
陈曼心理

陈曼心理

专业解答情感问题,教你如何理性去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