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反常识的方法:想走出背叛的痛苦,恨比爱更有用!

陈曼心理 2025-02-17 21:33:39

我们每个人都很难忍受在人生低谷的时候还要去理解周围人,这个过程本身就是非常煎熬。

婚內出轨就很容易出现这种心态:明明自己被出轨了,很难受了还要去考虑别人感受,顾虑提了离婚了让老公和双方父母心寒了怎么办?

这样的心态可能源自一个人本性善良,可是如果它变成了一种不得不去做的道德绑架,不然周围的人就会伤心、我们会深陷于道德的谴责的恐惧,这样拉扯便让我们更难作出真正有利于自己的选择。

但被出轨方的困境往往是矛盾的,因为无论做哪个选择她都是“错”的。

没错,你其实细细想想,在要不要原谅伴侣、要不要离婚、要不要考虑周围人的感受这几件事情上,她做什么都是错的。

原谅他出轨?既往不咎,那就是背叛我自己,不和自己站在一起,与背叛自己的人同流合污。可要是不原谅伴侣的出轨,那就是给家里人下不来台,成为那个主动抛弃爱人的恶人;

离婚么?可是凭什么做坏事的是别人,我却要去承担这个责任,财产被分割走,做那个冤大头;

那就不离婚?可是为什么我又要和一个出轨我的人在一起,这不是自虐吗,我找虐吗?

只考虑自己?那会不会丈夫觉得我太自私,孩子觉得妈妈太冷漠,老人觉得我太不留情面?但是考虑别人,牺牲自己多一些,可这会不会让自己更窝火啊?

这些矛盾会让一个人更加分裂,感觉不知道如何是好。

也许要不要原谅,要不要离婚,到底怎么做才不会让所有家人伤心,这些并不是问题的关键。

我们要看到,我们到底在“怕”什么,什么这么可怕,我们才要在前面摆上各种障眼法。

1

面对出轨,我们要有敢于做“坏人”

的魄力,敢于去“恨”的能力

在婚姻出轨这件事情上我们总是下意识的考虑“情”和“义”,这也许和我们的文化环境有关,我们生活在一个人情社会,婚姻里的决策免不了会被人情世故所影响。

那个人怎么看,这个人怎么想,尤其如果你是一个容易考虑别人感受的人,更会容易内耗。

婚姻还是涉及到多方利益牵扯的混合物,一个人的决策本身就会给周围人带来影响,所以我们在这个时候总是会拿不定主意,甚至畏畏缩缩、小心翼翼。毕竟出轨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那下一步棋要怎么走就会非常小心。

同时从个人层面来看,这些小心翼翼反映了我们会特别抵触在处理出轨这件事情上,去做一个表面上的“坏人”。

什么样的人是坏人?

想到坏人,可能我们会觉得一意孤行的人是坏人,不考虑周围人的感受的人是坏人,让老人寒心的人是坏人,离开孩子的人是坏人,撕破脸皮的人是坏人,打破和谐的人是坏人。

这种对“坏”的判断似乎会让我们在解决出轨问题时多虑,不敢去谈判,不敢去讨论利益,不敢去质问出轨者,不敢去不孝顺,因为“坏”会让我们感觉下一秒会遭受惩罚,尤其是道德上的惩罚。

但我又形容我们这么做只是做表面上的坏人,并不是内核的坏。

你去讲利益,讲出轨这件事情不对,去认真的面对要不要离婚,看上去好像在打破家里的和谐,但实际上在整体上你是在推动着所有人去面对出轨这件事情,让他们去接受出轨这件事情带给家人的负面影响。

从整体上看,在婚姻里敢于一开始做“坏人”的人,才是那个主动解决问题的“好人”。

但是我也知道,这也许并不能说服很多被出轨者,很难邀请他们在婚姻里做一次“坏人”。

很简单,如果你是被出轨方,可能你会在心理上更加畏惧做那个“坏人”。

为什么呢?

我们来回溯一下你的心理变化:在得知自己的婚姻发生出轨时,也许你的内心会把自己当做情感上的受害者,所以这个时候如果主动提出一些不合时宜的要求:

比如要求丈夫坚决的和第三者划清界限,不然就离婚,双方老人再劝也不好使——这样的行为是不是会让人失去“受害者”的光环?无法得到精神上的补偿?大家又会怎么看我?

这或许是被出轨者在婚姻里无法坚决提出自己需求的一个核心点:

我明明因为出轨受到了伤害,按道理这个时候伤害就该停止了,不要再让无辜的人难受了,为什么还要有其他家人不停地受伤?而导致别人受伤的那个人,竟然是我,那个一开始在出轨这件事情里受伤最深的人。

是啊,确实很难,受伤的人反过来要去主动做一些让他人受伤的事,还没有安抚好被出轨受到的精神创伤,紧接着竟然还要去做“坏人”,不去考虑情义,让周围人难受。

可是,到底什么才是坏人呢?伤害别人感受的人就一定是坏人吗?

那按照这个逻辑,出轨的丈夫是最大的坏人,第三者也是坏人,忽略你的想法希望你妥协的双方老人也是坏人?

那用这套逻辑,你们简直就是全员坏人。

我们要记住一句话:如果你舍不得让别人伤心,那你就会注定让自己伤心。

如果你还是无法去认同自己去做不考虑他人感受的坏人,与其我们用“坏人”这个容易让人容易有价值评判的词语,不如用“恨”来去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这个时候一定要敢于让周围人不好受。

“恨”是一种坚持,一种捍卫。它在帮助我们划清界限,保护人际关系,告诉别人我这个地方我不允许你跨过:

我接受你出轨,但我暂时无法原谅你;

我虽然舍不得离婚,但并不代表我不讨厌你,我依然有想要和你分开的心;

我心疼咱们双方的父母,但并不代表我就要听从他们的建议;

因为有恨,我们才知道自己哪些地方是绝对不能碰的。

比如丈夫不给自己道歉是不可以的,家人依然让自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是不可以的。

当我们愿意去感受内心对出轨的恨意,这个时候我们去考虑周围人的感受时,是会在把自己的情绪照顾好的前提下再去考虑别人,我们做出的选择才会带有着智慧而不是怨气。

2

面对出轨,不要因为心中的“自恋”

小看家人承受压力的能力

虽然我们有时候特别希望家人不要因为出轨这件事情受到牵连,但不得不承认,出轨这件事上,周围人肯定是会受到伤害的,不管你主观上愿不愿意。

我们总会想象他人会因为自己受到伤害,比如对丈夫狠心,对第三者无情,对老人坚持自己的想法不去动摇,对孩子也开始保持距离,这些人是不是就会因为我的反应如此激烈而受到伤害,然后开始攻击我,是不是我对我自己过多的考虑会侵占他人的利益?

这种过分的猜想,可能只是我们心中的“自恋”。

我们这种潜意识希望,自己的一个小决策能够影响很多人的心情,可能源自我们希望自己在其他人心中可以占据很大的地位。

也许你的家人最不解的就是为何你变了?他们会对你的改变而不知所措,但不会因为你开始在婚姻里更考虑自己而一蹶不振。

你可以大肆谈论出轨对你的精神创伤,你之前并不是这样的人,你以前是一个善于理解他人感受的人,为何现在变得无法忍耐,开始谈论一些可怕的婚姻里的禁忌词:离婚,结束,不原谅,分居,财产……

也许这并不是禁忌的词汇,只是我们把它想象成了禁忌的词汇。

禁忌代表着束缚,让我们离我们真正想做的越来越远,然后我们会把我们真正所想的,真实想说的,真正想做的幻想的非常的可怕,仿佛拥有无比可怕的伤害力,一句话出来就会让我们在意的人受到无法修复的伤害。

但事实是,他们承受压力的能力也许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甚至还会给你带来惊喜。

当你开始变得“自私”“自我”“狠心”一点,你会发现你的婚姻反而会开始运行你的系统模式,每个人都开始主动表达自己的需求。

你的丈夫会因为你亮出的坚持的态度才会开始真正悔过,开始直视自己出轨的错误,不去甩锅,家里的老人才开始真的尊重你在婚姻里的想法,而不是希望你能妥协着把日子过下去。

3

面对出轨,在低谷里

找到人生的解药

可能我在以前的文章里也说过很多遍了,但我还是要重复一次:出轨是你新生的一次机会,而不仅仅只是一次婚姻里的失败。

有些人在经历出轨后会变得对人生失去希望,开始浑浑噩噩,不敢轻易相信他人,对人性失望,总是担心背叛是不是下一秒又会卷土而来?

而有些人在经历出轨后反而会更加豁达,而且特别关键的是他们学会了依然能在人生低谷之处,保持一份对他人不同处境感受的理解的善意,最终依然能不被影响做出本心的决定,发展真正的爱的能力。

出轨最痛的是什么,是明明自己的处境无人共情,但是还要去理解周围人处境的慈悲,明明自己已经难受到不行了,但依然要打起精神主动去直面婚姻里的各种沟通问题,这种对痛苦的坦然接纳才会让一个人身处对生活最大的智慧。

我们谁都不愿意遇见出轨,谁都希望自己的婚姻顺顺利利的,可是面对出轨的难题会让人练就一个很厉害的技能:

在选哪个都是错的难题里,创造出一条真正对的路来。

做选择不难,离婚,不离婚,原谅,不原谅,狠心,不狠心,做这些选择是一眨眼的事情

而我们之所以那么纠结是无论选择哪条,我们都能预测到未来的这条路绝对不好走,自己过,不容易,继续待在婚姻里,也不容易。

而那些真正智慧的人,则是选择直面看到了未来艰难的路,不去回避,更不去美化,不去麻痹自己,仍然勇敢面对每个选择后可能的结果。

然后借此直面自己内心真实的恐惧。

回头来看时,这其实是一次人生重生的机遇,在那一刻起,自己的人生轨迹开始改变,只是自己当时没意识到。

真正困住他们的不是婚姻,不是出轨,更不是第三者,也不是满眼期待最后有一个好的结局的家人,而是不敢表达感受的自己,不敢突破自我做一次坏人的自己,不敢扔掉拐杖自我行走的自己,不敢直视自始至终只有自己可以掌握自己命运的那个自己。

那些真正把出轨“熬”过来的人,最终对他人的不如意的境遇也都会抱着非常温和的态度,不去随意评判,她知道自己当时多么的痛苦,尽管造成痛苦的正是自己的家人,她也不忘记要去理解他们的处境,这是多么勇敢的人生的态度。

但是你只有必须往前走,你才能回头看。

所以大胆的做“坏人”吧,大胆去“恨”吧,大胆去捍卫自己吧,大胆去在一堆是错的答案里找到一份对的答案吧。

-END-

本文首发知乎平台:陈曼、王筱、张妍

侵权必究!

0 阅读:44
陈曼心理

陈曼心理

专业解答情感问题,教你如何理性去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