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阴阳”彻底讲清楚:一阴一阳之谓道!

三棱心爱文学 2024-08-05 00:33:20

我接连写了数篇讲解阴阳的文章,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但还是有朋友不太明白,私信问我:你既然说“阴阳”是人造的概念,自然界中并不存在“阴阳”,那“一阴一阳之谓道”何解,难道古人说错了?看来我还是没有说明白。今天索性把“阴阳”这件事讲清楚。

有兴趣的朋友先参考之前的几篇文章:

首先要再次强调:

“阴阳”就是个人造概念,与上下、左右、高低、内外、有无、前后……这些概念是一样的,是为了表达认知主体对认知对象运动、变化、形态等等认知结果的一种反馈。

如果说有不同,“阴阳”是所有对立统一的“统称”:阴阳既可指左右,也可指内外,也可指高低……只要是对立统一,皆可称“阴阳”。在具体的场景下,“阴阳”可以转换成具体的对立统一。比如在《道德经》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阴阳”指“事物的自然属性和不自然属性(认知赋予的概念属性)”。

其次要解决的问题是:

自然界有阴阳吗?答案是“没有的”,既然这个概念是人造的,自然界中就不存在。一位网友讲的好,我们可以参考一下:

“阴阳”之所以存在,必须要有一个“视角”,也就是要有“认知主体”,没有认知主体,就没有什么“阴阳”。

比如当“阴阳”表示冷热的时候,如果根本就没有认知主体去感知冷热,何来阴阳?

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根据以上的原理,给“阴阳”下个定义:

阴阳是认知主体观察认知对象时,对其中所包含的对立统一属性进行的逻辑化、概念化描述。

所以,“阴阳”的产生必须有两个条件:一个是认知对象,一个是认知主体。两者缺一不可。不信的话大家可以沙盘推演一下。

最后,我们来说“一阴一阳之谓道”:

这里的“道”也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万物的运行之道”,二是“人类的认知和实践之道”。需要说明的是,“道”本来就包含这两层不可分割的含义(或者说三层,但是可以简化为两层,可参考我其它文章的论述,不懂也不想看我以前文章的朋友可留言询问),但是许多解读《道德经》的朋友只看到第一层,即“万物的运行之道”。如果理解不到“道”的第二层含义“人类的认知和实践之道”,那么第一层“万物的运行之道”将没有任何意义。

所以,我们要理解“一阴一阳之谓道”,也必须看到这句论断背后的两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是在人类认知视角下,观察到的宇宙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是相互对立、相互统一的,对立和统一共同构成万物的本质及其运动法则。“道”在这里被理解为天地万物运行的规律或法则。因此,“一阴一阳谓之道”可以理解为阴阳的相互作用和变化,是宇宙间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规律。

一定要记住,这层含义是“在人类认知视角下”,通过观察得出的物质运动和变化的规律,是一种认知结果。虽然和物质运动有关系,但并不是物质运动本身。如果理解成物质运动本身,就是对“道”或“阴阳”的无脑崇拜。物质运动是极其复杂的,我们人类至今能探知到的不及九牛一毛,“一阴一阳之谓道”只不过是至今得出的最“科学”的论断。

第二层含义:站在对物质运动规律的认知基础上,我们要坚持“一阴一阳谓之道”的认知原则,即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来理解世界,反馈世界,与世界进行能量、信息和价值交换。

也就是说,第一层含义是对物质运动规律的深刻揭示;而第二层含义是对这种哲学或科学思想的实践运用,启示我们要在生活和工作中注重阴阳平衡(即利用好对立统一)。两者是互为依存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3 阅读:267
评论列表
  • 2024-10-31 21:21

    中华国学自古以来一直所说的阴阳,其实质是轻重元素(粒子)物质。中华易学,道学,儒学等古代国学融天地宇宙万物之理,揭示均分阴阳,均阴极生阳,阳极生阴,阴阳循环续生宇宙万物。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创立中华太极阴阳循环续生宇宙观,一直远胜于西方古老神学创世说与近现代奇点大爆炸创生宇宙观。国学续生宇宙观与西学创生宇宙观仅差一个字,但从根本上揭示了它们对立分歧点与分水岭。思辨融悟创新发现宇宙是续生而不是创生。详见《守正创新国学现代化》一文。龚木益

  • 2024-10-31 22:18

    易的太极两仪四象都有阴阳,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日月周流不息,本身就天地间最大的阴阳变化。观变于阴阳而立卦,这句话之前有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立卦的基础一二三数还在运用阴阳之道的前面。

  • 2024-11-01 23:10

    一切都是能量互相作用下的相,而相由虚空组成,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点赞][点赞]

  • 阴阳是一个东西,还是两个?

三棱心爱文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