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教育怎么就错了呢?

杨章林文化 2024-04-07 00:48:38
——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双方都心情舒畅。 从教多年,一直把快乐教育当作教育的目标。无论被学生误解,还是不小心碰上教育“障碍”,总会设身处地、找到起因,然后想方设法地去解决。当学生在成长中面露笑容的时候,这不就是辛勤付出的回报吗?良好的方式方法是快乐教育的前提。 不知何时,快乐教育蒙受了“不白之冤”,引来了众多的非议、鞭挞,现在的公众场合似乎找不到它的踪影。快乐教育真的错啦? 什么是快乐教育呢? 如果从字面意思理解,可以快乐地接受教育,这应该就是快乐教育受到诟病的根源。快乐怎么会伴随教育的始终呢?被责罚、批评、抽几条子、打几巴掌、踢几脚、甚至吼几声、站一站``````不管对教育者还是教育对象来说,都不可能是一件快乐的事呀! 说到这里,大家不难看出,这些都是过程,也就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各师各教”。无论是什么样的“师”?什么样的“教”?总离不开方式方法。离开了方式方法的教育是不道德的。 道家鼻祖老子在《道德经》第六十三里,就告诉我们,“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在“事”的面前,行为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做事的真正含义,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体现在事件中的个人的能力水平方法修养等等,事件本没有味道可言,但是在生活中,人们不仅尝到了酸甜苦辣,也品出了喜怒哀乐,从“无味”的事件中品出“味道”。无论什么事都概莫能外,即便是处理满含怨恨的事,从中也能体现出你的美德——方式方法。 《道德经》第五十九章“治人事天,莫若啬”:教育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不过也简单,同农民种庄稼差不多。 在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智者在强调教育的重要性的同时,似乎脸露轻松的微笑。 通过上面几句话,不难看出,圣人要我们无论面对何事,都必须注意方式方法。特别是教育这样功德无量的好事,更得注重方式方法,而方式方法的好坏应该只能由结果来判定。 教育的过程并不是都一定要板着一块脸,只要结果是好的,和颜悦色有什么不好呢?是否采用过激行为,当然得酌情处理,只要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就行。方式方法得当,你就是一个有道德的人。 所谓“严师出高徒”,“严”是手段,”出高徒“才是目的。而且,“严”如果是怒目相向,棍棒在手,那么,这样的教育工作谁都可以胜任。由此可见,“严”还是指良好的方式方法,因为,只有良好的方式方法才能“出高徒”。 无论你是和风细雨也好,是棍棒相加也罢,如果达不到教育的效果,教育者的方式方法应该存在问题,谁能快乐呢?(不敢讲品德不好) 我们的孩子通过某一件事,受到一定的启发,知道一定的道理,有了一定的收获,这时候的孩子心情应该是轻松的,可能还会发出会心的微笑。教育者如果有幸看到这样的“成绩”,你就是一个品德好的人,你不引以为傲吗?这不就是快乐教育吗?
0 阅读:0
杨章林文化

杨章林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