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的评论区来了一位叫的货色,给了我这样一条带污辱性的评论,我认为这货有点“不熟”,就给他提出了“回炉再造”的建议。
当然,我这篇文章重点不是说这件事的,我是想拿这件事作为一个引子、一个例子,来说明《道德经》第40章讲的道理以及如何运用: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随缘应运给我的留言“纯属放P”,对我来说就是“有”,我从“有”中产生了对这句话的厌恶、生气的情绪。在这种情绪的驱动下,我怎样更深层地了解、理解随缘应运写这句话的动机和目的,当然从字面的“有”上是看不出来的,必须尽可能地去挖掘和发现“有”的根源“无”,也就是掌握更多的信息。这个从“无”中挖掘和发现更多信息的道理或者说门道儿,就叫“反者道之动”,对应的就是第1章的“常无欲以观其妙”。
通过去观摩随缘应运的主页,发现只有一条内容,这条内容也只有三个字“放狗P”,而且还是0粉丝。于是又查阅了以前收藏的(我收藏了十几位有恶意评论劣迹者的账号)评论中带着明显的攻击性、侮辱性、歧视性、挑衅性、无建设性等负面情绪的账号,发现他们有共同的特征,于是写成了一篇短文,来分析“随缘应运们”的心理逻辑:。
经过这样一分析,感觉这些人既可恨,又可怜。鲁迅先生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反过来也是成立的:可恨之人也觉得他们怪可怜。这样一想,他评论我“纯属放P”我倒觉得无所谓了,这就是“弱者道之用”起了作用的缘故吧?
上面所讲的引子有点长,不过这个例子很生动,可以帮助读者朋友更好地理解“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实际运用场景——几乎所有的朋友都不能接受我所理解的“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今天就以“阅读理解”这个运用场景为例来说明我的理解是无误的,反而把这句话理解为“道是循环往复”之类的,其实用处不是很大。
在阅读理解中,“有”指的就是文字本身,“无”指文字之外的那些东西,“万物”指阅读理解时读者思维中形成的“影像”。“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套用在“阅读理解”这件事上,就是:读者在阅读时思维中产生的“影像”首先来自于文字之“有”,而文字之“有”来自于作者写作时的构思和表达,这些东西对读者来说是“无”的,需要读者从文字的背后去揣摩、体会、想象、印证、共情……
而要真正读懂一篇文章的意境,单从文字本身是绝对不可能的,这时候就要运用“反”之道,“反”有两层含义:一是“反馈”,对文字以及文字背后的完全信息尽可能地捕捉;二是“返回”,即让读者的思维从文字表面返回到作者写作时的场景中,去体会和共情。而“反”的同时,要“弱”化“有”,也有两层含义:一是“弱”化文字本身的束缚;二是“弱”化读者主观上的臆测。如果按照“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来阅读理解,就会很快掌握文章的主题和要领。
比如鲁迅先生的描写“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这是《秋夜》的开头。如果你完全不了解鲁迅,也从来没有读过先生的文章,这句文字可能就只带给你文字表面的信息。而一旦你读完了整篇文章,了解更多的信息,并设身处地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就会对这句话有更深的理解。
我们学习理解《道德经》也是如此——必须先从文字之“有”入手,而达到一定的程度,即理解并掌握了《道德经》的主题思想之后,必须要“弱”化文字之“有”对我们思想的束缚,要“反”到“无”的世界里,要“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通过不断地“玄之又玄”,才能掌握老子思想的精髓。
我发现有很多读者,毕其一生都是始终抱着文字之“有”不放,期望单单从文字之“有”来理解《道德经》,这就是典型的“强梁者不得其死”。
我本人的经验:第一步必须从文字之“有”入手,第二步基本掌握《道德经》的主题思想和基本逻辑后,要“反者道之动”,“反”到“无”中去探寻真义,第三步,从主题思想和基本逻辑再来追寻文字之有的“徼”是什么?在哪里?这样三步走之后,有很多难点、堵点基本能被一一攻克。
比如第62章,“道者万物之奥”到底应该如何理解?先是在文字上查寻“奥”的所有义项,然后理解本章的主题,即:人们一旦正确掌握做事的方式方法后,就能“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所以“道为天下贵”。结合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那些做事情成功率高,不犯错或少犯错的情况,不正是人们在掌握了做人处事的门道儿后,正常而自然的结果吗?所以反过来理解“道者,万物之奥”,最贴切的解释就是“掌握了做人处世门道儿的人,能成为万物的主导者”。这样理解与现实情况也是极其吻合的。
像开头我们举出的这个连“美言”和“美 行”都没有,根本就不懂做人处世的道理,他能成为万物的主导吗?当然不能,所以他在生活几乎不可能“求以得,有罪以免邪”!
总之,“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可以运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炒股,诸如K线图、各项技术指标、各种股评分析以及自己的预判、交易系统、交易逻辑、情绪等等,都是“有”,这些可以帮助你炒股,但绝对不是凭依,凭依的重点对象应该是“无”,即完全信息,而完全信息只能体现在当下的走势中,弱化“有”而反回“无”,这才是炒股的致胜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