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曾发现2封信,揭露了明朝灭亡原因,许多人表示崇祯做得对

往复随安去 2025-02-12 18:11:32

【前言】

明朝的开国之君朱元璋,原本是个乞丐,却成功登上皇位,缔造了统一的大明王朝,这堪称中国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壮举。但这般奇迹的荣光并未长久延续,仅仅过了 276 年,大明王朝就在农民起义军的攻打之下走向了覆灭。

崇祯皇帝成了这个往昔文明昌盛的帝国的末代之君,最终他于煤山自缢,以身殉国。崇祯临终前留下的遗言,既表达了他内心的悲叹,也点明了大明王朝灭亡的缘由。那时候,葡萄牙曾致信崇祯,表示愿意援助大明,然而却遭到了崇祯的回绝。直到今天,崇祯的这一决定仍然值得我们去思索。

【崇祯皇帝视天灾为亡国罪魁祸首】

1627 年,明熹宗驾崩后,崇祯皇帝正式登上皇位,终结了其兄长明光宗那毫无作为且腐朽不堪的统治,同时也拉开了明朝最后 18 年历程的序幕。

崇祯皇帝刚登上皇位的时候,那会儿农民起义闹得正凶,女真的入侵也越发厉害,再加上朝政污浊不堪,国库空空如也。崇祯对明朝末年这种难以挽回的状况满心忧虑,他勤奋理政,关爱百姓,自己省吃俭用,每天就吃两顿饭,每顿只是一碗稀粥,身上穿的是皇后给他缝补的旧衣裳。

然而,朝局不但没变好,反倒越发糟糕了。崇祯在位的十好几年里,天灾就没断过,春秋有蝗虫肆虐,冬夏不是旱灾就是涝灾,老百姓的日子苦不堪言。庆阳府的村民小赵还记得,有一年春天,他们村几乎所有的庄稼都被蝗虫给毁了,那密密麻麻到处爬的蝗虫,让人看了直起鸡皮疙瘩。村里的百姓绝望地放声大哭,就连小孩子也只能靠吃树皮来充饥。

“难道是上天在惩处咱们吗?”小赵的父亲神情恍惚地言道。

不止是庆阳这个地方,在陕西、甘肃、河南等诸多地方,长期干旱或者暴雨频繁,使得粮食歉收以及饥荒变成了极为常见的事。荒年过后的次年,往往还会有蝗灾或者旱涝灾害出现。老百姓无奈离开家乡,到处流浪,众多村庄都成了无人居住的空村。

在这些灾民里边,有一部分人加入了李自成等人的起义队伍,还有一些人无奈流落到山寨当了贼寇,四处进行抢劫。打那以后,天灾与人祸相互掺和,让这个原本就战乱不断的帝国更是陷入了艰难的困境,处境愈发糟糕。

就这种状况,就算汉武帝能死而复生,那也没法扭转乾坤。更别提处在这乱糟糟世道中的崇祯帝了。他吃不好睡不好,整天为百姓的生计犯愁。有一回,皇宫里传出崇祯帝凄惨的哭声,把正在打扫的太监给吓得不轻。实际上是崇祯帝在御书房里独自悲泣呢。

“俺没啥办法了,这是老天在惩处俺啊!”崇祯没精打采地嘟囔着。

【东林党执政能力欠佳,错杀袁崇焕】

除了天灾作祟,使得明朝举步维艰的还有朝中奸人横行。崇祯登基后,接连整治了以魏忠贤为首的宦官弄权之事。他想要任用有能力的臣子来治理国家,但是接管朝政的东林党却也没办法扭转局面。

东林党人虽说文辞优美,讲话也很文雅,可常常就只是会指责讥讽,压根没有真正治理国家的本事。他们当官后,国家内部的忧患和外部的侵扰变得更加严重了。这里面最为复杂难办的,那就是把东北边将袁崇焕给处死这件事儿。

袁崇焕本是个颇具胆识的将领,他以强硬的方式,接连击退了后金军的进犯。然而,他为实现目的不择手段,引发了诸多不满。边将高起潜等人便以此为由,弹劾袁崇焕狂妄自大。

然而,主政的东林党将袁崇焕的我行我素看作是重大隐患。就这么着,袁崇焕这位抵御后金、守护东北的杰出大臣,竟被明朝廷处以了千刀万剐的极刑。

“袁崇焕一死,东北可就守不住啦!”当崇祯得知这一情况后,那是恼怒万分啊。

您瞧瞧,袁崇焕这一死,那后金进犯得愈发凶猛了。明军呢,那是连连败退,沈阳、辽阳这些个城池啊,一个接着一个地都给丢了。这关内的老百姓听到这消息,那可真是吃惊得不行。“那可是咱们的北大门呐,照这么下去,辽东那半壁河山都得没了!”有人这么说道。

东林党这般做法,就好比把北大门的门板给毁掉了,让那儿出现了缺口,任凭他人随意进犯。他们的本事着实让人感到忧虑啊。

【崇祯选臣不当,刘志道滥用兵权】

不光是中央腐败不堪,地方上也是乌烟瘴气乱成一锅粥。按道理讲,西北将领刘志道领着军队去剿匪,朝廷还给拨了款,本该齐心协力才对。可谁能想到,刘志道竟然背地里使劲扩充自己的势力,把军队牢牢抓在自己手里,妄图拥兵自重。

刘志道剿匪好些年了,可就是没办法把李自成等农民起义军给彻底消灭掉。有传言说,每次起义军吃了败仗,刘志道都会偷偷把李自成给放了。为啥呢?就因为他担心要是起义军真没了,朝廷就得把军权收回去,那他自己可就没权势了。

就这样,李自成的起义军在刘志道这种变相庇护之下,不断发展壮大。最终,起义军竟然打进了北京,致使明朝覆灭。刘志道这个养虎遗患的家伙,着实应该遭到指责。

崇祯心里明白,自己在任用臣子这事儿上犯了大错。那刘志道胡乱行使兵权,使得起义军越发张狂。现如今大明的江山落入贼人之手,他自己也脱不了干系。

“唉,都怪朕用人不当,挑了刘贼去当将领,这才让天下变得乱糟糟的。”崇祯感慨道。

【徐光启建议求助葡萄牙遭拒绝】

当明朝处于内忧外患不断、陷入困境之际,徐光启提出向拥有先进武器的葡萄牙人寻求帮助。看上去,这好像是个能行得通的办法。

徐光启给崇祯去信说,澳门那可是皇上您赐予葡萄牙人的地方,当下皇上您遇到难处了,他们应当报答您的赏识恩情。要是明朝准许葡萄牙人传教,并且把澳门永远地割让给他们,那他们就能够出兵帮明朝了。

“我坚信天主教的力量,西方那些先进的武器完全能够镇住李自成。这样做不但能够化解当下的紧迫难题,而且对巩固澳门的地位有好处,也有益于天主教在咱们国家的传播。”徐光启在信里是这样讲的。

这个提议貌似能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既能够化解当下的危急情况,日后还能够从西方那儿学到先进的技术呢。可是,当这封信呈到崇祯面前时,他却不耐烦地把它丢到了一边。

“皇上,您不妨思索思索。”身旁的官员们劝导着。

“住嘴!这天下都乱了,你们居然还想着引蛇出洞!”崇祯怒喝道。

在明朝那个时候,向葡萄牙求助简直就是自找麻烦。明朝当时自身都深陷困境之中,怎么可能让外人来插手中国的土地呢!

“我就算是死,也要和国家一同存亡,绝不能让咱中国被他国给奴役了!”崇祯斩钉截铁地说道。

就这样,这封信没了下文,葡萄牙想要援助大明的那只手,也随着大明的灭亡,永远地收了回去。

【崇祯拒绝外力干预,立场值得肯定】

现如今,不少人觉得,崇祯不该拒绝葡萄牙的帮忙,从而错失了好机会。但是呢,任何事情都得看开头和结尾。后人的好多例子都在提醒我们,依赖外部力量,常常会引发极为严重的灾祸。

19世纪中叶,在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坚决销毁英商鸦片,有力地抵御了外商的侵略。他的这种坚定立场,为中国挣得了民族尊严。20世纪初,辛亥革命爆发,孙中山先生更是提出“革命队伍需达成全国各民族的大团结”,以此来抗击外来侵略势力。

不难想象,要是崇祯那会儿依靠葡萄牙的势力,中国极有可能会沦为殖民地,民族将会遭受更为深重的苦难。崇祯目光长远,哪怕时间短暂,也决不愿开启这道充满危险的门。这一历史决定,是明智的。

如今咱中华民族已然挺直了脊梁。咱得记住,国家大事,绝不能让外人插手其中。处在这风云变幻的时代,咱们还是得坚持自主独立,把民族信心稳稳地立住,这样才能奋勇向前。

【结语】

大明王朝由盛转衰,这段历史充满了悲喜沧桑。当崇祯皇帝接手那艘几近沉没的巨船时,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困境,真是进退维谷。尽管他一心勤政,想要力挽狂澜,可局势已然难以挽回,最终大明还是在李自成的攻城炮火之下走向了灭亡。

崇祯在临终时所留下的遗言,充分表露了他对这场覆灭的悲痛与无奈。而他坚决拒绝借助外力干预的这一决定,直到今天依然值得我们去深入思索。一个民族若要实现振兴,就一定要凭借自身的力量。当面临困境之时,我们切不可轻易地向外寻求帮助,只有将民族的自强信心激发出来,才能够打造出灿烂的未来。

0 阅读:87
往复随安去

往复随安去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