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玛雅文明到西班牙殖民文化,一本绘本带你认识墨西哥艺术

Penny贝妮 2019-10-18 16:41:37

2017年,一部动画电影《寻梦环游记》把墨西哥文化带进了千家万户:热爱音乐的男孩米格为了追寻梦想,在墨西哥的亡灵节那天来到了神秘的亡灵世界,见到了过世的亲人,并在亲人们的帮助下成功返回人间,获取了在世家人对他音乐的认可。

在此之前,也许大部分中国人都不知道墨西哥的亡灵节。同样是纪念逝者的节日,中国的清明节总是笼罩着一派萧瑟的气氛,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诗中就可见一斑。

但与中国不同的是,墨西哥人相信死亡并非终结,只是去向另一个世界。而亡灵节这一天,正是两个世界在一年之中可以连通的唯一一天,亡灵可以在这天回到活人世界。因此,墨西哥人把这一天看作和过世亲人团聚的日子,是值得高兴和大肆庆祝的好日子。

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在家设置供奉台,就像电影中呈现的那样,供奉台上会摆上逝者的照片和他喜欢的食物,还会放上一些骷髅之类的装饰品。整个供奉台还会摆满熏香和蜡烛,还有墨西哥剪纸和万寿菊,据说这些可以指引亡灵回家的路。而在电影的演绎中,连通两个世界的路,正是由无数枚万寿菊花瓣铺就的。

电影中,不论是亡灵节家家户户的布置,还是整体的电影画面,都给我们展示了墨西哥浓烈的、色彩缤纷明丽的艺术文化氛围。

也正是电影透露的墨西哥一隅,让我和儿子对墨西哥艺术文化产生了兴趣。当我发现一套《DADA全球艺术之旅》绘本之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其中一辑《去墨西哥》来阅读,以便给孩子讲绘本的同时,自己也更多地了解一下墨西哥的艺术文化。

这一阅读,确实有了更多的发现。都说历史和艺术文化不分家,《DADA全球艺术之旅:去墨西哥》这本绘本让我们逐渐开始了解地球另一边的这个国家。从墨西哥的艺术中,我看到了它不断前进的历史步伐。

第一阶段:前哥伦比亚艺术(公元1521年以前)

一说到埃及,人们马上就会想到金字塔。但其实墨西哥也是拥有金字塔的国家。

△太阳金字塔

墨西哥最著名的金字塔有太阳金字塔(高63米)和月亮金字塔(高42米),这两座金字塔起初是由奥尔梅克人修建的。奥尔梅克人创建的文明在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达到巅峰,紧接着就被玛雅人征服。

玛雅人之后是托尔特克人,然后再是阿兹特克人。

这只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并非文明出现的先后顺序。在那片古老而广阔的土地上,曾经有好几个文明同时存在。他们都被统称为前哥伦比亚文明,也就是美洲印第安人构建的文明。

当6个世纪之后,阿兹特克人突然发现了这两座金字塔构成的城池,顿时惊为天人,把它起名为“特奥蒂瓦坎”,意思是“诸神之城”,他们一度以为这是神灵建造的城市。

阿兹特克人在金字塔原有的基础上,改建成阿兹特克风格的金字塔。这种风格,既带有倾斜墙面,又带有垂直墙面,采用石块垒砌侧边。

而相对更有名的玛雅文化也在一些金字塔上留下了痕迹,比如位于马拉的蒂卡尔一号神庙(见下图),就是典型的玛雅人金字塔,他们把塔修得更修长,还会在金字塔顶端造神庙,这座神庙高44米,台阶陡峭,共有九个层面,代表了玛雅人信仰的地下世界的九个层级。

这些不同的文明既各具特色,又彼此相通。他们都信仰同一群神,比如火神、雨神和羽蛇神。

这些文明有着活人献祭的习俗,很多艺术作品展现了这一主题。在玛雅文明遗址中,就有一些石雕,雕刻的是人席地而坐、蜷曲着双腿,手举在肚腹托着托盘的样子。这个托盘其实就是一个献祭台,用来摆放鲜活的心脏,以此供奉神灵。

另有珍贵的《费耶尔瓦里-梅耶手抄本》上的图案显示,阿兹特克人的保护神之一“泰兹卡特里波卡”在接受活人献祭,吞吃祭品的手臂。这些被献祭的活人,往往是被俘虏的囚犯。

名著《鲁滨逊漂流记》中,描述了鲁滨逊在荒岛上发现土著黑人吃掉俘虏的情节。原以为这是虚构小说的艺术夸张,但现在看来,墨西哥有这样的古文化习俗,与墨西哥一衣带水的南美洲也是这样就不奇怪了。

毕竟鲁滨逊小说的原型——苏格兰水手塞尔柯克被流放了5年的孤岛,就在南美洲。这个岛在今天属于智利,位于离智利本土600公里海域的胡安·费尔南德斯群岛中。

第二阶段:西班牙殖民期艺术(公元1521年—1810年)

1521年,西班牙的铁蹄踏破了墨西哥的这片古老土地。他们扼杀了古老的文明,带来了西班牙的宗教和艺术。

西班牙信奉天主教,于是,这一时期的艺术,主要服务于宗教,主题都是宗教中的场景和人物。很多这个时期的画作就描绘了《圣经》中的故事,或是直接描绘教皇、修女等宗教形象。

同期在西班牙的统治下,墨西哥修建了大量教堂,教堂的装饰也紧跟当时的欧洲风——巴洛克艺术。巴洛克建筑的特点是造型奢华,线条繁复,充满波浪曲线。著名的普埃布拉的托南钦特拉圣玛丽亚教堂(见下图)就是个中典范,其内部雕塑密密麻麻,纷繁复杂,附有彩绘和镀金,奢华无比。

不过,即便在西班牙的粗暴改造下,墨西哥艺术家也试图融入了属于自己的元素和风格。

例如,在托南钦特拉圣玛丽亚教堂的雕塑中,某些天使佩戴了鸟羽头饰,就是典型的前哥伦比亚艺术风格:代表玛雅人王权的标志物就有三样:权杖、帽子和用鸟羽制作的饰物。

还有在雅各宾博物馆展出的一幅绘于1539年的画作《圣格雷瓜尔的弥撒》(见下图),尽管画面内容描述的是典型的天主教仪式,但整个画面却不是用颜料绘制的,而是用热带鸟类的羽毛拼接而成的。

第三阶段:解放后的墨西哥艺术(公元1810年后至今)

墨西哥从1810年开始发动反抗西班牙的独立战争,经过11年奋战,终于在1821年独立。

独立之后的墨西哥,成了一个艺术文化极其开放的国家。很多艺术家远道而来在此创作作品。原本墨西哥就融合了西班牙艺术和前哥伦比亚艺术,这之后更增添了不同文化的混合,造就了独一无二的墨西哥艺术。这种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建筑物上,墨西哥城中央邮局就混合了多种艺术风格的特点。

之后的一段时期,墨西哥人开始追溯历史,描绘了不少西班牙侵略国土、屠杀当地居民的场面。

而在19世纪末工业发展的历史背景下,又涌现了描绘工业现代化风貌的写实类绘画。

20世纪初,墨西哥又掀起了一场革命,这场革命延续了20年,促成了全民教育和针对农民的部分土地再分配等改革措施的落地实施。这一时期的艺术,又是为人民和革命服务的。

这时期的艺术家从室内走向街头,开始在室外墙面上创作大型壁画,为了让所有民众一眼就能看懂,这些壁画风格简朴、色彩明丽,饱含情绪、充满激情,无论何种主题,无一不在号召民众换回尊严、投身改革的浪潮。

20世纪四十年代,墨西哥出现了一位惊才艳艳的女画家弗里达·卡洛,她是国际上非常有名的墨西哥现代艺术家,她的画作极有特点,画中演绎的自画像,怪异又让人触目惊心。

△《破裂的脊柱》

这正是由于她自身坎坷的人生经历造就的。她把自己遭受的痛苦,全都释放在了画作中。

今天的墨西哥艺术仍然鲜活无比,源远流长的古文明给了当代艺术家源源不断的灵感,传统和现代的结合,让墨西哥艺术独树一帜,成为人类艺术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这本《DADA全球艺术之旅:去墨西哥》绘本,脉络清晰地讲解了墨西哥的艺术。阅读它,就像经历了一场墨西哥历史文化艺术盛宴。年龄稍大的孩子可以自行阅读,去了解没件艺术作品背后的创作背景。

艺术教育包括四个方面,艺术创造、审美、艺术批评和艺术史。在阅读艺术绘本的过程中,我们就可以进行艺术批评和艺术史方面的教育。艺术批评,是指孩子用自己的理解来解释、表述艺术作品;艺术史,可以让孩子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作品产生。

这本书完美展现了墨西哥艺术的产生背景和发展过程,在熏陶孩子的艺术素养方面,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工具。

对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大段的文字可能既不会看也不想听,但不妨碍他们对书中的绘画作品产生兴趣,因为艺术不分年龄。我儿子看到弗里达·卡洛的这幅画作《没有希望》,就一直在问我这是什么意思呀?

在我看来这位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的女子,好像把过去吃过的所有东西都吐了出来,如果一个人再也无法进食,那恐怕真的就是“没有希望”了。——这是我看到这幅画之后的直观感受,至于专家的解读,我并不想特地去翻阅,我相信,每个人的解读都有其价值和意义,因为这就是艺术。

从此以后,一说到墨西哥,除了骷髅和万寿菊之外,我的脑袋里还会闪现更多的图像:金字塔、神庙,以及大型雕塑和壁画。

最后,不得不提一下,整套绘本是个系列,《去墨西哥》只是其中一本,这套绘本作者是 【法】克里斯蒂安·诺比亚尔 安东尼·乌尔曼,DADA全球艺术是全球广受欢迎的艺术启蒙经典读物。作为权威艺术教育书籍,非常值得入手!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