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武王举鼎绝膑而死,秦国两派内斗争王,赵武灵王为何横插一脚?

醉风文史 2024-02-21 23:42:47

在秦国历代王中,秦武王嬴荡在历史上的形象较为鲜明,虽然其在位时间仅有短短四年,但关于他力能扛鼎的传说,却比西楚霸王项羽还早了上百年。

而且,嬴荡之所以英年早逝,完全是因为要显摆自己的力气强行举鼎,结果鼎砸中小腿,最终不治身亡,这种戏剧性的死亡方式,历来被吃瓜群众津津乐道,毕竟喜欢装没有错,但装死自己的,也就独此一份了吧。

史书上但凡描述一位君王力能扛鼎,这位王就几乎没有什么好下场。商纣王能力搏野兽、单手举鼎,最终投火自焚而死;秦武王也能扛鼎,结果绝膑而死;西楚霸王同样有扛鼎之能,结局是在乌江自刎。

鼎是天下的象征,一般人可扛不动,秦武王23岁因扛鼎绝膑而死,身后无子导致秦国内部发生动乱,后来还是赵武灵王横插一脚,强行拥护身在燕国为质的公子稷回国继承王位,是为秦昭襄王。

那么,赵武灵王为何要这样做呢?

秦武王的功绩并不小

很多人认为秦武王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昏君,喜欢比武角力,就将大力士乌获、孟说等人封为大官,丝毫不管这些人的品性和能力,不喜欢“爱耍嘴皮子”的张仪,吓得张仪找理由逃回故国。

即便是司马迁也在史书中评价秦武王“有力好戏”,这个评价着实不高,这也成为后人印象中秦武王的典型形象,但实际上,秦武王并非真的只是一介好斗莽夫,不然也不会获得“武”这一美谥。

首先,秦武王设立了丞相职位。秦武王即位的时候,秦国国力已经远超诸国,秦武王认为山东六国没有资格与秦国相提并论,于是将各国设有的相国、令尹职位改为丞相,并分设左、右丞相相互制衡。

当时,秦武王任命的左丞相是名将甘茂,右丞相则是秦国宗室樗里疾,在两人的辅佐下,秦国经济等方面的实力进一步提升。

其次,远交近攻,联越制楚。虽然“远交近攻”是范雎献给秦昭襄王之策,但严格意义上讲,在范雎献策之前,这一策略已经被多次运用,秦武王就是使用者之一。

秦武王即位之初,各国均派遣使者前来祝贺,其真实目的自然是打探秦国的虚实,在众多使者中,秦武王极力向越国使者示好,借机拉拢越国。

秦、越两国分处楚国东西两面,与越国结盟显然能牵扯楚国的精力,让楚国陷入东西两线作战的压力,从而为秦国平稳发展提供安全的外部条件。

此外,秦武王在位期间还平定了蜀地动乱,为秦国对外用兵提供了稳定粮草支持;攻取宜阳、武遂扫清了秦国东出的最大障碍,毋庸置疑的是,秦武王为秦国崛起做出了巨大贡献。

秦国举的不是鼎,而是天下

当然,洛阳举鼎也一直被视作秦武王一生的黑点,成为秦武王“莽夫”形象的一个佐证,然而秦武王举鼎果真是为了争强好胜,显摆自己的力气大吗?其实并不见得。

相传,在夏朝初年,大禹划分天下为九州,并令九州进献青铜铸造九鼎,后来九鼎就成为王权至高无上的象征,无论是楚庄王问鼎,还是秦武王举鼎,本质含义都是彰显取代周王室,从而称霸中原的雄心。

秦武王在甘茂攻取韩国宜阳后不久,就命令右丞相樗里疾率领百辆兵车前往东周都城洛阳,随后,秦武王也在大力士孟说等人的陪同下赶往洛阳王宫,一览象征王权的九州鼎。

在见到象征雍州的龙文赤鼎时,秦武王忍不住要与孟悦等人比赛举鼎,因为秦国地处雍州之地,秦武王举鼎未尝没有向天下诸侯示威的意思,意在表明秦人能够走出函谷关问鼎中原。

可惜的是,秦武王虽天生神力,但也不足以举鼎而行,最终被鼎砸中小腿,不治身亡。

秦武王去世时年仅23岁,还没来得及留下后代,这就给秦国留下了内斗诱因,因为秦武王的兄弟不算少,应该选谁成为秦国的王还要看相关利益集团的斗争结果。

当时秦国主要力量有两派,一派以秦武王的母亲惠文后和王后为主,支持秦惠文王庶长子嬴壮为继承人,另一派以宣太后和其异父弟魏冉为主,拥立宣太后次子公子嬴芾为继承人。

值得一提的是,宣太后有三个儿子,当初她之所以要拥立次子嬴芾,是因为长子嬴稷还在燕国当质子,想要将嬴稷接回秦国需要通过复杂的外交手段,在时间上根本来不及。

赵武灵王插手,质子成王

很显然,惠文王后没有宣太后的手段和能力,再加上魏冉在秦国朝堂的权势很大,嬴芾成为秦国的王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但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

赵武灵王从秦国内斗中敏锐地察觉到有利可图,他想要扶持一个亲赵秦王,于是将算盘打在了在燕国当质子的嬴稷身上,准备推举嬴稷上位。

那么,赵武灵王为何要插手秦国的王位之争呢?这与当时赵国的尴尬处境有关,赵武灵王在位期间,霸主魏国已经衰落,而秦国通过商鞅变法逐渐强盛起来,齐国通过邹忌变法图强,实力同样不容小觑。

赵国夹在齐、秦之间,赵武灵王表示很慌,以至于夜不能寐,后来齐国屡次攻赵,势力一度扩张到了赵国东面的燕国,明眼人都明白,齐国的目的就是一路西进。

赵武灵王为了阻挡齐国的兵锋,拥立在韩国当人质的燕国公子姬职当上燕国的王,这样一来,燕国就成为赵国抵挡齐国的屏障,赵国暂时解除了来自齐国的威胁。

赵国作为秦国东出之路上三个选择之一,也很有可能成为秦国的重点打击对象,而秦武王之死则给事情带来了转机,他故技重施,企图拥立在燕国当质子的嬴稷成为秦国的王,借此延缓秦国的东出脚步。

在争取外部和平之后,赵武灵王则“闷声发大财”,通过“胡服骑射”改革增强军队的战斗力,灭掉中山国之后又向西攻伐胡人,开辟出一条能够南下攻秦的道路。

事实证明,赵武灵王的战略眼光的确很高,秦昭襄王继位之后,秦、赵之间迎来了难得的和平时间,赵国也趁机发展壮大,只可惜赵武灵王在选择继承人上出了差错,最终被饿死在沙丘宫。

0 阅读:123

醉风文史

简介:读史使人明智,读史时偶尔冒出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