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认为必须占领荆州,庞统却说荆州不能要,两人水平高下立判

往复随安去 2025-02-21 10:38:14

【前言】

东汉末年那阵子,天下乱成了一锅粥,各路豪杰纷纷占地为王,老百姓那日子过得苦不堪言。在这个时候,好多有志向的人都盼着能在这乱糟糟的世道里闯出点名堂来,好改变自己和天下的命运。不过呢,想在这乱世里站稳脚跟可没那么简单,要是想干出一番大事业,就得碰上一位英明的主公才行。

那会儿有个叫司马徽的,人送外号“水镜先生”,这人学问大,见识广,在评价人才方面很有一套,不少有志向的人都盼着能得到他的举荐,好遇到明主。水镜先生先后给推荐了两个人,一个是卧龙诸葛亮,另一个是凤雏庞统。这二位在荆州之争里的选择,把各自才能的高下给体现出来了。

【众人皆知水镜先生,谁能挂在他的招牌上?】

司马徽,号长卿,是东汉末年颇为知名的隐士。他对经史十分精通,在品鉴人物、评论文章方面更是颇有造诣,不少有志之人都渴望能获得他的认可。那时有句俗语讲道:“若未进司马门,其文不值一看。”由此足以看出他在当时的声名之盛。

司马徽在乡野中过着隐居生活,平常靠种地维持生计,倒也自得其乐。他对功名利禄没啥兴趣,却热衷于发现人才。就这样,不少读书人冲着他的名声纷至沓来,盼着能获得司马徽的举荐。

“司马先生要是提拔一个人,那这人立马就跟他成了平民百姓间的好友啦。”当地有个老农民讲道,“要是能进司马门,那简直就像是直接贴上了‘上天宠儿’的标签,这辈子吃穿都不用愁咯。”

确实啊,在那兵荒马乱的世道,要是能得到司马徽的认同与举荐,那简直就相当于直接绕过了无数艰难险阻,能有机会去投靠一位明智的主公。那些被司马徽看重的读书人,一个一个都变成了一方的杰出人物。

司马徽的住所宛如一个人才汇聚之地,不少有志向的人都到此交流探讨,期望能借此为自己的人生开启新的篇章。一时间,冲着司马徽而来的读书人愈发地增多了。

【南州名士之首,远涉万里而来】

在司马徽那儿,有两个颇为特别的读书人特别引人注目,一个是来自襄阳张家湾的诸葛亮,另一个则是从远方赶来的庞统。

诸葛亮和司马徽向来关系要好,他俩志趣一致,常常往来沟通交流。而庞统呢,为了能和司马徽结交,居然从遥远的荆州跋山涉水赶过来,路途长达两千多里,他的这番诚意着实可见一斑。

两人一碰面,司马徽就对庞统的品德和学问特别欣赏,他俩很快便成了知心好友。司马徽觉得庞统乃是“南州名士当中的佼佼者”,很看重他那超出常人的知识储备和独特见解。

从那以后,庞统的名气逐渐在当时传播开来,不少人都盼着啥时候能通过司马徽的介绍,跟庞统见上一面。

“庞兄从襄阳大老远地过来,这一路可不近呐,而且他还才华横溢,着实难得啊!”司马徽跟邻居们讲,“我跟庞兄聊得那叫一个痛快,他学识渊博,看法新颖独特,真是南州好几百年都难遇的奇才哟!”

邻里们听完,个个都对庞统另眼相待。一个能被司马徽这般高看的人,那肯定是才学出众、非同一般的。

“庞兄千里迢迢赶来,能与徽兄相见,这辈子都没白活。徽兄也算是长了见识,结识了一位非凡之人呐。”一位读书人不禁感叹道。

那时,庞统和诸葛亮都在司马徽那儿“候着”,盼着能有机会为一位英明的君主出力。他俩都想着借司马徽的举荐,让自己的人生顺利开启。

【卧龙与凤雏,明主的选择】

这一天,来了个中年男子,他自称是刘备,前来拜访司马徽,想请司马徽跟他出山,帮他做事。

“当下这世道乱得很呐,俺刘备想请先生您给指点指点,好把百姓从苦难中解救出来。”刘备毕恭毕敬地言道。

司马徽没有马上应承下来,而是笑着念叨:“我一直坚守着清静,对世间之事不加以过问。要是能找到一位世间的杰出人才,那才能够使国家安定,把国家治理好呢。”

刘备不停地磕头,恳切地请求司马徽给自己指明方向,帮自己摆脱困境。

司马徽略微思考了一会儿,不紧不慢地言道:“卧龙和凤雏,能够相互帮衬;得到其中一个,就能够使天下安定。”

刘备听闻后,那是高兴得不行,连连向司马徽道谢。他心里明白,司马徽这是给自己举荐了两个人呢,一个是号称卧龙的诸葛亮,另一个则是被称作凤雏的庞统。

“卧龙凤雏,我定要将其招揽过来。要是能得到这两位贤才,必然能够改变局势,消除国家的忧患!”刘备在心里思量着。

就这样,刘备三次亲自前往茅庐拜访,总算把卧龙诸葛亮给请了出来。打那以后,诸葛亮就当起了刘备的军师。再说凤雏庞统,那可是经历了不少坎坷,过了些时日,也加入到了刘备的阵营当中。

刘备得了这二人,那是高兴得不得了,他忍不住感叹:“有了卧龙和凤雏,我还怕啥天下不安定呢!”

那么,水镜先生的眼光难道就真的毫无差错吗?那两位以天才之态亮相的卧龙和凤雏,究竟会在何时施展各自的本领呢?

【占领荆州,卧龙的谋略】

刘备拿下荆州后,就向两位军师征询对当下局势的见解。

“荆州乃数省之关键枢纽,掌控着长江之关键通道。”诸葛亮阐述道,“其北能够掌控关中,往南能够抵达江东,向西能够连通巴蜀,实乃兵家必争的要地。刘表无法坚守住荆州,而我主现今获取了荆州,能够以此为根基,向北征伐曹操,向东联合东吴,从而实现三分天下的宏伟大业。”

诸葛亮的谋略让刘备特别满意。刘备不停地夸赞诸葛亮有远见,对荆州重要性的判断十分精准。

不过庞统有不一样的看法:“荆州这地方地势确实险要,可那儿的民风凶悍,士兵也都很疲惫。东边有孙权紧盯着,北边的魏国也不安分。咱主公应该舍弃荆州,赶紧进入蜀地,这样才能躲开灾祸。荆州可不是能长久安稳待着的地方。”

刘备听闻此事后,便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

诸葛亮回应道:“庞公的看法实在是有些悲观啦。荆州那可是交通枢纽的重要之地,我家主公肯定能够牢牢守住。庞公您就别发愁啦!”

“亮兄考虑欠妥啊。一直守着荆州,最后定会给蜀汉带来灾祸。”庞统对此并不认同。

这两人呀,各自坚持着自己的看法,谁也没法把对方给说服了。

最后啊,刘备终归是决定依照诸葛亮的提议,牢牢守住荆州。于是呢,他就让关羽去驻守荆州,以此来防范东吴那边。

后来的事实表明,这一举措是个错误。刘备离世后,蜀汉因为荆州的争端跟东吴闹掰了,使得国家实力大大削弱。要是当初能采纳庞统的提议,舍弃荆州,说不定就能躲开这场战争灾祸了。

然而,在占领荆州这件事上,好像显示出卧龙的谋略还没有被众人深刻理解,也没看清形势发展的局限性,可凤雏却把荆州看得很透彻。

【凤雏早逝,谋略未施展】

拿下荆州后,刘备接着往西行进,打算拿下益州。在这个时候,庞统又一次劝刘备向西进发:

“荆州已然拿下,刘备理应在江东站稳脚跟。要是接着起兵向西进发,可不是啥好主意。”

诸葛亮表示反对,说道:“益州那地方地域宽广,可人口不多,不过资源倒是挺丰富的,刘备肯定得把它拿下。”

刘备犯嘀咕了,他着实不舍得放弃刚到手的荆州。

最终还是采纳了诸葛亮西进的提议。没过多久,在行军的过程中,庞统患病离世,享年仅三十六岁。刘备为此悲痛万分,对这位凤雏能臣的过早辞世连连叹息。

“庞公这么年轻就去世了,实在是老天嫉妒有才能的人呐!”刘备满心悲痛地说道,“要是凤雏还在,肯定能够和亮兄相互帮衬,一同谋划宏伟的事业!”

诸葛亮不禁长叹:“哎呀,老天啊,老天啊!为何要夺走我的良才啊!”

真可惜啊,凤雏的那些谋略都没来得及完全施展出来呢,人就这么没了。在荆州之争结束后,诸葛亮心里挺自责的,好像在琢磨当初是不是应该多听听庞统的意见才好。

“那会儿咱没能仔细琢磨,结果到了现在,这局面变得艰难危险啦。”诸葛亮满心感慨地说道。

刘备不住地长叹:“咱没了卧龙凤雏,最终让国家和家庭陷入危险混乱的境地啊!”

【结语】

水镜所荐的这两人,那可都是出类拔萃的人才,不过身处这乱世之中,他们各自的长处和短处一直都难以明确分出高下。卧龙的计谋高深,可也并非毫无瑕疵;凤雏的见解不凡,只可惜没能够充分施展自己的抱负。这也让咱们明白,就算是英雄豪杰,也难以摆脱时运和命运的影响。想想当年那荆州的争夺,水镜推荐的这两人谁更胜一筹,其实也不过就是一念之差的事儿。

0 阅读:14
往复随安去

往复随安去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