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清明不一般,记住“做3事、忌4样、吃5食”,全家平安又顺遂

凡码聊美食 2025-04-02 10:22:54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节,又叫三月节、祭祖节、踏青节,既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还是二十四节气之一,非常特殊。

我国历来对清明非常重视,每到这时各地都有多种多样的习俗,今年清明建议大家“做3事、忌4样、吃5食”,顺应传统,平安顺遂。

一、做3事

1、扫墓。扫墓是清明最为重要的习俗,据说源于周朝,已有2000余年历史。通常祭祀扫墓会定在清明节之前,人们带着果品、糕点、鲜花来到先人墓地或烈士陵园,修整凹陷不平整的地方,献上祭品、鲜花,缅怀先人和英雄,汲取奋进的力量。建议大家文明祭祀,注意防火。

2、踏青。清明时节,天气变暖,桃花、杏花、梨花等竞相绽放,草地也逐渐变绿,野外的鸟儿也纷纷回归,处处都是生机勃勃。这时,天气不冷不热,非常适合和家人亲友踏青、爬山,放松心情,锻炼身体,晒晒太阳,感受大自然的美。

3、植树。清明前后,土地松软,阳光明媚,正是万物复苏之时,非常适合植树。在院落里、家门口,可以种一些石榴树、柿子树、山楂树、苹果树,全家人齐上阵,既是一次亲子活动,还能在来年秋天享受丰收的喜悦。

二、忌4样

1、忌衣着鲜艳。清明祭祀扫墓,是个庄重肃穆的场合,此时,大家应该尽量避免穿着鲜艳、张扬的衣物,如大红大绿、五颜六色的衣服或者瑜伽裤、高跟鞋,尽量穿上朴素灵活的衣物,不仅方便扫墓,也能表达敬重哀悼之情。

2、忌说话不祥。清明是一个缅怀先人、激励后辈的时节,理应充满正能量,少说一些不吉利、消极、抱怨的话,不仅毫无益处,而且还容易影响他人情绪,让亲友担心难过。更不要逢人就祝“清明节快乐”,这就更没水平了。

3、忌外出晚归。清明小长假难免会外出游玩,建议大家早去早回。回家太晚不仅会让家人担心,路况视野还不好,影响安全。另外,有些地方有晚上祭祀的习俗,晚归时如果看到,很容易导致开车分心,或者心里害怕。

4、忌急换夏装。清明节前后,早晚温差可达十几度,特别是中午时阳光异常温暖,与夏天温度非常接近,外出踏青爬山时容易出汗,很多朋友急着换夏装,虽然一时舒服,但此时的风中还夹杂着些许寒气,很容易伤寒感冒。

三、吃5食

1、煮鸡蛋。俗话说:“清明不吃蛋,浑身乱打战。”很多地方都有清明吃煮鸡蛋的传统,鸡蛋象征着团圆、美满、生命力。煮鸡蛋很有技巧,热水下锅煮5-6分钟左右是溏心蛋,热水下锅7-8分钟左右是嫩滑蛋,热水下锅煮10分钟以上是全熟蛋。

2、青团。青团是我国南方地区清明节常吃的传统美食,色泽翠绿,软糯粘牙,香甜可口。做法也很简单,新鲜的艾草清洗干净,下锅加入小苏打焯烫几分钟,再打成汁水,加入澄粉、糯米粉、猪油和成面团,包入豆沙馅、芝麻馅或蛋黄馅,上锅蒸制而成。

3、鼠曲粿。在福建、江西等地,清明节有吃鼠曲粿的习俗。做法也并不复杂,从野外拔一些新鲜的鼠曲草,先清洗干净,切成碎末,再下锅与葱头油炒香,按照1:2的比例,加入蒸熟的冬米,然后放入石臼中反复捣成面团,最后制成特殊的形状即可,吃起来口感软糯,鼠曲草的清香味十足。

4、馓子。在我国南北很多地方,还有清明吃馓子的习俗,香脆可口,油而不腻,老少皆宜。制作馓子,以面粉、鸡蛋等为主料,面粉中加入芝麻、食盐、清水和成面团,再擀成薄面片,切成长条,刷上油醒一会儿,然后再套到筷子上,下锅炸至金黄酥脆即可。

5、五色糯米饭。在贵州、广西等地,清明节有吃五色糯米饭的习俗,色彩艳丽,软糯香甜,还寓意着吉祥如意、五谷丰登。五色糯米饭以糯米为主料,除了白色,剩下的黑、紫、红、黄,都是用植物染色制作,工艺非常复杂,然后整齐码放好,上锅蒸制而成。做好的糯米饭,看起来就令人愉悦,吃起来更是回味无穷。

今年清明,建议大家记住“做3事、忌4样、吃5食”,遵循习俗,缅怀先辈,亲近自然,平安又顺遂。

声明:本账号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许可,严禁任何个人和媒体抄袭、搬运、洗稿,一经发现,必追究责任。

0 阅读:12