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中国人落脚的地方,就有饮茶的习惯。中国人最先发现茶叶,是最早饮茶的古老民族。中国有句俗语,“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足以说明,茶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种饮茶习惯在中国人身上根深蒂固,已有上千年历史。
在唐朝中叶,一位早年出家后来又还俗的和尚——陆羽,总结前人与当时的经验,完成了全世界第一本有关茶叶的著作——《茶经》,饮茶风气很快吹遍中国大江南北,上自帝王公卿,下至贩夫走卒,莫不嗜茶。甚至于中国附近的各国家,例如,高丽、日本以及东南亚各国,都学习了这个风尚。此后在17世纪初,荷兰东印度公司更首次将中国的茶输入欧洲,到17世纪中叶,在英国贵族阶层,饮茶已成为一种时尚。
喝茶,在中国已是一种普遍的休闲活动。现今一般家庭中,多流行以小壶泡茶法,这是从16世纪末明朝神宗时代流传下来的一种习惯,至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用小茶壶泡茶,茶味特别甘醇芳香,于是人们对饮茶之具的追求越发精益求精。明清时代以江苏宜兴的紫砂陶壶最为有名,凡出于名家的作品,必四方争购,价比黄金。人们在饮茶过程中讲求一种物质与文化融合的全面享受,对水、茶、器具、环境都有较高的要求。同时以茶培养、修炼自己的精神道德,在各种茶事活动中去协调人际关系,求得自己思想的自信、自省,也沟通彼此的情感。
在中国古代,文人用茶激发文思;道家用茶修身养性;佛家用茶解睡助禅等。物质与精神相结合,人们在精神层次上感受到了一种美的熏陶。在品茶过程中,人们与自然山水结为一体,接受大地的雨露,调和人间的纷解,求得明心见性回归自然的特殊情趣。所以品茶对环境的要求十分严格:或是江畔松石之下,或是清幽茶寮之中,或是宫廷文事茶宴,或是市中茶坊、路旁茶肆等。不同的环境会产生不同的意境和效果,渲染衬托不同的主题思想。庄严华贵的宫廷茶,修身养性的禅师茶,儒雅风趣的文士茶,都因不同的品茗环境和品茗群体而呈现出不同的茶情茶趣。
茶从形式到内容,从物质到精神,从人与物的直接关系到成为人际关系的媒介,逐渐形成传统东方文化的一朵奇葩——中国古代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