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科索夫斯基同志,你想通了没有?他坚持己见,赢得了元帅军衔

兵道争战史 2023-10-06 23:56:01

1944年的夏天即将到来的时候,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东线战场局势微妙:德国人已经几乎被赶回到整整3年前他们发动“巴巴罗萨行动”时的起始线上了。

在一段时间以来苏联红军对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持续施压下,德军及其仆从国盟友从乌克兰大步后退,在白俄罗斯则勉强控制着普里皮亚季大沼泽以东的一线地区。简而言之,东线轴心国军的态势已然岌岌可危。

斯大林猛揍希特勒

德军已经有针对性地全面采取守势战略,但要想守住漫长的东线又谈何容易。东线德军三大兵团中曾经最强大的由恩斯特·布施元帅指挥的中央集团军群,负责把守从斯尼茨切拉多湖一直延伸到韦尔巴镇的足有1100公里长的白俄罗斯前线。

要想有效控制这一线地区自然需要数量庞大的军事资源,而中央集团军群这时已没有可观的装甲部队,其麾下38个步兵师的平均兵力还不足2000人。

但是,当东线在那一年的6月初暂时处于平静时,希特勒并不认为下一场红色风暴将指向布施元帅的防区,他认为全力整补中的苏军的下一个首要打击方向将是乌克兰。

这个大独裁者把苏军的下阶段行动臆断为所谓的“加里西亚行动”,根据他的判断,苏联军队将从乌克兰西境进击波兰东部重城卢布林,然后向北进入维斯瓦河和布格河之间的区域,进一步越过纳累夫河朝着柯尼斯堡方向前进,从而切断中央及北方集团军群与德国本土的一切联系。

这种关于敌人意图的假设同时得到了德国国防军最高统帅部长官威廉·凯特尔元帅和最高统帅部作战局局长阿尔弗雷德·约德尔大将的赞同,当然也不可能指望这两位会对希特勒的想法持有什么异议。

在苏军正于乌克兰和克里米亚厚集兵力的情况下,希特勒坚持认为“加里西亚行动”就是敌军下一步行动诸选项中可能性最大的那个,因此他有针对性地加强了北乌克兰集团军群和南乌克兰集团军群的兵力,尤其是为前者配备了雄厚的装甲实力以迎接战斗。

前进中的苏联装甲部队

因此,在1914年初夏,指挥着北乌克兰集团军群的瓦尔特·莫德尔元帅手里足有9个装甲师、2个装甲掷弹兵师可用,相比之下,肩负着确保中央战线安全的布施元帅却只有1个装甲师和3个装甲掷弹兵师可资调遣。

然而,在这次兵力重新分配中得到最大好处的那个人却并不认同元首的判断,莫德尔元帅在6月初表示,他个人认为苏军不会再从乌克兰西部实施进攻。

至于一直承受重压的布施,更是从6月10日起就不断向最高统帅部表明自己的忧虑,根据他的情报体系,苏军的下一次重击很有可能就将落向中央集团军群。

诚然,“加里西亚行动”并非元首的狂想,反倒表明他对于东线军事地貌有相当程度的了解,而这样一个雄心勃勃的行动计划也确实符合苏联的战略利益。

只不过,从地形、后勤保障以及纯粹的战术角度来看,这样一场大纵深敌后的穿插行动都是难以实施的,那远远超出了当时苏军的能力范围。

尽管如此,苏军仍然拥有足以在一个主攻方向之外发动数个辅助攻势的作战资源,而发起许多场并行进攻战役的好处是使得本来就在军队数量上处于下风的防御者更加无法将预备力量集中到任何一处地段上了。

从6月9日开始,列宁格勒方面军率先对守卫卡累利阿地峡的芬兰军队发动了攻势,这个辅助攻势极大地缓解了列宁格勒和喀琅施塔得所承受的压力。

而在不到两周后的6月20日,白俄罗斯南部地区声势浩大的苏联游击队开始对中央集团军群的后方地区发动了大规模的破坏行动。

莫德尔元帅

接着,就是人们熟知的苏军1944年夏季大反攻,集中主要力量打击白俄罗斯(而不是乌克兰)德军的著名的“巴格拉季昂行动”,斯大林选择的战役发起时间是6月22日,也就是德军入侵苏联3周年整的纪念日,这确实是一个令人拍案叫绝的安排。

多达4个苏联方面军同时压向了布施的中央集团军群(第3装甲集团军、第2集团军、第4集团军和第9集团军),被选中领导“巴格拉季昂行动”的一众前线高级指挥官是:

波罗的海第1方面军司令员伊万·巴格拉米扬将军、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司令员伊万·切尔尼亚霍夫斯基将军、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司令员格奥尔基·扎哈罗夫将军,以及指挥着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康斯坦丁·罗科索夫斯基将军。扮演进攻一方主要人物的正是罗科索夫斯基。

“巴格拉季昂行动”尚在准备阶段时,英俊潇洒的波兰人罗科索夫斯基,这位曾经率部攻入斯大林格勒城区的、毕业于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的高才生,就展现了他极具个性的一面。

罗科索夫斯基元帅

按照苏联最高统帅部的战役部署,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部队必须在其南面的苏军进展到明斯克之前解决掉博布鲁伊斯克的德军。

不过这处要地位于普里皮亚季沼泽的北部边缘,可供大兵团通行的道路资源极其有限,罗科索夫斯基由是认定必须对博布鲁伊斯克发动双向的钳形攻势,这和通常要求在进攻之初即集中全力发起单一打击的苏军传统战术背道而驰。

在5月22日于莫斯科召开的军情会议上,这个问题不仅成为会议重点,而且罗科索夫斯基的“异端战术”差点酿成影响自己仕途的恶性后果。这位将军后来的自述是:“(我)计划在右翼实施两个突击的决心遭到了批评。”

在会场上,当罗科素夫斯基向最高领袖斯大林、外长莫洛托夫和苏共中央委员会书记马林科夫详细介绍完自己打算“双管齐下”的想法后,斯大林直截了当地表态道:“必须在其中一处突破德军防线。”

罗科索夫斯基进一步解释说,“如果我们从两个方向上发起进攻,并不会过分影响我们的攻击力量,而是能有效阻止敌人从一个地段向另一个地段补充兵力。”

“兵分两处,就为了这点好处吗?”斯大林有些不耐烦地说,“出去想明白了再进来。”

大会议室的边上有一个休息室,是让与会者放松的地方。罗科索夫斯基走进休息室重新考虑起他的进攻计划。过了一会儿,他重新回到大会议室中。

“你想通了没有,我的将军?”斯大林问道。

“是的,斯大林同志。”

“很好,现在你来说说怎样在一个方向上发起有效的进攻吧。”

罗科索夫斯基注意到,在斯大林身后的那张小比例尺形势图上已经画好了单一的进攻路线。然后他发言了,令屋子里的其他人全部目瞪口呆,“从两个方向上同时动手好处更大,斯大林同志。”他这样说道。

斯大林在会议室

罗科索夫斯基是斯大林的爱将,或许仅仅是因为这个原因,最高领袖耐着性子告诉他:“出去再想一遍。不要固执己见,罗科索夫斯基同志。”

这回不光是罗科索夫斯基自己进了休息室,莫洛托夫和马林科夫也跟进来了。他们警告罗科索夫斯基要小心自己的发言和立场,“你怎么敢不同意斯大林的意见?你唯一该做的就是认同斯大林同志的判断。”莫洛托夫总结道。

于是罗科索夫斯基在两位高官的陪同下再次回到了斯大林的身边。斯大林再次直截了当地发问:“哪种进攻方式更好?从两面进攻,还是发起更为有力的单向进攻?”

“两种进攻方式都有其可取性。”罗科索夫斯基答道。

“那么以你的意见,哪一种更优先?”

对这个追问,罗科索夫斯基以沉默代替回答,这已经清楚地表明了他的立场。会议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听得见,斯大林抽着烟斗,一言不发。

最后,他走向罗科索夫斯基,把一只手搭在他的肩上,然后大声说:“方面军司令员的坚持,说明他们周密地思考过进攻的组织工作。而这是成功的可靠保证。你们知道吗?罗科索夫斯基是对的。我很欣赏忠于职守的将领。我支持你的决定,罗科索夫斯基同志。”

会议结束后,斯大林告诉罗科索夫斯基,说他的肩上现在承担着未来行动成功或失败的全部责任。熟悉斯大林讲话方式的人不会不明白这是一个隐含的威胁: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成败,将决定罗科索夫斯基的前途。

“巴格拉季昂行动”战役

前线的情况表明,罗科索夫斯基为自己的方面军所选择的策略确实是最明智的选择。他的方面军拥有10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1个坦克集团军、3个独立坦克军、1个独立机械化军和3个独立骑兵军。

整个方面军的作战地域总宽度将近900公里——在整个卫国战争期间,很少有哪个担负进攻任务的方面军曾在这么宽的地域上采取行动的。

“巴格拉季昂行动”于1944年6月22日打响,在这个苏德战争爆发3周年的纪念日,苏联红军以他们预定的计划展开了进攻,只不过规模较之前的战役更为庞大、力面等和集团军的位察部以率先投入这每性的放事,在我人抵抗微弱的地段投人后类的重兵集团,在抵抗激烈的地段则施以基到的迫火准备,尔后再在徐进弹幕别击的掩护下逐步投入攻击波次。

用势如破竹来形容苏军的进展至为贴切,不过在接到了希特勒发出的多道“死守”命令后,德国人一度抵抗激烈,甚至在个别地段发动了反击。

白俄罗斯方面军序列中的第108步兵师的战时日志曾经对此有如下记录:“希特勒的匪徒都处于某种半麻木状态。这一大群士兵的行进,与其说是一支部队要不惜一切代价以自己的意志使敌人折服,不如说是一群牲畜表现出的动物的执拗。但当时的景象确实令人惊心动魄。”

不过,就算德军的反击再怎样“惊心动魄”,这片战场上的攻防态势也已经被注定了,受到持续重压的德国中央集团军群的第3装甲集团军和第9集团军的战线在“巴格拉季昂行动”开始一周后即告崩溃,而被夹在这两者之间的第4集团军已经有一半兵力被包围。

被击毁的德军坦克

在苏军坦克前锋于6月28日越过了别列津纳河,使得中央集团军群的整个防区面临威胁之际,希特勒在这一天重施阵前换将的老把戏,撤了布施元帅的职,转而让原本指挥北乌克兰集团军群的莫德尔元帅去接手中央集团军群,同时莫德尔也要兼顾指挥原来的军团。

莫德尔始终保持着充沛的精力,他在东线也多次成功扮演过“救火队员”的角色,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位被元首认定“政治上可靠的”将领,但就算是这样的一个人物也改变不了中央集团军群的命运。

在曾经不可一世的中央集团军群逐步走向崩溃之时,那个在准备会议上“抗命不遵”的罗科索夫斯基在证明了自己的坚持是有价值的之后,在前线接到了大本营的将他晋升为元帅的命令。

胜利和晋升带来的喜庆气氛感染着方面军的司令部,人们甚至开始开起了敌方主将的玩笑。在得知现在是由莫德尔而不是倒霉的布施元帅来指挥中央集团军群后,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参谋部里开始流传起这样一句玩笑话:“莫德尔?好啊,就来一个模特儿吧!”

苏军士兵

这个玩笑来自某个参谋对著名革命电影《夏伯阳》里一句台词的改动,在电影里,夏伯阳说道:“你是说普西希切斯卡娅吗?那就来一个神经质的女人吧!”

在俄语里,普西希切斯卡娅是个女人的姓,不过其词义是“神经质的”;同样的,莫德尔在俄语里和模特儿是同一个词。

0 阅读:5

兵道争战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