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钵,穿越2500年时空——真正的喜马拉雅之声

福老大 2024-11-19 11:22:31

过去,提到“喜马拉雅”人们第一时间会想到雪山和神;如今,人们脑海中可能还会关联到另一个词汇——声音。今天我们的话题就是捋一捋喜马拉雅、声音以及当前非常火热的“颂钵”之间的关系。

为了让大家厘清主脉络,这里先用一句话串联一下三者:颂钵疗愈是都市女性时尚的舒缓放松方式,这种文化源于中国西藏、尼泊尔(喜马拉雅)地区,是通过特有声音来实现身心疗愈的。

神的住所

音译的喜马拉雅一词由两个梵文词语Hi-ma和a-la-ya组成,前者意为雪,后者意为住所,合起来意思是“积雪之地”。不过,在古印度梵语中还有与“喜马拉雅”发音极为接近的词Devalaya(神灵住所)、Shivalaya(湿婆神住所)。如果考虑到雪山在这些地区人们信仰中的地位,以及雪和住所进行搭配多少有点别扭,个人比较倾向于认为喜马拉雅的本义是神的住所。

神佛住在山上,这也符合东方人的意识传统,比如道教的神仙要么住在昆仑山、要么住在蓬莱山;古印度佛教就不用说了,如来住灵山、观音住珞珈山,连《西游记》中猴哥的师父菩提老祖都住方寸山,如此等等……毕竟,山距天近显得神圣,又根在大地能拉近神佛与人间的距离。

喜马拉雅是神佛们的喜马拉雅,神佛是人类信仰中的神佛。神祇自古以来是人类精神世界的主宰者,他们在人间的代理是宗教,喜玛拉雅山脚下就是释迦牟尼所创佛教的发源地。

声闻,心灵净化之道

颂钵,也有人把它叫做喜马拉雅钵,英文是singing bowl,意思是唱歌的碗。颂钵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印度及尼泊尔东部地区,最初就是僧侣的食器,所谓“托钵行乞”托的就是它。古印度不像中国有历史悠久的陶瓷文化,所以僧侣们用金属做碗图结实耐用,这可以理解,但唱歌又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知道,佛教信徒在修行过程中是必须诵读经书的,一方面这是学习参悟的过程,另一方面这也是宗教仪式所必备的内容——可致敬祖师,营造庄严氛围。特别是宗教仪式,活动强调人与神佛之间的沟通交流,人想要有求必应,还需要把诵经与音乐进行结合。

古人认为音乐“通神明”,从上古时代起,音乐就和祭司,巫师,祭祀,祈福等玄学神秘色彩的活动相关紧密。和所谓酒能通神一样,大概是因为音乐能达到“人气相接”,“动荡血脉,疏通精神”,可“使人喜,使人悲”、陶冶情志等效果。佛门也不例外,以诵经的功德为例,信徒们认为读不如唱,既然要唱就需要讲求韵律、节奏。佛教禅宗中有个曹洞宗,就以“用唱”为特点,比较典型的道场如福州的鼓山寺、福鼎的资国寺等等,佛经伴韵,听起来让人心旷神怡,别有体验。

颂钵疗愈的秘密

古印度佛教的比丘看重苦行,连吃饭都靠行乞化缘,浑身上下财务不过仅衣服和吃饭的钵而已,所谓衣钵传承的成语就是这么来的。另外,他们修行的场所也多在野外丛林,这样的条件下只能以自己的钵和木材来做乐器,佛教法器颂钵、木鱼便源出于此。

两千多年后的今天,虽然不少寺院的僧人用斋仍使钵,但作为专门用途的颂钵已经独立出来,其规格、材质不一而足。颂钵还不仅限用于宗教活动仪式,也走向社会成为人们放松身心的时尚方式。

颂钵是用由金、银、铜、铁、锡、铅、汞七种金属及天然矿石制作的合金器皿,传统颂钵完全用手工凿击而成,成本高昂。由于金属制品并非自然产物,所以人类神经系统对金属的发声是极为敏感的,因而古人作乐用黄钟大吕,战场使鸣金收兵,颂钵疗愈同样是基于这样的原理。

每个颂钵都有独特的质地和声音频率,‌ 颂钵通过声音和共振,能作用于人体的生理和心理状态。通过敲击或摩擦发声,颂钵能将声音振动传递到身心深处,帮助放松身心、调节情绪。

科学研究发现,颂钵发出的泛音与人体内的水分子会产生共振,可促进血液循环,调节身体机能,缓解压力;颂钵的低频振动也能深入人体核心,调节脉轮平衡,给人带来深层次的放松效果。

0 阅读:0

福老大

简介:看世界,品生活,悟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