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的治疗与中医案例分析

寻桃聊健康 2024-04-08 10:06:49

甲状腺癌的治疗与中医案例分析

甲状腺癌是发生在甲状腺的恶性肿瘤,其临床表现多样。早期可能仅表现为甲状腺内的坚硬结节,这些结节可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随着肿瘤增大,可能压迫并侵犯气管,导致呼吸困难;压迫食管则可能引起吞咽困难;侵犯喉返神经则会导致声音嘶哑。检查时可发现甲状腺结节(多为单发),质地偏硬,表面凸凹不平,活动受限或固定。在晚期,可能出现颈淋巴结转移,并伴有颈和锁骨上淋巴结肿大。 在中医学中,甲状腺癌被归类为“石瘿”、“肉瘿”等范畴。现代医家通常将本病分为肝郁气滞、痰湿凝聚、气血两虚三型。然而,我认为甲状腺癌的根本在于气虚,而痰湿、瘀血积聚是其表象。因此,在治疗上,我们应以补气健脾为主,化痰散结化瘀为辅,同时兼顾清热解毒。下面我将通过一个具体病例来阐述这一观点。 [案例]黄某,女,21岁。于2013年10月19日初次就诊。 病史:患者左侧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已四年,但近期病情复发已有两个月。在无锡某医院进行的B超检查显示:甲状腺左侧叶残余腺体内可见一约4mm×3mm的无回声区,形态规则,内部回声增粗,分布不均匀。医院建议患者再次进行手术治疗,但患者对手术已失去信心,遂寻求中医治疗。就诊时,患者左侧甲状腺明显肿大,伴有乏力、口干、心慌等症状。二便正常,舌淡苔白,脉细弦,右寸弱。 经过辨证分析,我认为患者属于气阴两虚、痰瘀互结的证型。因此,治法应以益气养阴、化痰散结为主。 处方如下:当归10g, 黄芪24g, 红参20g, 白术10g, 麦冬20g, 海藻15g, 甘草10g, 黄药子10g, 三叶青15g。共7剂,同时服用消瘤丸。

二诊:服药后,患者口干、乏力症状明显好转,继续采用原方治疗。再服7剂。 三诊:病情持续好转,继续按原方服药。再服7剂。 四诊:服药后,患者突然出现胃部疼痛、恶心欲吐等症状。舌淡苔白,脉寸关弱。考虑可能是黄药子引起的副作用。因此,去掉原方中的黄药子,加入猫爪草10g,继续治疗。再服7剂。 五诊:服药后,患者仍感胃痛、恶心。舌苔白腻,脉右关弱。改用附子理中汤加味治疗。处方如下:附子5g, 白术10g, 干姜3g, 红参10g, 白芍10g, 高良姜6g, 香附10g, 肉桂3g, 紫苏叶3g, 黄连1g, 甘草6g, 生姜5片,红枣5枚。共5剂。 六诊:服药后,胃痛消失,恶心感减轻。口干、口渴症状明显,舌红少苔,脉细滑。改用生地黄15g, 麦冬10g, 当归10g, 沙参10g, 枸杞子10g, 川楝子6g, 天花粉20g, 夏枯草15g, 牡蛎30g, 土鳖虫10g, 乌梢蛇10g, 徐长卿10g。共7剂。 七诊:服药后,口干渴症状消失,舌苔恢复正常,脉细弱。继续采用补气散结法治疗。处方如下:当归10g, 黄芪24g, 红参20g, 白术10g, 麦冬20g, 海藻15g, 甘草10g, 黄药子10g, 三叶青15g。此方连续服用两个月后,B超检查显示肿块消失。无锡人民医院的医生对此表示惊叹,认为中医的治疗效果非常神奇。 总结:此案例成功的关键在于对脉象的准确把握以及专病专药的应用。在初次就诊时,患者表现出明显的气阴两虚证象,特别是右寸脉弱。因此,我选用当归补血汤作为主方,以益气生血、领诸药直达病灶、达到消瘤的目的。同时,我还使用了红参、白术、甘草等药物来补脾益气。海藻与甘草的配伍在 甲状腺疾病治疗中具有独特的消瘤作用。黄药子,据《本草纲目》记载,具有凉血降火、消瘿解毒的功效。然而,使用时需注意其对肝功能的可能影响。三叶青,据《贵州草药》记载,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理气化痰、祛风止痛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其具有促进癌细胞凋亡和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作用。 在四诊时,患者出现胃部不适症状,我考虑这可能是由于黄药子引起的副作用,因此改用猫爪草。当五诊时患者仍有胃部不适,我判断为脾胃寒湿,于是使用附子理中汤进行加味治疗。六诊时,患者出现阴虚症状,我改用一贯煎加味治疗。最后,在七诊时,患者症状明显好转,我仍采用补气散结的方法进行治疗,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这个案例充分展示了中医在甲状腺癌治疗中的独特优势,也体现了对脉象准确把握和专病专药应用的重要性。然而,我们也要认识到,中医治疗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辨证施治,灵活调整治疗方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分发挥中医的优势,为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 同时,这个案例也提醒我们,中医治疗并非孤立的,而是需要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形成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新模式。在现代医学的诊断基础上,结合中医的辨证施治,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这将是未来医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也是我们作为医务工作者需要不断探索和追求的目标。

0 阅读:50

寻桃聊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