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堪称“晚清第一名臣”,他是如何修身的

开开看历史 2023-06-10 18:16:02

曾国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其修身德育思想继承并发扬了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精髓,内容丰富,影响深远。曾国藩修身德育思想在当时污池的社会环境中独树一帜,在流传了百余年后的今日仍然展现出其熠熠生辉的姿态。

曾国藩的修身德育包括立志高远、静心慎独、清廉简朴以及持之以恒等四个方面,分别对应志存高远、对内自律,对外淡薄,持之以恒,这一修身的思想体系在当代仍然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一、立志高远,铸修身之基

从古至今,凡是能成大事的人,都有着很髙远的志向,曾国藩亦是如此,他曾以“国之藩萬”为目标。正是这种宏伟的志向,远大的理想使得曾国藩成为“晚清第一名臣”,完成了“十年七迁、连跃十级、官居二品”的奇迹。立志高远是曾国藩个人成功的起步。

曾国藩将名字“子城”改为“国藩”,即暗喻“为国藩勤”的意思,以此随时提醒不忘自己的志向。即使在担任翰林院主持侍郎时,仍在不断努力读书。曾国藩还有写日记的习惯,他通过写日记来实现“吾日三省吾身”。难能可贵的是,在兵荒马乱的战争年代,曾国藩也没有断过写日记的习惯,直到临死前一天。可见曾国藩志气可嘉。

这一切都是为了达到儒家“内圣外王”的最高境界——“平天下”。曾国藩成功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志当存高远”。受时代的限制和在传统的儒家文化的影响下,曾国藩的“平天下”的志向不得不谓之高远。

二、静心慎独,求内心自律

曾国藩静心的修身思想使其在静中反思自己,洞察其内心,而不是任其随波逐流,并且除去了世俗中的欲望,认识自身本来的良知。他慎独的修身思想使他能够在无人的时候约束自我,做到内外如一、诚实可靠。这种静心慎独的修身方式使得曾国藩逐渐地完善自我,并由此得出了许多为人处世的方法,这些方法使其得以叱時官场,平步青云。

曾国藩静心慎独的修身思想强调的是一种自律精神,它指的是在无人监督时能通过意志的作用将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使主体的行为及思想能与外界要求相一致。自律精神可以增强主体的道德感,提高主体的道德认识,有效地预防现代社会的“道德滑坡”,有助于当代人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对自身而言,自律是论语中所论述的一种“反求诸己”的方式,它可以使自我内心得到安宁,心灵得到净化,从而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进而塑造健康的人格。

而且静心的修身思想也是一种我们可以运用来调适心理,保持身心健康的一种方法。曾国藩对自己的人生修炼有五个字,分别是“诚”、“敬”“静”“谨”“恒”。这五个字的最高修养是慎独。

曾国藩静心慎独的修身思想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的营养,他熟读四书五经,用圣人的道德标准来约束自我,并且通过记日记的方式对自己一天的言行进行反思,三十年如一日。曾国藩思想中的“廉、谦、劳”三字原为“清、慎、勤”。曾国藩为求文辞浅显,将三字改为“廉、谦、劳”。可见“慎”是与“谦”密切相关的。

曾国藩通过记日记的形式将一天所有的言行记录在册,之后检查这些言行是否符合圣人的道德标准,找出自己身上的微小的不足之处,去恶扬善,真正地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并且曾国藩尝试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化他人,用自己的道德力量去感召他人。

三、清廉简朴,淡名利权色

曾国藩清廉简朴的修身思想使其不会被金钱、名利及私情所累,从而能够心智清醒,心态恬淡,淡泊名利,最终达到大公无私,使之能够步履从容地从权利斗争的漩祸中走过,并在官场上立于不败之地。为官者应以曾国藩作为榜样,清廉简朴,光明正大。

只有这样,他才能够认识其本心,自身不会受到外界的诱惑和蒙蔽,一身清白,没有私心,才能够明察秋毫,秉公处事。这样清正廉明的官员是受老百姓欢迎的,也是受上级赏识的。

曾国藩清廉简朴的修身思想里包含了勤俭的思想。清廉虽意味着为官清正廉洁,但也包含了为官要勤于公务,否则就失去了当官的意义。清廉简朴的修身思想不仅对公务员有重要的意义,对普通的民众也是有益无害。

普通的民众若能做到生活简朴,这既是为个人自身节约财产,也是为国家节约资源,从而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勤俭节约的良好风气,更好地促进社会发展。曾国藩清廉简朴修身思想中所蕴含的勤俭思想对于国家而言意义重大。

勤俭意味着对人民群众创造的劳动财富的尊重,同时勤俭有利于社会财富的积累。对于家庭而言,勤俭思想有利于家庭热爱劳动,杜绝好逸恶劳的氛围的形成,有利于良好的家风的形成,并由家风扩大到一种社会风气上来,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

曾国藩在平定太平天国后,同治皇帝封他为一等毅勇侯,世代世袭。曾国藩的地位称得上呼风唤雨的。大量财富唾手可得。然而,曾国藩却不太富有。

与周围的官员相比,可以说是比较清贫的。但无论在何时何地,他都坚持着自己清廉简朴的修身思想。首先,他遵从儒家思想的教诲,“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从自己做起,“清贫如寒素,廉奉尽充官用,未尝置屋一廛,食不过食四簋。”

不仅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家人亦是如此。女儿出嫁时,曾国藩规定嫁妆不得超过二百金。曾国藩对亲家的要求也体现了清廉简朴的修身思想。他教诲其子女“由俭入奢易于下水,由奢反检难于登天。”

作为一个立志高远的政治家,曾国藩提倡以清廉简朴修身,不仅是为了兴家,更是为了改变晚清的社会风气。“检者可以正风气”体现了曾国藩提倡清廉简朴的真谛。

或许,曾国藩独木难支,无法改变当时奢侈淫靡的社会风气,但他能用“清心寡欲”来保护自己“清廉简朴”的纯真。在曾国藩看来:“凡欲者不能检,好动者不能检”。

四、持之以恒,成修身之道

曾国藩的持之以恒的修身思想使其拥有坚强的意志,这种坚强的意志使得曾国藩在率领军队战斗时变得无敌,在治理国家时变得刚强果断,从而于外无敌,于内大治。

同时,持之以恒的精神也使得曾国藩从不放弃对自己志向的追求,因而其抱负才能最终得以实现。曾国藩的家庭并不是十分富有。父亲曾麟书从小亲自培养曾国藩。

曾麟书对曾国藩的教育方法便是不厌其烦对曾国藩进行砺其志,从早到晚不停地督促曾国藩读书。少年的励志启蒙教育培养了曾国藩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的精神。

曾国藩九岁读完了五经,十五岁完成了《史记》等书的阅读。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曾国藩勤于求学的执着。这种执着便是曾国藩持之以恒修身思想的体现。

在曾国藩身居高位时,他仍把勤恒的修身态度与治国相联系,多次巡视军营,遇到问题便亲自解决。曾国藩用自己一生的行为证明了持之以恒的精神对其成功的巨大作用。

曾国藩从小在父亲的教育下,培养了不畏惧困难的意识,对自己所要从之事,从来都是信心满满。曾国藩曾在给家人的信中多次表示,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途径或许是多种多样的,但关键是要有对目标强烈的向往以及对自己所做之事的坚持。

养成持之以恒的精神,还需要要注重“专”,即对目标的坚持,曾国藩讲这就譬若掘井的道理,“与其多掘数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

只有在前进的道路上不惧挫折,才能奋勇向前。在奋勇向前的道路上要自律,水滴石穿,绳锯木断,长久地坚持才能够冲破一切阻力,战胜一切困难,经历磨难而脱胎换骨,忍受磨难而最终涅槃,最终实现人生境界的升华,实现自己的梦想以及人生价值。

五、总结

曾国藩在修身时着眼于四个方面,首先立志高远,打好修身的基础,之后需要反观内心,做到静心慎独,求内自律,对待外物要始终保持清廉俭朴,淡泊名利权色。长此以往,持之以恒,方能成就修身之道。

曾国藩修身德育境界之高不禁让人赞叹,也给后世提供了非常完整的修身指南。天下大事,皆始于足下,曾国藩的修身之道正是如此,在当代,我们应当借鉴其成果,在修身的道路上,应当不断地修炼内功,打铁还需自身硬啊!

0 阅读:9

开开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