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人越来越不想回家过年了?
在网上刷到一条高赞评论:和家人聊天,三句话离不开钱,四句话走不出结婚,五句话都在谈节约,六句话说得都是懂事,七句话都是把你养大不容易,八句话都是你看看人家,九句话都是你要争气!这些扫兴的问题,让原本欢天喜地的节日变了味道!
如果你正在纠结过年要不要回家,内心始终得不到答案,那我就来告诉你,为什么我们想家,但又不想在家久留?

01、家庭氛围太压抑,家人关系太淡薄
读者小莹跟我说过,并不是所有的家庭都是幸福的,我就特别害怕跟我爸妈相处。
因为他们两个人很早感情就不好了,前几年也提过离婚,可是为了我和我弟,最终还是选择将就。可是妈妈是个暴脾气,爸爸是个闷葫芦,两个人一言不合就开吵;
别人过年过的是阖家团圆,我们家过年最怕的就是不能团圆;
每次爸爸妈妈因为一点小事剑拔弩张的时候,我和我弟就神经紧张兮兮的,生怕他们吵架,然后要在中间及时劝和;所以长大后,我宁愿离那种家庭氛围远远的,也不想回家。
为什么有的人不想回家过年?可能跟家庭氛围和父母关系有关!
比如当一个家庭里面,父母感情不好,总是吵架,三句话说得不好,两个人就开吵开骂,甚至摔东西,吵到隔壁左右都听见,那这样的家,带给的人只有窒息和绝望。

02、失望性情感隔离,以及新旧观念的冲突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做失望性情感隔离,表现就是与父母之间没有亲人的感觉,没有分享欲,也不想有太多的情感牵绊。与父母频繁接触,反而会感到焦虑和失望。
比如有位网友说,从小就很少得到父母的支持和关心,别的小孩在外面读书,父母一个星期一个电话,而我呢,父母两三个月都不会主动联系我一次,一般打来电话也就是问我生活费够不够?然后寒暄几句就挂了!
我以为所有的父母都这样,只是话多话少的区别!
直到我出去上班后,我发现我的室友朋友他们跟父母都有一个群,他们平时说话都是在群里联系,有什么事情也会打群电话分享,我才明白,那才是家的模样!
其次,新旧观念的冲突也会让子女产生失望性隔离
来访者小周跟我说,我一直以为我的父母很爱我,虽然他们有时候对我很控制,但是我以为当我有困难的时候,他们会站在我这一边,其实是我想错了。
她说前两年因为老公出轨家暴,于是两个人离了婚,但是因为婚前没有财产,所以离婚后她都是一个人租房子住,但是除夕前两天,她回了自己娘家,本以为父母会欢天喜地地迎接自己,结果大年三十那天,却被自己的亲爹和嫂子撵出去住宾馆!
理由就是:结了婚的女人,不能住在娘家,不然会对娘家不好!
小周说虽然我能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但是我还是不能理解我的家人在大过年那天把我赶出去,好像对于他们来说,我就是不吉利的,
小时候本以为家才是自己的避风港,现在懂人情世故之后才知道,根本没有什么避风港,自己才是自己的港!
所以为什么有些人越来越不想回家了?
因为长期被忽视,被冷落,被拒绝,被否定,导致你的情感诉求总是得不到回应,你的父母也无法站在你这一边?甚至你觉得他们可能会把你当麻烦?
久而久之,你也不想再和父母联系,遇到困难也不想和他们说,和他们之间也没有亲人的感觉!

03、过度的“关心”,也会令人反感
阿德勒说过,过度的关心,是对他人最大的不尊重!
比如亲戚之间正常聊天和表达关心,本就没有问题;
但是过度的关心,其实是一种“控制欲强”的表现,会引起我们的反感,影响心情,甚至会造成关系的破裂。
就拿我们自己来说,平时在外面工作,离家很远,好不容易过年回了一次家!
可是没想到第二天你只是睡了一个懒觉,可能就要被父母亲戚说你懒。
于是在他们的催促下,你只能快点起床,然后收拾的整整齐齐;
然后过完年又要跟着父母走亲戚,走到哪里,都有人问,现在在做什么工作,一个月工资多少?现在存了多少钱?
你可能对这些问题比较抗拒,就委婉地回道:还行吧!养活自己凑合!
可是亲戚们并不满足于此,又开始追问你一些更隐私的话题:谈朋友了没?谈了几年了?什么时候结婚,请我们喝喜酒?
如果知道你还没谈,就殷勤地说,我这边有几个合适的,给你介绍啊?
要是知道你谈了,就问对方家里怎么样?几口人?彩礼给多少?家是哪里的?有没有房?……
这些过度的关心,其实背后都隐藏着别样的意图,不管是不是好心,都让人感到压力重重。
所以啊,如果你感受到了不舒服,甚至跟家人相处产生了焦虑和恐惧的情绪,那不怪你,不是你的错,不要自责!
那么如何才能让自己回到家好好过年,不因为这些事情影响情绪内耗呢?
下面我给大家提供了几点过年小建议,教你们如何与亲戚家人好好相处?

第一,完成与原生家庭的分离
其实在我这么多年的咨询里,我发现很多孩子与父母的问题就是没有分离!
就像我前面提到的读者小莹,她之所以不想回家,就是因为她在感情上还被原生家庭所牵绊,甚至背负着父母关系不好的伤痛!
但是我之前说过,父母的感情是他们的课题,你只能解决你自己的课题。
比如你的爸爸妈妈感情不好,你就希望他们不要吵架,不要离婚,这是你的期望,但是你的父母做得到吗?
如果他们做不到,是不是痛苦的就是你了呢?
又或者很多母亲在家里过得不幸福,可是又会跟自己的孩子说,我都是为了你才不离婚的!要不然,我早丢下这个家跑了?
可是你们知道孩子听到这个话,自己是什么感受吗?
孩子就会觉得,我就是这个家不幸福的始作俑者!可是我能怎么办?
所以啊,孩子就会整天活在这种不安全的家庭里,就会把拯救父母拯救家庭背负在身上;一边盼望着父母能好好在一起;一边又不希望父母总是吵架!
想要改变这样的状态,我建议大家,不管你的家庭是否和睦,你都应该完成与父母与原生家庭的分离,这就是心理上的断奶,你要开始走上自己的独立之路,
你要知道他们感情好不好,那是他们的事情,你只能力所能及地影响他们,能影响多少是多少,尽力了便可安心。
其次一个人能否改变,改变多少,都不是你能决定的!
所以,不论处在多么亲密的关系之中,包括亲子关系,夫妻关系,都不要忘记这个道理,就是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灵魂,这样事情就简单了许多,不会对别人强求,也不会强求自己给別人做力不能及的事。

第二,提高你的边界感,不要让别人过度入侵你的边界
资深人际关系学家内德拉说过一句话,家人之间相互伤害的根源,就是缺乏边界感。
她认为,家庭中的绝大多数纠纷都是因为界限出了问题,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依赖共生和互相纠缠。
依赖共生的人表现为,非常喜欢照顾别人,他们通过让别人需要自己、依赖自己,给予别人并不需要的关怀来确立自己的人生价值,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比如当你喜欢赖床睡懒觉的时候,你的父母就总是关心你有没有吃早餐,会不会饿出胃病来?
又或者出门,要你多穿点衣服,生怕你感冒了;
还有当知道你现在的工作或感情不顺利时,就想让亲朋好友给你介绍工作,或者介绍相亲对象;其实延伸为对你的生活指手画脚;
而互相纠缠就是跟父母过度亲密,有过多的情感卷入,这就像我上面说的,有些人过得不快乐,就是过度背负了父母的课题,和他们有太多的情感卷入,包括认为自己家庭不幸福,自己就无法生存,无法获得幸福等等。
所以,家人之间是需要边界感的!
①协商一致,确定彼此的界限。比如你可以告诉父母,我知道你们都是为了我好,但是我是一个成年人了,我会好好照顾自己,你们说多了,反而我心里也会不舒服!
②遇到过度关心的亲戚,一定要保持距离。比如你可以在心里确认好:自己需要维护哪些隐私?哪些可以分享、哪些不可以?这件事说出来会不会给自己带来烦恼?
在无法说服倔强的父母和亲戚时,既不想继续,又没准备好离开,不妨跟对方拉开距离,比如你可以通过转移话题,或者假借上厕所巧妙脱身!
最后我想说,回家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和好奇心,而是为了和家人热热闹闹的相聚,
所以我们要用心经营和家人在一起的每时每刻,让每次回家都充满欢声笑语。如此,才是回家的意义!
祝愿大家都能开开心心过个年,世界和我爱着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